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援青,幹些什麽 留下什麽

發布時間:2022-08-03 09:23:00來源: 青海日報


陸輝始終關(guan) 心著班瑪縣的教育事業(ye) 。圖片由本人提供

  “來果洛前,我和剛考上高中的女兒(er) 約好三年後一起‘畢業(ye) ’,爭(zheng) 取都能交出一份令自己滿意的成績單。”這是2019年7月,陸輝作為(wei) 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幹部,離開海拔不足10米的上海,趕赴援青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前與(yu) 女兒(er) 的千裏約定。如今,上海高考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期至7月,父女倆(lia) 的“大考”時間湊到了一起。不同的是,女兒(er) 在為(wei) 人生目標而拚搏,陸輝則為(wei) 他上任之初說的那句:“援青工作,我們(men) 能幹些什麽(me) ,為(wei) 當地留下什麽(me) 。”而付出著。

  班瑪縣江日堂鄉(xiang) 高原特色菌種種植基地大棚內(nei) ,牧民昂秀蹲在田埂上摘收著成熟的羊肚菌,順手將剛冒出頭的雜草揪出後放在了腳邊。“上海的專(zhuan) 家告訴我們(men) ,羊肚菌大棚裏濕度、溫度、養(yang) 料都要控製好。”昂秀十分操心羊肚菌的生長情況,因為(wei) 羊肚菌畝(mu) 產(chan) 給村裏能帶來20多萬(wan) 元的收入。

  “一個(ge) 從(cong) 上海來的人,為(wei) 了我們(men) 日子過得更好,想法子給我們(men) 搞項目,我們(men) 不能辜負他的這份心意。”昂秀所說的心意要從(cong) 2019年陸輝擔任班瑪縣副縣長,謀求援青從(cong) “輸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轉變說起。

  從(cong) 夏季到冬季,陸輝一上任就開始在班瑪縣的草場和林地間穿梭,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目標,在生態保護和產(chan) 業(ye) 發展之間,尋找著通過調整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高原反應交織著“探路”中發現的各種問題,讓陸輝經曆了無數個(ge) 不眠之夜。“一人之力有限,那就群策群力!”陸輝開始聯係上海農(nong) 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專(zhuan) 家團隊,幾次調研和論證,羊肚菌種植方案獲得認可,首次試種畝(mu) 產(chan) 實現了200餘(yu) 公斤。起初還不知道羊肚菌價(jia) 值的昂秀,帶著“這小東(dong) 西還沒有種青稞來得實惠,伺候它還不如去撿貝母爽快”的想法,置身事外地看著熱鬧。

  “羊肚菌鮮品價(jia) 格穩定在每斤150元左右,製成的幹品價(jia) 格更是達到每斤600元,是目前人工栽培價(jia) 格最高的食用菌類。”當陸輝苦口婆心地向牧民講解調整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的好處時,這組直觀的收益數字讓昂秀和其他牧民們(men) 明白了,陸輝在這兒(er) 半年多的轉悠,是為(wei) 了他們(men) 的腰包鼓起來。在牧民們(men) 的支持下,42座菌菇大棚拔地而起。2021年羊肚菌種植收入達到50萬(wan) 元左右,除了向土地所屬村落的26戶村民提供30萬(wan) 元分紅外,基地還為(wei) 周邊村落提供10餘(yu) 個(ge) 勞動崗位。

  在了解到班瑪縣水資源豐(feng) 富,且果洛州州域內(nei) 沒有成規模的飲用水廠時,陸輝向上海市申請計劃資金650萬(wan) 元,建成了班瑪縣紅色山泉天然飲用水廠,如今日生產(chan) 量可達萬(wan) 餘(yu) 瓶的飲用水廠,還解決(jue) 了當地勞動就業(ye) 問題。

  麵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細心的陸輝在下鄉(xiang) 調研中發現,班瑪縣很多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設備、工作環境比較差,而且缺少醫療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當地群眾(zhong) 看病受到一定的製約。把班瑪縣視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把自己當成這個(ge) 家中一分子的陸輝,協調落實計劃外青浦區區級財政資金400萬(wan) 元對班瑪縣疾控中心整體(ti) 功能進行提升,為(wei) 班瑪縣四大疾病防治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不僅(jin) 如此,陸輝還積極協調開展“滬青”兩(liang) 地黨(dang) 政代表團互訪活動,組織教育、衛生、鄉(xiang) 鎮黨(dang) 政幹部等人員,開展計劃內(nei) “三交”活動。三年來,包括優(you) 秀教師考察學習(xi) 班、醫護人員考察學習(xi) 班等在內(nei) 的考察學習(xi) 班,讓當地370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接受了上海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培訓,為(wei) 班瑪縣後續的發展播下了技術“火種”。

  “我們(men) 是親(qin) 親(qin) 的一家人嘍!”這是陸輝三年來堅持與(yu) 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結對子、認親(qin) 戚,定期全覆蓋走訪聯點村社,在牧民心中留下的口碑。“聯點村社共80戶,每次走一遍都要花一個(ge) 多星期時間。結隊牧戶5個(ge) ,基本上一個(ge) 月要去三四次。”陸輝從(cong) 聽不懂藏語到現在已經能和當地群眾(zhong) 簡單交流。在這位榮獲“對口支援果洛先進個(ge) 人”“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等稱號的“班瑪人”看來,援青不僅(jin) 要把計劃內(nei) 的事情做好,更要把新發現的問題解決(jue) 好,走進牧民群眾(zhong) 才能知道援什麽(me) 項目助什麽(me) 力才最實在。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