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牧區13年 她成了鄉親們貼心的“沈門巴”
疫情期間,沈富瓊(右一)下鄉(xiang) 教當地牧民正確洗手方法。受訪者供圖
5月8日,記者在成都見到了2021年“最美基層高校畢業(ye) 生”四川唯一上榜者、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麻邛鄉(xiang) 衛生院院長沈富瓊,剛從(cong) 北京回來的她打算在成都休息一晚,就返回位於(yu) 甘孜州丹巴縣的娘家,那裏有她的父母,還有4個(ge) 月大的兒(er) 子。
2009年,沈富瓊從(cong) 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ye) 後,報名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畢業(ye) 後到基層從(cong) 事支農(nong) 、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計劃,前往白玉縣麻邛鄉(xiang) 衛生院工作。從(cong) 護士到院長,再跨界當起麻邛鄉(xiang) 安章村的第一書(shu) 記,為(wei) 全鄉(xiang) 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情況表,帶領全院職工連年獲得鄉(xiang) 村醫療衛生先進單位榮譽……她也被牧民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沈門巴”(門巴,藏語意為(wei) 醫生)。
據相關(guan) 數據顯示,四川省“三支一扶”計劃自2006年啟動以來,已有1.9萬(wan) 餘(yu) 名高校畢業(ye) 生下沉到全省140多個(ge) 縣。和沈富瓊一樣,他們(men) 散落在川西高原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詞匯,也在這群年輕人眼中有了更為(wei) 具象的呈現。
偏遠衛生院來了大學生
會(hui) 說藏語和騎摩托車是生存技能
沈富瓊出生在丹巴縣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村家庭,小時候總是聽村子裏的大人說起,甘孜州很多地方缺醫生。在父母的鼓勵下,她考上了瀘州醫學院護理專(zhuan) 業(ye) 。2009年7月大學畢業(ye) 後,她報名參加“三支一扶”計劃,前往白玉縣麻邛鄉(xiang) 衛生院工作。
13年前進麻邛鄉(xiang) 的路,沈富瓊還記得清清楚楚。從(cong) 丹巴縣到白玉縣有600多公裏,那時還沒有柏油馬路,坐大巴車走過坑坑窪窪的“搓板路”,需要一天多的時間。到了麻邛鄉(xiang) 衛生院門口,眼前是一排矮小破舊的木瓦房,這就是她今後工作的地方。
2009年,麻邛鄉(xiang) 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就隻有院長和一名助理醫生。“那時候沒有電,更談不上網絡,喝水要到1公裏外的地方挑,做飯要用鐵爐燒柴。”沈富瓊回憶起剛到麻邛鄉(xiang) 的第一年,“條件確實艱苦,能留下來全靠信念。”
前來報到的還有另一位女同事,和沈富瓊年齡相仿,20歲出頭,院長安排她們(men) 住一個(ge) 屋。“還沒住幾天,那位同事就去縣上學習(xi) 了,留下我一個(ge) 人住。”沈富瓊說,她膽子很小,隻能點著蠟燭睡覺。
在麻邛鄉(xiang) ,沈富瓊收獲了最珍貴的友誼——她的好朋友名叫麥朵拉姆,是當地的獸(shou) 醫。牧區的百姓都很熟悉麥朵拉姆,皮膚黑黑的,說話聲音很大,總是騎著馬到牧場裏給牲口治病。
工作第一年,沈富瓊不懂當地藏語,幾乎每次巡診都是麥朵拉姆給她當翻譯。在高原牧區,村民以遊牧為(wei) 主,沒有固定的居住點,轄區麵積大、很多地方不通路,為(wei) 此沈富瓊學會(hui) 了騎摩托車。有一次出診,麥朵拉姆告訴沈富瓊,要在這個(ge) 地方紮根,不僅(jin) 要學摩托車,還必須學會(hui) 當地藏語。沈富瓊心一橫,買(mai) 來教材,跟著麥朵拉姆學習(xi) 。
在麻邛鄉(xiang) 工作的第三年,沈富瓊已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可以騎著摩托車穿梭在顛簸的山路之間,而比她年長10歲的麥朵拉姆,也成了她在異鄉(xiang) 的親(qin) 人。
麻邛鄉(xiang) 的“沈門巴”
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送藥建立健康檔案
到麻邛鄉(xiang) 的第一年,鄉(xiang) 上的百姓都稱沈富瓊是“加莫門巴”,就是“漢族醫生”的意思。“他們(men) 以為(wei) 我是從(cong) 大城市來的女孩。”沈富瓊回憶說,最初出診時總有人問她,“你這麽(me) 年輕,為(wei) 什麽(me) 選擇來這裏工作?”
沈富瓊決(jue) 定留下來的一個(ge) 主要原因是當地百姓。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出診,是為(wei) 一名70多歲得肺結核的老人輸液,連續去了一周。老人家期盼的眼神她至今仍記得,“麻邛鄉(xiang) 的老百姓很淳樸,他們(men) 總是把家裏最好的東(dong) 西拿出來招待客人。”
除了鄉(xiang) 民熱情的招待,出診時,沈富瓊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這是‘沈門巴’,人好得很,你們(men) 要好好讀書(shu) ,以後成為(wei) 像‘沈門巴’一樣的人。”
2013年,衛生院院長和助理醫生先後調走,換來幾個(ge) 新的醫生。人來人往,不變的是始終堅守的沈富瓊,2016年,“沈門巴”成了衛生院院長。
“以前牧民們(men) 隻知道喊疼,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治療時常常已病入膏肓。”已經和牧民們(men) 打成一片的沈富瓊開始思考,怎麽(me) 才能掌握每個(ge) 人的健康情況,讓每位病人都及時吃上藥?
為(wei) 了精準掌握大家的健康情況,沈富瓊和同事每月分區域,通過騎行、徒步等方式深入偏遠村組、牧民遊居地,摸清了全鄉(xiang) 人的健康情況,為(wei) 200餘(yu) 名慢性病人建立起健康檔案。
如今,每家每戶誰有什麽(me) 病,什麽(me) 時間該吃什麽(me) 藥,沈富瓊了然於(yu) 胸。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病人,她和同事一個(ge) 月入戶隨訪數次,每個(ge) 病患家門口都貼上了健康明白卡。牧民們(men) 有需要的藥品,她會(hui) 拿著小本本記下來。每次下村前,她還自掏腰包,買(mai) 些常用藥品帶在身上。每次出診,無論路程多遠,她也隻收藥品的費用。
“跨界”當第一書(shu) 記
治病和治村都是讓百姓過得更好
2017年,沈富瓊兼任麻邛鄉(xiang) 安章村第一書(shu) 記。“不光是健康問題,還可以更深入地貼近老百姓,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民生問題。”從(cong) 一名醫務工作者跨界當第一書(shu) 記,她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和村兩(liang) 委幹部一起,沈富瓊挨家挨戶走訪,摸清村情。她讓網格化管理在村裏落地,安章村設立了村民小組,由村民選出小組長,村民自治積極性高漲;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經濟來源普遍靠挖蟲草、養(yang) 牛,靠天吃飯,她幫困難群眾(zhong) 提高技能、穩就業(ye) ,幫農(nong) 產(chan) 品找銷路,想方設法讓大家不愁吃穿、生活得更好。
村民所多身患疾病,常年吃藥,家裏房子已有好幾道裂縫,一直沒錢修繕。沈富瓊了解情況後,為(wei) 他申請資金,重蓋了新房。村民措洛建卡靠打臨(lin) 時工供兩(liang) 個(ge) 小孩上學,在沈富瓊的協調下,措洛建卡一家人申請了低保。
“治病和治村其實有共通的地方,都是為(wei) 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沈富瓊說,以前巡診時,給病人看完病就走了,現在不一樣了,她會(hui) 細心觀察病患家裏的環境,看他們(men) 缺什麽(me) ,生活上有哪些困難。
安章村一共有800餘(yu) 名村民,從(cong) 2017年當第一書(shu) 記,沈富瓊走遍了村子的每個(ge) 角落。除了幫助村民解決(jue) 生活上的困難,她還帶領村民一起改變了村子裏的環境。以前村裏垃圾隨處可見,牲畜糞便到處都是,現在大家觀念變了,學會(hui) 了愛護環境。
2020年,沈富瓊和相戀7年的男友結婚,婚禮原本定在1月,但突發的疫情讓二人不得不推遲婚禮。
推遲婚禮後,沈富瓊從(cong) 丹巴縣返回白玉縣,奔赴抗疫一線,逐村逐戶逐人進行登記造冊(ce) 、測量體(ti) 溫;疫苗接種期間,她走村串戶,開展宣講,耐心講解疫苗接種流程和技術規範,累計組織轄區群眾(zhong) 、務工人員和常住人口接種疫苗2000餘(yu) 劑次。
直到2021年12月兒(er) 子出生,沈富瓊和丈夫也沒找到合適的時間補辦婚禮。采訪的最後,沈富瓊告訴記者,現在麻邛鄉(xiang) 衛生院已經修起了三層樓高的辦公樓,用電用水方便,也有無線網絡。從(cong) 2017年開始,陸續又有幾位大學生來到衛生院。
紮根麻邛鄉(xiang) 13年的沈富瓊心裏很清楚,從(cong) 此以後,自己的身旁還會(hui) 有更多年輕同事的身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沈富瓊:牧民老鄉喜歡的“沈門巴”
沈富瓊還和同事們一起,對全鄉群眾健康情況進行摸底,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況表。13年來,沈富瓊和同事們一起,定期開展“送醫藥下村”活動,把糖尿病、高血壓等的常用藥品送到群眾家中,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詳細] -
四川壤塘:“70後”鄉村醫生高原行醫26載 成為村民“暖心120”
26年來,他接診出診9400餘次、接生300餘次、寫滿了3300餘本病曆本、關節腔注射3500餘次……一個個數據的背後,是一名鄉村醫生的堅守與執著。[詳細] -
74歲鄉村醫生索木滾:翻山越嶺行醫55載 守護村民健康
“隻要村民有需要,我就一直幹下去!”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蒲西鄉斯躍武村,今年74歲的鄉村醫生索木滾在這裏一待就是一輩子;19歲走村入寨為村民看病,這一行一幹就是55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