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物質和反物質?北京譜儀開創探索正反物質不對稱性新方法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盡管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應該產(chan) 生等量的正反物質,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宇宙卻隻有物質組成而非反物質?物質和反物質遵循不同的規律嗎?兩(liang) 者有何不同?
困擾了科學界半個(ge) 多世紀的這些難題,隨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北京譜儀(yi) III(BESIII)最新完成一項粒子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望迎來解決(jue) 的契機。
作為(wei)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核心裝置和唯一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科學裝置北京譜儀(yi) III像“眼睛”一樣注視正負電子對撞過程,它在最近的一次測量中實現一種創新實驗方法,為(wei) 研究物質和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極其靈敏的實驗探針。
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的最新消息說,由北京譜儀(yi) III實驗國際合作組中外科學家們(men) 共同完成的這項重要基礎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6月1日晚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線發表。
北京譜儀(yi) III實驗國際合作組發言人、中科院高能所李海波研究員介紹說,粒子衰變為(wei) 研究正反物質不對稱提供了重要線索:如果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模式存在差異,那麽(me) 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今天豐(feng) 富的物質世界形成的原因。然而,由於(yu) 粒子衰變通常是由多種相互作用誘導發生的,比如一種類似質子的短壽命粒子叫做科西超子,它的內(nei) 部含有兩(liang) 個(ge) 重的奇異誇克和一個(ge) 輕誇克,其衰變過程中既有弱也有強作用發生,如何識別是哪種作用導致正反物質衰變行為(wei) 不同呢?
北京譜儀(yi) III實驗最近首次利用處於(yu) 量子糾纏的正反科西超子對的級聯衰變,成功地把導致正反物質不對稱的弱作用力從(cong) 強作用力中分離出來,這一創新方法和實驗結果引起粒子物理領域世界同行的密切關(guan) 注。
在北京譜儀(yi) III實驗中,電子與(yu) 其反粒子正電子碰撞的能量是其固有質量的上萬(wan) 倍。在這些碰撞中,電子和正電子湮滅,並從(cong) 釋放的能量中產(chan) 生其他粒子或粒子對。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信息和量子關(guan) 聯來揭示正反物質不對稱性,粒子物理學家稱之為(wei) “CP破壞”。超子衰變是尋找CP破壞的一個(ge) 很有希望的“狩獵場”,因為(wei) 它們(men) 的“自旋”方向可以通過其“子粒子”的衰變直接測量。考慮成對的正反超子級聯衰變,可以把強力和弱力的貢獻分開,導致對CP破壞測量的敏感度顯著提高。北京譜儀(yi) III實驗這一創新方法為(wei) 尋找CP破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指出,盡管《自然》最新發表論文中給出的結果顯示沒有CP破壞的跡象。然而,這一創新方法為(wei) 科學家未來確認或排除超出標準模型的CP破壞來源帶來了希望。他說,北京譜儀(yi) III實驗最新測量結果此前已引起國際同行關(guan) 注,並被2021年國際輕子光子大會(hui) 邀請為(wei) 大會(hui) 專(zhuan) 題報告,“這是理解正反物質不對稱的一個(ge) 裏程碑,我期待北京譜儀(yi) III實驗國際合作組取得更多成就。”
李海波還強調,北京譜儀(yi) III實驗的靈敏度遠高於(yu) 之前美國費米實驗室的HyperCP實驗,是HyperCP實驗單事例靈敏度的1000倍,這得益於(yu) 北京譜儀(yi) III實驗上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極化和量子糾纏。針對北京譜儀(yi) III實驗此次測量的高精度,他形象比喻說,這好比一般測量方法在地球上隻能看到月球上的環形山,而用北京譜儀(yi) III最新的測量方法,就可以看到著陸月球上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一樣。
北京譜儀(yi) III探測器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高能實驗裝置,該實驗國際合作組成立於(yu) 2008年,由來自亞(ya) 洲、歐洲和美洲等17個(ge) 國家80個(ge) 研究機構約500名科學家組成,是目前中國國內(nei) 大科學裝置上正在運行的最大國際合作組,中外科學家這次通過北京譜儀(yi) III實驗合作完成的粒子物理重大突破成果,也成為(wei) 科研領域國際合作的典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