熱貢文化,綻放在金色穀地的一朵奇葩
“唐卡”,被譽為(wei) 世界上最繁瑣的工筆畫,圖為(wei) 熱貢畫師繪製唐卡局部。
熱貢傳(chuan) 統六月會(hui) 以其獨特的民俗表演,每年吸引眾(zhong) 多省內(nei) 外攝影愛好者爭(zheng) 相走進熱貢取材,圖為(wei) 熱貢四合吉村落的六月會(hui) 盛況。 (本版圖片均為(wei) 通訊員張海麟攝)
2019年5月23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熱貢民間藏戲《意卓拉姆》在青海大劇院成功首演。
民族服飾展演走上T台,多元文化展現”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理念。
精心創作。
這裏被譽為(wei) “中國活著的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國家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熱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西部唯一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在省內(nei) 外曆史文化發展中盡顯不可替代的原生態和唯一性的優(you) 勢。
這裏保存著豐(feng) 富的民間口傳(chuan) 文學、古老的民族習(xi) 俗、多彩的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積澱厚重,而最具代表性的熱貢藝術和神秘的“熱貢六月會(hui) ”、熱貢土族“於(yu) 菟”等底蘊深厚的地域文化,在不斷傳(chuan) 承發揚中已然成為(wei) 這一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今天的金色穀地,正以豐(feng) 饒璀璨的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昂首行進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征途上。
4月,熱貢大地花紅柳綠,處處春色醉人。當年明熹宗題寫(xie) “西域聖境”的這座古城,在熱貢藝術的光芒下愈發璀璨奪目。
這裏是繼閩南文化、徽州文化之後,國務院批準的第三個(ge)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邁步新時代,隨著高質量發展的大潮湧起,“熱貢藝術”這一世代相傳(chuan) 的瑰寶已成為(wei) 同仁走出省門國門、麵向世界的金色名片,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在不斷改革發展中,成為(wei) 推進經濟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源頭活水。
厚植文化人才
大力保護傳(chuan) 承特色文化瑰寶
同仁,是“熱貢藝術”發祥地,著名的藏族畫家之鄉(xiang) ,以唐卡、堆繡、雕塑為(wei) 主的“熱貢藝術”蜚聲國內(nei) 外。
源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在隆務河流域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同仁市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傳(chuan) 奇——現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省級非遺項目10項,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11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名。
在新征程上,“非遺”資源集聚、文化底蘊深厚,早已成為(wei) 同仁市高質量發展的天賜稟賦,而人才培養(yang) 和隊伍建設無疑是傳(chuan) 承和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
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門檻高、技術難度大,培育人才是決(jue) 定成敗的關(guan) 鍵一環,同仁市堅持“創新傳(chuan) 承人保護激勵機製、打造產(chan) 學研一體(ti) 式培養(yang) 模式、建立完善人才選拔扶持機製”三步走,培養(yang) 了一支支有技術、有勁頭的文化產(chan) 業(ye) 人才隊伍,成功將人才短板轉化成了競爭(zheng) 優(you) 勢。
在同仁,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廣收門徒”,學員零費用學習(xi) 技藝已成為(wei) 人才培養(yang) 和傳(chuan) 承發揚的主要抓手。每年每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熱貢藝術”傳(chuan) 承人每人定額招收學員,時至今日,農(nong) 牧區未就業(ye) 大學生、高中畢業(ye) 青年、賦閑的農(nong) 牧民等為(wei) 主的上萬(wan) 人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夢想。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政府層麵的助力和民間力量的自醒正成為(wei) 熱貢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的“兩(liang) 翼”。為(wei) 此,近年來,政府層麵的作為(wei) 凸顯於(yu) 將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置於(yu) 全市發展的大棋局中,熱貢文化園區、唐卡風情小鎮、熱貢藝術會(hui) 展中心、熱貢文化演藝中心、非遺傳(chuan) 習(xi) 中心、非遺宣傳(chuan) 展示點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民間投資新建形成規模的畫院達10餘(yu) 家,園區內(nei) 有規模以上的畫院達12座、從(cong) 事熱貢藝術的企業(ye) 188家,其中文創產(chan) 品開發企業(ye) 17家。同時,每年安排專(zhuan) 項資金,進行“小藝人”補助和培訓,將非遺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通過非遺提升文化產(chan) 品附加值,通過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來促進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地域傳(chuan) 統文化要走出省門國門,人才儲(chu) 備必不可少。同仁市一頭聯合省內(nei) 外大中專(zhuan) 院校,開設熱貢文化專(zhuan) 業(ye) 課程,培養(yang) 一批從(cong) 事熱貢藝術創作的“苗子”,另一頭通過職校和傳(chuan) 習(xi) 中心以產(chan) 學研的培養(yang) 模式培訓各類熱貢藝術人才2686人。兩(liang) 頭連起來,以文化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讓當地幾萬(wan) 名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有了致富門路,也形成了良性競爭(zheng) 。
在“強人才”計劃的鋪展和擇優(you) 而取的選拔機製的確立中,讓“熱貢藝術”人才隊伍本領更高強,組織舉(ju) 辦熱貢唐卡繪製大賽和鄉(xiang) 土人才技能大賽等活動,選拔優(you) 秀鄉(xiang) 土人才投入到民族民間技藝保護、傳(chuan) 承和產(chan) 業(ye) 化開發中,選擇成長性好、競爭(zheng) 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非遺”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戶,傾(qing) 斜政策,強化用地保障、財稅支持,給予重點扶持,培育了一批文化脫貧的中堅力量。
依托優(you) 勢資源
全麵助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置身古城隆務,除了厚重的人文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引人入勝的還有那美麗(li) 神奇的自然景色。“一河九水四道天,土村白塔古寺院,草山良川隆務險,奇崖古樹蝴蝶灘”。這首詩將同仁如詩如畫的景致描寫(xie) 得淋漓盡致。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同仁有先天優(you) 勢。2021年,同仁市榮獲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榮譽,同仁市被中國文聯和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授予“中國藏族熱貢神舞之鄉(xiang) ”榮譽,並成功評定省級文旅融合示範點8家,紮毛鄉(xiang) 紮毛村被評為(wei) 國家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曲庫乎鄉(xiang) 江什加村農(nong) 家書(shu) 屋被評為(wei) 青海省示範農(nong) 家書(shu) 屋,熱貢龍樹畫苑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隆務老街被評為(wei) 省級旅遊休閑街區,隆務鎮吾屯村被評為(wei) 第二批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
依托先天資源優(you) 勢,同仁市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路徑,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有效發揮了資源優(you) 勢,盤活了閑置資產(chan) ,“助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僅(jin) 2021年,該市旅遊人數為(wei) 335.6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0.18%,從(cong) 業(ye) 人員達32600餘(yu) 人。
進一步提高旅遊知名度,打造文旅融合、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一體(ti) 的“網紅”打卡點,讓眾(zhong) 多遊客在這片金色穀地感受傳(chuan) 統村落的魅力。
地處農(nong) 牧業(ye) 過渡區的紮毛鄉(xiang) 緊靠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境內(nei) 擁有紮毛水庫、蝴蝶灘、心形崖等豐(feng) 富的山水資源和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紮毛村曾被評為(wei) 全國“美麗(li) 宜居村莊示範”,每年夏秋兩(liang) 季,周邊遊客紛至遝來,村民們(men) 漸漸嚐到了鄉(xiang) 村旅遊的甜頭。
紮毛村草場小,耕地少,要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僅(jin) 僅(jin) 依靠農(nong) 牧業(ye) 顯然很吃力。2021年,該村走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之路。在文旅融合路徑中打造的集裝箱民宿、農(nong) 家“KTV”、露台觀景點、網紅打卡區等旅遊設施綜合體(ti) 的建設,讓鄉(xiang) 村旅遊“一條龍”服務鏈條日趨完整。放眼正勠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同仁市,政府主導、公司運營、群眾(zhong) 受益的文旅融合模式已然多點開花,各具特色。
近年來,著眼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同仁市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1家、成功評定了國家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1個(ge) 、成功評定省級文旅融合示範點8家、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1個(ge) 、省級旅遊休閑街區1家,並圍繞多元厚重的文化底蘊,依托獨特人文的品牌效應,製定了精品旅遊線路4條,其中3條分別是同仁市民俗“六月會(hui) ”一日遊、二日遊、三日遊線路已上報州文體(ti) 旅遊廣電局。
打造育人搖籃
讓特色文化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抓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當前正勠力推進的一項工作。同仁市繼續充分挖掘文化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將文化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在原有基礎上,憑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契機,配備了相應資金,為(wei) 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注入了新動力。
精心謀篇布局,同仁市將唐卡、堆繡、泥塑、刺繡等熱貢藝術特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第三產(chan) 業(ye) 的“龍頭”,優(you) 化文化產(chan) 業(ye) 架構,培育文化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推動其與(yu) 多業(ye) 態融合,使熱貢藝術特色產(chan) 業(ye) 呈現出全新的姿態。
依托非遺資源優(you) 勢,同仁市編製了《同仁縣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建立了20餘(yu) 座“非遺”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建成“非遺”工坊和文化扶貧產(chan) 業(ye) 園創作基地,下設唐卡、堆繡、泥塑等20餘(yu) 個(ge) 扶貧車間,使熱貢藝術特色產(chan) 業(ye)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熱貢龍樹畫苑、熱貢桑傑畫院、熱貢布達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金輪熱貢藝術有限公司為(wei) 代表的大型文化企業(ye) 在同仁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大放異彩;在“企業(ye) +基地+農(nong) 牧戶”和“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牧戶”的新模式下,入股文化產(chan) 業(ye) 合作社、龍頭企業(ye) 、集體(ti) 組織的農(nong) 牧民“股東(dong) ”在致富路上走得無比穩健——僅(jin) 熱貢龍樹畫苑每年簽約手藝人達400餘(yu) 名,帶動當地群眾(zhong) 每戶每年增收5-10萬(wan) 元。
去往上下吾屯各大畫院的傳(chuan) 習(xi) 中心,總能看到年輕的畫師們(men) 端坐在畫布前,精心繪製著自己的作品,每一筆下去,他們(men) 都格外用心。在政府部門推薦和傳(chuan) 習(xi) 中心的幫助下,他們(men) 習(xi) 得一技之長,不僅(jin) 費用全免,每年還能有4至6萬(wan) 元的收入。
4月4日下午,桑傑熱貢藝術傳(chuan) 習(xi) 中心新建的大樓裏異常熱鬧,在唐卡、泥塑、刺繡、堆繡四個(ge) 車間,傳(chuan) 習(xi) 中心的民間工藝美術師和學員們(men) 正凝神創作,倚牆而立的展架上擺滿了他們(men) 色彩豔麗(li) 、栩栩如生的作品,一旁的展示間,已經完工的《領袖與(yu) 黨(dang) 的百年征程》《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兩(liang) 幅巨幅堆繡作品格外亮眼。
2021年10月,同仁市政府為(wei) 傳(chuan) 習(xi) 中心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資金50萬(wan) 元,桑傑畫院有效打包較為(wei) 分散的文化企業(ye) 和培訓資源,全力打造文化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破解產(chan) 業(ye) 發展難題,推進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的傳(chuan) 承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讓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目前,僅(jin) 桑傑畫院,就有學徒100多名,其中,近80%為(wei) 脫貧戶子女。學習(xi) 期間,畫院免費為(wei) 學徒提供食宿、學習(xi) ,年補助資金3000元。對脫貧戶勞動力進行熱貢藝術技藝培訓的同時,簽訂產(chan) 品收購協議,解決(jue) 他們(men) 的產(chan) 品銷售難和價(jia) 格不易掌握等後顧之憂,通過“動態監測+鼓勵免費”機製,帶動100餘(yu) 名學員每人年收入達6萬(wan) 元,重點幫扶車間為(wei) 他們(men) 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藏畫之鄉”:青年藝人開辟新天地
經過考察,夏吾尖措認為,“要講好同仁故事,還得規劃高端、精品旅遊線路,要留住外來遊客,深度體驗黃南的文化盛宴。” [詳細] -
【我們這五年】情係熱貢藝術 感恩美好時代
我叫桑傑加,今年35歲,我的家鄉吾屯上莊被譽為“世界唐卡之都”。我6歲時,跟隨著名熱貢藝人更登達吉學習唐卡,經過10年苦學,我基本上掌握了熱貢唐卡的傳統技法。[詳細] -
畫師仁青多傑:熱貢唐卡的雙麵連接
從13世紀起,以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為主體的熱貢藝術在同仁發端、發展、興盛,直至形成今日規模。2009年,熱貢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