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渤海濱海到青藏高原:天津幹部二度援青記
圖為(wei) 趙岩在牧民家中調研。(資料圖) 澤庫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從(cong) 濱海到高原、從(cong) 海鮮燒烤到酥油糌粑、從(cong) 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到隻身遠赴兩(liang) 千公裏外……人們(men) 說,這算是“勞其筋骨、苦其心誌”了,但天津援青幹部趙岩卻不以為(wei) 然,“這些困難,都不算困難。”
2013年和2019年,趙岩服從(cong) 組織安排,先後參加了第二批、第四批天津援青工作,在青海省黃南州開展對口支援。他是天津援青幹部中在青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9年,組織上或考慮趙岩有援青工作經曆,且熟悉州情,當年,他義(yi) 無反顧再上高原,來到黃南州澤庫縣工作,擔任澤庫縣委常委、副縣長。
趙岩在家是獨生子,參加工作的29年時間裏,20年離家在外——其中,前14年時間,從(cong) 軍(jun) 入伍,在祖國西南邊疆廣西武警部隊服役;後6年,他把一腔赤誠留在祖國西北高原的熱土上,一心撲在對口援青工作上。
圖為(wei) 趙岩在澤庫草原。(資料圖) 澤庫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有人這樣評價(jia) 趙岩,“如果說,保家衛國、戍守邊疆憑借的是七尺男兒(er) 的一腔熱血,那麽(me) ,兩(liang) 次援青遠赴高原,考驗的是對黨(dang) 的忠誠和對事業(ye) 的摯愛。”
澤庫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4℃,一年有9個(ge) 月的取暖期。
趙岩的朋友圈這樣寫(xie) 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赴澤庫援青之前,他得知將在黃南州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澤庫縣工作時,他深刻認識到組織對他給予的厚望,“必須要實幹,因為(wei) 沒有實幹支撐,再飽滿的熱忱、再美好的理想、再完備的規劃,也隻是空中樓閣。”
於(yu) 是,趙岩開展交流訪談、實地考察,了解社情民意、結交牧民朋友,和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打成一片。為(wei) 了便於(yu) 和農(nong) 牧民朋友交流,他在極短時間裏自學了藏語,通過話家常、幫思想、解難題、增感情,有力促進了交往交融,架起了和農(nong) 牧民之間溝通的橋梁。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澤庫縣作為(wei)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當地牧民為(wei) “中華水塔”的保護做出了很大犧牲和貢獻。但是縣域村級交通基礎設施嚴(yan) 重滯後,多年來給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和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閉塞的交通是貧困之源、民生之痛,貧困落後的現狀更刺痛了趙岩的心。
趙岩牢記天津援青前方指揮部的要求,俯下身來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經積極爭(zheng) 取天津市等方麵的支持,實施了“15路1橋”村村聯通項目,疏通了村路的“毛細血管”,打通農(nong) 牧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裏,使22個(ge) 貧困村村道得到連通,完成了大家最強烈、最急切的願望。
“連心”的路通了,“致富”的心,也活泛了。作為(wei) 農(nong) 牧業(ye) 主產(chan) 縣,2021年,“澤庫羊”入選全國畜禽十大優(you) 異種質資源名錄,澤庫縣入選全國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典型縣,成功打造首個(ge) 區域公用品牌—“澤優(you) 牧品”。
在生態畜牧業(ye) 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的時候,天津產(chan) 業(ye) 幫扶援建項目從(cong)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到有機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從(cong) 致富帶頭人的針對性培訓再到澤庫當地特色有機產(chan) 品的推介,“全鏈條”扶持模式助力澤庫有機畜牧業(ye) 的升級。
同時,天津市和澤庫縣持續深化“組團式”智力幫扶,為(wei) 澤庫當地培養(yang) 、儲(chu) 備了一批高水平、成梯次、成建製、帶不走的教育、衛生人才骨幹隊伍。
據悉,天津對口支援澤庫縣三年共落實計劃內(nei) 援建資金1.1億(yi) 元,實施社會(hui) 事業(ye) 、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智力支援、醫療衛生、“三基”建設等六大類18個(ge) 援建項目,超過95%的項目向民生和基層傾(qing) 斜。
截至目前,援建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資金撥付到位率100%,援建項目開工率100%。
澤庫的農(nong) 牧民們(men) 說,天津援青幹部的工作是有期限的,但這份“青海情”將會(hui) 永留心底,並且將接續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組長馮誌勇:“口碑是最好的牌子”
即便兩鬢斑白,但馮誌勇還是再次踏上了一段新趕考路——從幾乎0海拔的上海出發,掛帥對口支援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詳細] -
江蘇援青十二載:一個“老西藏人”的新青海情
無論是高原的陽光炙烤,還是風雪交加,定好的“下鄉”,陳明總是最積極的。相比坐在辦公室,他說,更喜歡下基層,在基層能聽到牧民的心聲,看到牧民的笑容。[詳細] -
杭州援青幹部“金色世界”掛職記:一片“丹”心在高原
範丹表示,“在這個重要平台上,我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在平凡中見真章,於無聲處聽驚雷,但願在浙青兩地未來的協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中,也能匯集著我的一點一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