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教師丁誌偉:教書更要教“路”
圖為(wei) 丁誌偉(wei) 正在給學生講課。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供圖
“老師,我們(men) 的數學成績不好,這門課是最難的,我們(men) 從(cong) 來沒有學好過。”上海援青教師丁誌偉(wei) 與(yu) 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第一次見麵時,被這句話深深刺痛。
看著藏族孩子們(men) 清澈真摯的眼神,丁誌偉(wei) 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竭盡所能教給孩子們(men) 更多的文化知識,讓知識的翅膀帶著孩子們(men) “飛”出高原,看到更大的世界。
圖為(wei) 丁誌偉(wei) 正在給學生講課。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供圖
今年42歲的丁誌偉(wei) ,從(cong) 大學畢業(ye) 進入教師行列,到成長為(wei) 上海市虹口區數學骨幹教師,他始終站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三年前,丁誌偉(wei) 作為(wei) 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團隊的一員,來到距離家鄉(xiang) 上海2700公裏外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開啟三年的教育援建之旅。
對於(yu) 在上海土生土長的丁誌偉(wei) 來說,高原的一切都是那麽(me) 新鮮。在這個(ge) 離家很遠,離天空更近的地方,丁誌偉(wei) 第一次坐上了裝有氧氣瓶的大巴;第一次看到了丹霞地貌、黃河和連綿不斷的高山草原;第一次感受到了陽光的熾烈;第一次翻越了4300米的高山;第一次吃到了不放糖的菜;同樣也第一次經曆了高原反應。“剛到果洛,我的肚子就像氣球一樣‘吹’起來了,晚上躺到床上頭痛欲裂,能清晰地聽到自己脈搏跳動的聲音。”丁誌偉(wei) 打趣地說自己剛到果洛時行為(wei) 狀態就像是80歲的老人。“我相信當地人一看就知道我是新來的,走路非常遲緩,因為(wei) 缺氧很嚴(yan) 重,隻是正常步速走路就會(hui) 開始缺氧。”
圖為(wei) 丁誌偉(wei) 正在給學生講課。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供圖
慢慢地,丁誌偉(wei) 學會(hui) 了和這片雪域高原打交道,隨著因高原缺氧而出現的不適症狀慢慢消失,他也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丁誌偉(wei) 擔任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校副校長一職,分管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同時,在日常教學中,丁誌偉(wei) 還擔任高三一個(ge) 文科班的教學工作和資優(you) 生的培養(yang) 工作,另外還要負責尖子生的分層個(ge) 別輔導。
“當時學校領導跟我說,可以從(cong) 低年級開始帶,我還是比較堅持隻帶高三的學生,既然選擇來援青,那肯定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讓當地的老百姓滿意我們(men) 的學校。”丁誌偉(wei) 說。
果洛藏族學生們(men) 較低的數學水平遠遠超出了丁誌偉(wei) 的想象。做不好基本數學運算和直觀想象的學生不在少數,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等素養(yang) 對於(yu) 當地學生來說更是難如登天。究其原因,還是學生九年義(yi) 務教育階段沒有打下紮實的基礎。
圖為(wei) 丁誌偉(wei) (右二)正在給學生講課。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供圖
對於(yu) 高三的學生來說,高考在即,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點是最重要的事。為(wei) 了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丁誌偉(wei) 在每天的備課上下足了功夫。“日常教學中,經常要為(wei) 了讓學生掌握高中的某一個(ge) 知識點而把前12年的數學基礎內(nei) 容串起來帶著學生再複習(xi) 一遍,真的是非常累。”丁誌偉(wei) 說。
除了創新教學方式,丁誌偉(wei) 還要解決(jue) 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們(men) 對學習(xi) 的畏難情緒。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e) ,丁誌偉(wei) 就在晚自習(xi) 結束後,留下學生指導他們(men) 完成作業(ye) 。一些頑皮的男孩子上完自習(xi) 就想跑去玩,丁誌偉(wei) 就發動班裏其他學生去把這些男孩子“逮”回來。
索合薩揚拉是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2020屆畢業(ye) 生,一次上數學課時,她對丁誌偉(wei) 說:“老師,我不想學,你就算教我100遍我也學不會(hui) 。”“如果100遍不會(hui) ,我就教你101遍,102遍,103遍,直到你會(hui) 為(wei) 止。”丁誌偉(wei) 的不放棄打動了索合薩揚拉,數月後,她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提升,還把丁老師和自己的故事寫(xie) 到了作文裏。
“我記得當時還有一個(ge) 叫加華夏龍的學生,是個(ge) 很聰明帥氣的藏族男孩,但就是不好好學習(xi) ,每天上課都趴在最後一排睡覺。每堂課我都單獨提問他,不停地鼓勵他。”丁誌偉(wei) 說。
一個(ge) 多月後,加華夏龍主動坐到了前排開始認真聽課。“老師,我不知道我能考到多少分,但我保證,從(cong) 今以後上課不睡覺,無論能不能聽懂,我都會(hui) 認真聽講。”加華夏龍對丁誌偉(wei) 做出了最真誠的承諾。數月後,加華夏龍順利考入了一所專(zhuan) 科大學。
在課堂上,丁誌偉(wei) 盡可能地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與(yu) 實際生活聯係起來,以幽默詼諧的通俗語言讓學生感到問題的淺顯易懂。為(wei) 了激勵學生不畏艱難,他以NBA球星成長的故事開展主題班會(hui) 活動,讓學生們(men) 明白成功來之不易。高原的孩子們(men) 慢慢明白了這位上海老師對他們(men) 的良苦用心,漸漸地,孩子們(men) 都會(hui) 自覺認真地聽課,並完成作業(ye) 。
圖為(wei) 丁誌偉(wei) (右二)正在與(yu) 學生聊天。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供圖
“有一次晚自習(xi) 結束後,我送孩子們(men) 回宿舍,跟班裏的男孩子們(men) 說要有紳士風度,先送女生。沒想到全班同學堅持要先送我,說一定要先確保我平安到宿舍。”以心換心,丁誌偉(wei) 和學生們(men) 的感情越來越深厚,在學生們(men) 眼裏,丁誌偉(wei) 不僅(jin) 是他們(men) 的數學老師,更是朋友。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藏族學生通過學習(xi) 走出高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雖然我的力量很小,可能隻能影響幾十個(ge) 學生,但是即使影響如苔花那麽(me) 微小,那麽(me) 少,將來對果洛也是有幫助,有意義(yi) 的。教師這個(ge) 職業(ye) 讓我覺得特別幸福,能夠牽著孩子們(men) 的手,指引他們(men) 走向一條有著美好未來的人生道路。”丁誌偉(wei) 經常跟學生們(men) 講,先要走出去開闊眼界,才能帶著更好的知識和能力回來建設家鄉(xiang) 。
經過丁誌偉(wei) 和援青團隊的不懈努力,雪域高原上結出了教育豐(feng) 收的果實。2020屆高三學生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全校73個(ge) 學生本科上線,本科率第一次突破20%,文理科的最高分都史無前例地高出本科線100多分,其中更有三位尖子生突破了500分的大關(guan) ,創造了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的曆史。同時,學校申報的課題第一次成了青海省課題,實現了科研零的突破。另外,2020年有六位青年骨幹教師代表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參加省級崗位大練兵活動,數量上創造了曆史。此外,2021屆有11位學生考入了青海大學,為(wei) 曆年之最;2022屆全校78位學生本科上線,本科率第一次突破30%。
2021年5月22日02時04分,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百餘(yu) 公裏外的瑪沁縣震感強烈,且隨後發生多次3級以上地震。地震發生後,身處瑪沁縣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的虹口區援青教師第一時間行動,做好各項災情應對工作,全校1300多名學生及時得到安全轉移安置,無一人受傷(shang) 。
彼時已臨(lin) 近高考,為(wei) 確保考生安全並安心高考,經上級相關(guan) 部門批準,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操場上搭起了高考“帳篷考場”,這也是中國高考史上的首次。丁誌偉(wei) 全程參與(yu) 了“帳篷考場”的籌備、搭建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10天時間裏,果洛州各界力量全部投入在這裏,搭建‘帳篷考場’的過程中,瑪沁縣又分別經曆了雨、雪天氣,為(wei) 考場布置帶來一定難度,好在最終還是按時完成任務,各項設備反複測試後也均正常運行,最後高考順利進行。”丁誌偉(wei) 說,“10天的高強度,讓我們(men) 援青教師和當地各級部門都結合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是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經曆。”
回首來時路,丁誌偉(wei) 認為(wei) 自己有機會(hui) 奮鬥在果洛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為(wei) 果洛的教育事業(ye) ,為(wei) 藏族的孩子們(men) 貢獻自己的一縷微光,三年來,他始終站在高原守望這片純潔的星月天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津援青:“組團式”教育幫扶打造“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在黃南州中學和黃南州民族高級中學同時開辦三個“天津班”,150名學生進入天津班學習,真正實現了“把團隊搬到青海”。[詳細] -
上海六旬教師二赴高原 圓孩子“音樂夢”
“再次回到久治,我想在做好藏族學生音樂啟蒙工作的同時,組建一支小樂隊,未來我想帶他們去上海參加音樂節,帶他們去看看大山外麵的世界。”趙興洲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