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省壤塘縣:六旬老人義務植樹32年 給荒山披上“綠衣”

發布時間:2022-06-06 16: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四川壤塘:六旬老人義(yi) 務植樹32年給荒山披上“綠衣”
在山坡上種樹的丹真奪爾基。 讓卓斯傑 攝

  “這些天氣溫升起來了,樹苗長得好快!”芒種時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上壤塘鄉(xiang) 長河村貢巴拉卡高原已是滿眼綠色,67歲的丹真奪爾基正在這片山坡上種樹、護苗忙個(ge) 不停,這已是他堅持義(yi) 務植樹綠化家鄉(xiang) 的第32個(ge) 年頭。

  丹真奪爾基自小在貢巴拉卡高原小村寨長大,凜冽的朔風、光禿禿的山包是他兒(er) 時最深的記憶,貧瘠荒蕪的高原丘壑時常讓他感歎:“要是山上都長滿綠樹該多好!”1990年,他聽說植樹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防止自然災害發生,就拿著自家的糌粑和奶渣,去到最近的壤塘縣森工局兌(dui) 換了100棵樹苗,為(wei) 家鄉(xiang) 貢巴拉卡山坡種上了第一批綠樹。

  當看到拿回來的100棵樹苗有一半栽種成活後,他心中便燃起了希望,對於(yu) 荒山變綠林的想法更加堅定了。隨後,他又拿著自己的食物去兌(dui) 換了100棵鬆樹和柏樹樹苗。就這樣,他與(yu) 植樹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初,村民得知丹真奪爾基要植樹,誓把荒山變綠林,有人覺得他異想天開,也有人覺得他閑來沒事做,但他都把這些聲音拋在了腦後。在貢巴拉卡這片荒山,來往的人們(men) 每天都會(hui) 看到一個(ge) 熟悉的身影,背著樹苗、扛著鐵鍬、提著桶上山,然後一個(ge) 人挖土、栽種、填土、澆水......

  “我第一次種樹時也沒得經驗,好多樹苗都幹死了,有的被犛牛踩死了”。通過一次次植樹,一次次經驗總結,丹真奪爾基一邊義(yi) 務植樹,一邊守護大山。看著這些小樹苗一天天茁壯成長,他的內(nei) 心感到無比高興(xing) 和踏實。“種樹上癮”的丹真奪爾基隨時都瞅著怎麽(me) 才能找到更多的樹苗,壤塘縣林業(ye) 局分發的樹苗、鄉(xiang) 鎮購買(mai) 的樹苗,他都領回去種在山坡上。在他的帶領下,村民有時也自發來幫忙種植。

  數年如一日的義(yi) 務植樹並非一帆風順。2002年6月,丹真奪爾基在給樹修枝時不幸踩到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又拄著拐杖執意爬上山了。還有一年雨季,丹真奪爾基種植的百餘(yu) 顆樹被洪水衝(chong) 毀,多日的努力一夜之間毀於(yu) 一旦。“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樹苗一夜之間都毀了的時候,我想到的不是放棄,而是心疼。”丹真奪爾基說,隻要堅持一定會(hui) 讓綠樹根深葉茂。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小樹苗長成了大樹,亂(luan) 砍亂(luan) 伐也時有發生,個(ge) 別村民經常跑到山上砍樹用來燒柴做飯。為(wei) 此,丹真奪爾基經常守在林子裏,多年下來,村民們(men) 也就習(xi) 慣了,不再上山亂(luan) 砍亂(luan) 伐了。

  “現在國家很重視生態環境,守護這片林子的不止我一個(ge) 人了,我內(nei) 心不再感到孤單。”丹真奪爾基動情地說道。2020年,受壤塘縣林業(ye) 局邀請,丹真奪爾基擔任長河村的植樹指導專(zhuan) 家。30多年來的堅持,丹真奪爾基用行動改變了村民們(men) 的態度,從(cong) 開始的質疑和嘲笑,到現在的誇讚和敬佩。有些住在偏遠牧區的牧民,還經常找到丹真奪爾基詢問植樹的經驗,並拿回很多樹苗去種植。如今,貢巴拉卡山上已種植鬆樹和柏樹近5萬(wan) 棵,昔日荒涼的山坡披上了蔥蘢的“綠衣”,周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眺望眼前的綠樹青山,丹真奪爾基說,經常晚上做夢會(hui) 夢到自己在種樹,夢到種下的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我要繼續種樹,直到種不動為(wei) 止!”年近古稀的他說道。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