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綠色,海北發展最美的底色

發布時間:2022-05-27 15:34:00來源: 青海日報


如今的克土沙區綠意盎然。尹耀增 攝

  初夏的海北,青海湖仙女灣群鳥翔集,祁連山國家公園海北片區頻頻發現珍貴野生動植物的身影,路邊不時出現成群的普氏原羚……生動演繹著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行走其間,你會(hui) 強烈感受到這裏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天空湛藍、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城鄉(xiang) 美麗(li) 、環境整潔……如今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綠水青山已成為(wei) 最亮麗(li) 的生態底色。

  海北州位於(yu) 青海湖北岸,祁連山南麓,境內(nei) 青海湖流域草原濕地生態係統和祁連山森林水源涵養(yang) 生態係統,保障著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維護著青藏高原的生態平衡,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北秉承這一科學理念,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引領海北走向綠色發展之路。

  如果說“大美青海”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成為(wei) 國內(nei) 外人向往的地方,那麽(me) ,匯集高原最美景色的海北,當之無愧是青海最美麗(li) 的地方之一。這種自信來自於(yu) 海北多年來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來自於(yu) 自治州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態度,加上多年的奮鬥換來的是“夢幻海北”的美譽。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持續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讓“綠色家底”更加殷實,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

  克土沙區地處海晏縣西南邊、青海湖東(dong) 北部,包括克土斜瑪、大水塘一帶總麵積4000公頃。如今的克土沙區已經成為(wei) 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各類苗木長勢旺盛。

  三代治沙人用了38年的時間一代一代幹下去,使得曾經黃沙漫天飛的克土沙區變成了綠意盎然、鳥兒(er) 鳴唱的綠洲,構築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有效遏製了沙漠的擴大和蔓延,確保了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以及青藏鐵路和國道315線安全通暢運行,保障了周邊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

  而在距離海晏縣200多公裏之外的祁連縣野牛溝鄉(xiang) 的沙龍灘地區,也是“舊貌換了新顏”。

  由於(yu) 過度放牧,導致原本脆弱的草場不堪重負,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經過多年的生態治理修複,如今,7.3萬(wan) 公頃的野牛溝沙龍灘草場上,搖曳著齊腰深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就是青海培育出來的最適宜治理黑土灘的優(you) 良牧草之一。

  從(cong) 2015年祁連縣下達退牧還草工程黑土灘綜合治理試點項目開始到現在,沙龍灘再現了往日景象,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野生動物徜徉其間,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麵正在向我們(men) 緩緩展開。

  “海北的生態地位決(jue) 定了生態保護對於(yu) 青海的重要性,國土綠化是海北州踐行生態保護的重要實踐。今年,將完成0.83萬(wan) 公頃的造林綠化任務,計劃栽植各類苗木850萬(wan) 株。”海北州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羅增說。

  從(cong) “大地披綠”到“身邊增綠”再到“心中播綠”,不斷增加的生態產(chan) 品供給極大增加了百姓獲得感,建設“美麗(li) 海北”成為(wei) 自治州28萬(wan) 各族兒(er) 女新的追求目標。

  祁連縣阿柔鄉(xiang) 鄉(xiang) 長童玉蘭(lan) 說,如今的小八寶河兩(liang) 旁的山體(ti) 披上了綠裝,實現了由開采到保護,由危險到安全,由灰色到綠色的轉變,河道兩(liang) 旁種植了青海雲(yun) 杉和景觀樹木,裸露空地播種草籽,實現全部覆綠。

  這隻是海北州全麵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係統修複工程的一個(ge) 縮影。

  自省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海北大力推進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整治,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工程,舉(ju) 全州之力推進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以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環境安全為(wei) 著力點,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健全生態環境體(ti) 製機製,堅決(jue) 守住生態保護紅線。

  全州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由2015年的79.2%上升到今年初的95%以上,並長期保持在95%以上;三大水係主要流域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共建成投運汙水處理廠5座,實現廢水“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任務。

  綠色已成為(wei) 海北發展的最美底色,從(cong) 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chan) 生活,再到經濟發展與(yu) 生態改善實現良性互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向了新高度。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