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未來 托起江源大地明日希望
一條長江,串聯起滬青兩(liang) 地的地理姻緣;一次援青,加深了“同飲長江水”的深厚情誼。
上海知青是留存在老一輩上海人和青海人記憶裏的獨特回憶;進入新時代,這段回憶有了新的傳(chuan) 承。來自上海的援青幹部人才續寫(xie) 著老一輩上海知青與(yu) 雪域高原的情緣,也撰寫(xie) 著屬於(yu) 自己與(yu) 三江源頭的動人篇章。
回望這三年來的教育援青曆程,四位上海教師用自己所掌握的先進教育理念,彌補著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教育短板、填補了當地的教育空白,用真情實意,譜寫(xie) 了一曲燃燒自我、點亮未來的教育禮讚。
因地製宜
著眼教學“因地施教”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ye) 是管長遠的,必須下大氣力抓好。”
在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guan) 鍵時刻,2019年7月,上海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踏上了青海果洛的土地。這當中就包括了黃小亮、丁誌偉(wei) 、陳佳陽和張成鋼四位教師組成的教育援青團隊。
作為(wei) 教育團隊中的一員,黃小亮一到果洛便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為(wei) 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長、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校長的他也不負眾(zhong) 望,很快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固本培基、立柱架梁”的教育援青思路。
“教育不僅(jin) 在於(yu) 傳(chuan) 授本領,還在於(yu) 激發、引導和喚醒學生的潛能。”這是黃小亮從(cong) 教多年所感悟的教育理念。
為(wei) 了更好地結合援青思路貫徹自身的教育理念,黃小亮一到學校便從(cong) 細微處著手,將課間5分鍾改為(wei) 10分鍾,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同時,實行上海學校的“兩(liang) 分鍾預備鈴”製度,讓學生提前從(cong) 活躍的課間活動中安靜下來,同時也給了老師一個(ge) 緩衝(chong) 、準備的時間。
對於(yu) 學生的冬季作息時間,他也作出了調整。“讓高原的孩子們(men) 多睡半小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第一節課上的注意力。”黃小亮說。
而來自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的丁誌偉(wei) 來到果洛後,麵對當地孩子數學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他告誡自己耐心、耐心、再耐心一點,放慢節奏,給他們(men) 搭更多的階梯,多多鼓勵他們(men) 。為(wei) 此,在課堂上丁誌偉(wei) 盡可能地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聯係實際,以幽默詼諧的通俗語言讓學生感到問題的淺顯易懂。
陳佳陽是到果洛後高原反應最厲害的一員。但他並沒有放棄,作為(wei) 化學老師的他,忍受著劇烈的高原反應,根據學生的不足之處細心地為(wei) 學生們(men) 準備早讀材料。
而張成鋼則根據當地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特點,專(zhuan) 門開設了基礎知識係列講座,讓學生查漏補缺。他還犧牲個(ge) 人時間,抽空為(wei) 學生們(men) 製作了60多節微課,進一步幫助學困生複習(xi) 回顧基礎知識,並在每節微課後設有相應的鞏固作業(ye) 。
如今,在上海教育援青團隊的熏陶下,學生們(men) 的觀念悄然發生著改變。“平時放學後,校園裏各個(ge) 角落都是拿著課本背書(shu) 的學生。這也使我們(men) 有責任把上海的經驗與(yu) 果洛的進度結合起來。我們(men) 要把這些學生帶得更好,讓他們(men) 考上更好的學校!”黃小亮說道。
教學相宜
倡導教師“學而不厭”
2022年,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高考再創佳績——高考本科上線率為(wei) 30.83%,本科上線率較去年提高了11.67個(ge) 百分點,文科最高分邁上600分大關(guan) ,實現曆史性突破。
相較於(yu) 短期內(nei) 提升學生的能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才是縮小與(yu) 先進教育地區差距的長久之計。
在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教師王進霞看來,上海援青教師團隊的到來全方位改變了學校的教學工作。
他們(men) 充分發揮援青教師的傳(chuan) 幫帶作用,每周都會(hui) 和本地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備課、上課、作業(ye) 、考試、輔導……教學過程管理中的一項項微改革逐步推開——比如在課外輔導環節,倡導教師充分利用午、晚自習(xi) 時間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批的學科輔導,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
與(yu) 此同時,援青教育團隊在當地開展了一係列提升教師能力的校級“崗位大練兵”。“一開始,老師們(men) 都比較被動。”丁誌偉(wei) 說,但老師們(men) 很快意識到,參與(yu) 其中能獲得學校的認可,這種獲得感激勵了越來越多老師加入。第二屆“崗位大練兵”時,僅(jin) 數學學科初賽就有7人主動報名。3年內(nei) 共舉(ju) 辦了5屆“崗位大練兵”,不少當地教師通過這個(ge) 試煉場踏上了州級、省級等更高平台,多位教師榮獲了“省級教學比賽二等獎”、州級優(you) 質課等榮譽。
培育學科特色,促進教研組建設,打造骨幹教師團隊……在上海教育援青團隊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下,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和課題的申報工作。各學科組以1-2年的項目、課題為(wei) 依托積極推進教學改進和課程的校本化工作。2020年該校數學教研組課題《果洛州高中生數學學習(xi) 障礙成因分析》成功申報省級課題實現了零的突破。
與(yu) 此同時,開啟青藍工程“傳(chuan) 、幫、帶”工作,落實“關(guan) 注對話、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實踐,探尋有效教學的方式、方法,積極組織教師撰寫(xie) 教學片段,幫助教師更快提高教學能力水平。
而在宏觀層麵,《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教學工作三年發展規劃》也在援青教育團隊的幫助下製定出台,對下階段教學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麵,學校將原先的“學生處”改名為(wei) “德育處”,部門名稱的變化意味著工作對象、性質的轉變;另一方麵,學校提高了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兼職周課時量的標準,由每周2課時提高到6課時,以此調動關(guan) 鍵崗位人員的積極性。
教有所進,學有所成。近幾年,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在考學中連創佳績,果洛州教師隊伍也得到進一步充實,師資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人才保障。
促進交流
教育援青“永無止境”
作為(wei) 一座專(zhuan) 業(ye) 美術館,2022年7月,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卻展出了一批來自雪域高原普通人筆下的畫作——以“秘境濃墨寫(xie) 初心”為(wei) 主題的果洛民族高級中學美術展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舉(ju) 行。本次主題展出的所有作品均由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的師生們(men) 精心繪製。
普通畫作在專(zhuan) 業(ye) 美術館展出,這是極其罕見的。然而因為(wei) 援青教育團隊的助力,讓深埋在雪域高原孩子心中的美術夢照進了現實。
援青是條紐帶,架起了滬青兩(liang) 地交流的連心橋,承載了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深情厚誼。
援青以來,四位教師在上海抱撲美術館、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先後兩(liang) 次舉(ju) 辦“雪域聖地,秘境果洛——果洛民族高級中學首屆‘雪山之花’師生作品聯展”。前後兩(liang) 批次31名教師學生赴上海展示果洛當地的文化。同時四位教師充分利用假期,積極開展兩(liang) 地交流培訓活動。
在暑假、“十一”期間共計開展四批次、66人次的“看上海”活動;選派5位德育處中層管理幹部、年級組長和骨幹班主任赴北郊高級中學交流和跟崗培訓,以進一步提升學校德育管理的水平;選派兩(liang) 批後勤管理人員和部分優(you) 秀廚師共15人赴南湖職業(ye) 學校開展培訓學習(xi) 活動,以提升學校的後勤管理和保障能力,提升學校的餐飲質量。
同時,他們(men) 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you) 勢,引進上海韜圖動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優(you) 質語文教育資源,在全州小學1到3年級開展教學試點,加強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聯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大同教育集團、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北郊高級中學8名高層次優(you) 秀人才,分別對口西寧果洛中學和州民族高級中學;與(yu) 虹口區北郊高級中學簽訂柔性人才引進協議,果洛教師可以與(yu) 上海教師一起接受教學、德育方麵的培訓。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人有聚散離合,情可深遠綿長。教育團隊或有更迭,但注重教育的種子卻早已深埋在了高原大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係列海報丨情暖高原,上海援青這三年
三年來,上海市援青幹部助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詳細] -
上海六旬教師二赴高原 圓孩子“音樂夢”
“再次回到久治,我想在做好藏族學生音樂啟蒙工作的同時,組建一支小樂隊,未來我想帶他們去上海參加音樂節,帶他們去看看大山外麵的世界。”趙興洲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