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台擔使命 高原桃李競芬芳
從(cong) 江南水鄉(xiang) 到西北高原,從(cong) 富庶繁華的沿海城市到地處偏遠的高原小城,來自浙江省杭州市的支教團隊老師,帶著他們(men) 對教育事業(ye) 的熱愛,克服高原缺氧的身體(ti) 不適,紮根教書(shu) 育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在三尺講台,用他們(men) 豐(feng) 富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著一個(ge) 個(ge) “高原千裏馬”奮勇爭(zheng) 先,讓他們(men) 在求知求學的大道上不斷超越自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春風化雨,用真誠付出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長期以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教育師資力量不強,教育理念相對落後,教學質量不高,教育成為(wei) 整個(ge) 德令哈城市民生建設的痛點之一。這也是浙江教育援青選擇德令哈市的原因之一。
為(wei) 助力提升海西州德令哈市教育教學水平,浙江省杭州市自2016年開始向德令哈市中學派出援青支教教師,以包班的方式開展組團式支教,德令哈一中支教團隊就是這樣來到德令哈的。
“當初剛剛到德令哈的時候,對我們(men) 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學生不了解,對當地的教育情況不了解,還有對當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等各個(ge) 方麵都不太了解。”支教團隊的老師,剛剛離開熟悉的家鄉(xiang) ,來到陌生的環境,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隻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溝通和引導。為(wei) 了盡快融入學校教學工作,支教團隊的老師把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yu) 學生特點作為(wei) 了開展工作的第一步重點。
通過開展家長會(hui) 與(yu) 全員的入戶家訪,支教團的老師在慢慢地適應德令哈的教育社會(hui) 環境,也在逐漸適應德令哈的孩子和家長,為(wei) 教學工作營造了一個(ge) 家校協作的良好教學氛圍。
在家訪過程中,支教團隊的老師了解到了很多家庭情況,也體(ti) 會(hui) 到了家長的熱情和對教師的尊重,這也為(wei) 支教團後期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當地人從(cong) 一開始就從(cong) 情感上接納了杭州教師,接納了“杭州班”,並以能進入“杭州班”為(wei) 榮。
支教團隊的聞忠良老師,在一年半的支教過程中,不止一次前往學生家中家訪。
聞忠良告訴記者,當時他帶的2019級7班有一位學生,因為(wei) 家庭父母離異,學習(xi) 成績也不好,有好幾次產(chan) 生棄學的想法,還幾度逃學。在了解了相關(guan) 情況之後,聞忠良多次上門走訪,對學生和家長進行一次次思想動員,終於(yu) 與(yu) 學生達成回校的“協議”。在隨後的教學過程中,聞忠良時時提問、題題講解,終於(yu) 讓這名學生找回了學習(xi) 的信心,打消了棄學的想法,得到了家長的支持。
因材施教,引導“高原千裏馬”奮勇爭(zheng) 先提成績
在支教期間,支教團隊老師始終把提高教學成績作為(wei) 第一要務。
“良好的教學就是要積極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這是支教團隊老師共同的教學理念。
支教團隊的老師通過開展班級親(qin) 子活動、親(qin) 子閱讀分享會(hui) 、親(qin) 子運動會(hui) 等多形式的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與(yu) 家長、老師與(yu) 家長、學校與(yu) 家長的溝通交流,增強家長對學校、對援青教師的信任,積極配合教學工作。
同時,老師也通過知行合一、言傳(chuan) 身教,充分展示自身先進的教學理念、精湛的教學藝術、完美的教學設計、紮實的專(zhuan) 業(ye) 功底、優(you) 雅的教態和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尋找出了最適合當地學生的教學方法。
針對“杭州班”學生學習(xi) 基礎較為(wei) 薄弱的特點,老師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利用下課、午間、晚輔等時段進行輔優(you) 補差工作,在數學教學中引入“錯題集”,英語學科實施分層教學,語文教學倡導親(qin) 子批注式閱讀、課前閱讀分享、名著共讀、隨筆摘錄等,使得“杭州班”的學生感受到了學習(xi) 的樂(le) 趣,成績提升明顯,3門學科的素養(yang) 和成績都有了大幅提升。
為(wei) 了促進“杭州班”學生奮勇爭(zheng) 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老師特別製定“高原千裏馬爭(zheng) 霸賽”,實施了“高原千裏馬”自主管理項目,促進了“杭州班”學生奮勇爭(zheng) 先的拚搏精神。一匹匹單科“飛馬”、單科“黑馬”、單科“金馬”,一隊隊的全科“飛馬”、全科“黑馬”、全科“金馬”紛紛湧現,在提升個(ge) 人成績的同時,班級的整體(ti) 成績也得到了提升。
針對學生數學成績整體(ti) 較差的問題,聞忠良經過對幾個(ge) 班數學成績的觀察對比,又想出了“培優(you) 輔差”教學法。通過教師的多方位引導逐步實現學困生的進步,並不斷培養(yang) 較好的學習(xi) 生活習(xi) 慣,提高紀律意識和拚搏精神,班級整體(ti) 的學習(xi) 風氣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生的成績有了極大的進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支教團隊老師全身心的努力付出換回了孩子們(men) 學習(xi) 上的一次次自我突破。2018年,第一屆“杭州班”以優(you) 異的中考成績打響了教育援青的品牌;2019屆畢業(ye) 的“杭州班”,取得了班級均分超當地中考錄取分數線近150分的佳績;2020屆“杭州班”中考成績高出全市中考平均分55分,第四批援青教師僅(jin) 用一年時間,就將“杭州班”的平均成績提高了33.7分。
加強交流,教研幫扶促進兩(liang) 地教師共同進步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力軍(jun) ,教師水平的高低決(jue) 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聞忠良說,隻有高水平的老師,才能創建高效的課堂。
德令哈一中支教團隊中每位援青教師身兼數職,積極帶團隊、開講座、組織開展師徒結對、送教下鄉(xiang) 等教科研活動,先後到格爾木、烏(wu) 蘭(lan) 、天峻等地學校開展公開課和主題教研活動。
同時,牽頭舉(ju) 辦了德令哈市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研討會(hui) 、德令哈市語文教研大會(hui) 、大柴旦教研研討會(hui) 等各級各類活動,結對本地青年教師20餘(yu) 名,組織並參與(yu) 德令哈一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送教活動,參與(yu) 對德令哈一中教師的指導與(yu) 教研管理工作,在“援青教師教學示範課展示活動”中多次進行“示範課”“優(you) 質課”“展示課”展示,惠及了基層的不少骨幹教師,有力提升了海西教師隊伍水平。
在支教的德令哈一中,支教團隊通過開展教育集團“學科教研”模式探索,主動參與(yu) 德令哈市教學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倡導“以人為(wei) 本,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教育教學評價(jia) 理念,以教學評價(jia) 為(wei) 抓手,不斷完善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人性化、科學化的評價(jia) 機製,全麵提高教學質量,也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其中階段性檢測分析係統是援青過程中一個(ge) 重要的環節。”聞忠良和支教老師發現,之前德令哈因為(wei) 隻是對於(yu) “平均分”這一單一目標環節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存在很多的不足,容易在教師當中產(chan) 生消極心理,不利於(yu) 教學活動正常健康地開展。
結合在杭州的工作經驗,支教團隊在德令哈全市中學統一考試中引入了低分率、優(you) 秀率、標準差、分數段班級分布、臨(lin) 界學生群體(ti) 班級分布、班級教學增量等一係列分析數據,大大提升了德令哈市在成績分析這一領域的分析精度與(yu) 廣度,讓班主任老師、任課老師從(cong) 數據中更清楚地了解本班、本學科學生的層次分布、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特別需要關(guan) 注的學生群體(ti) 。
“我們(men) 將杭州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帶到青海,與(yu) 青海的教育實踐相結合,和始終堅持在高原工作的這些可愛可敬的同事們(men) 一起相互學習(xi) 、相互提高、相互借鑒,這也將成為(wei) 我們(men) 人生當中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回想這段支教工作經曆,聞忠良和支教團隊的老師都覺得倍加珍貴。
憑借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座右銘,德令哈一中支教團隊不負使命,展現了援青人在高原上的忠誠與(yu) 擔當,也展現了援青人在柴達木的奉獻與(yu) 激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心守護高原健康 用愛抒寫援青情懷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江蘇援青醫療團隊的支援下,海南州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衛生健康事業蓬勃發展,全州各族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詳細] -
情灑千裏 在雪域高原踐行初心使命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域高原,傾情援建開出的“友誼之花”在玉樹巴塘草原盡情綻放。[詳細] -
點亮未來 托起江源大地明日希望
回望這三年來的教育援青曆程,四位上海教師用自己所掌握的先進教育理念,彌補著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教育短板、填補了當地的教育空白,用真情實意,譜寫了一曲燃燒自我、點亮未來的教育禮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