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樹州:植綠護綠,提升顏值品質
美麗(li) 玉樹,綠意盎然。 譚梅 攝
“攜手”共護美麗(li) 家園。譚梅 攝
巴塘河濕地公園內(nei) 清除雜草的生態管護員們(men) 。譚梅 攝
巴塘河濕地公園一景。譚梅 攝
初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正是6月美好的季節。驅車前往市區的路上,途經綠意盎然的巴塘草原,被眼前天藍、草綠、河清的美景所吸引。“哢嚓”,拿出手機留下這最美瞬間,發現,越往前走,美景越是讓人驚歎。這是我初次來玉樹,眼前的一切與(yu) 想象中的大不一樣……“玉樹,種的樹也不少嘛!”看到路邊鬱鬱蔥蔥的行道樹,同行的小夥(huo) 伴說出了我內(nei) 心同樣的感慨,在這個(ge) 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似乎有身處青海省東(dong) 部農(nong) 業(ye) 區縣城的錯覺。
玉樹的夏天似乎比西寧來得稍晚一些,此時的玉樹,樹葉剛剛轉綠不久。當陽光灑向大地,從(cong) 高處往下俯瞰,整個(ge) 城市儼(yan) 然一片綠色的海洋……
“城市公園”為(wei) 幸福生活增綠意
6月28日一早,伴著暖陽,記者來到位於(yu) 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東(dong) 南部的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很早這裏就聚集了許多早起鍛煉身體(ti) 的人們(men) 。走進公園,蜿蜒不絕的河流,水草豐(feng) 美的沼澤草甸,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藍天、白雲(yun) 、雪山、草場交相輝映。
“以前這裏是一片荒灘,現在有樹有花,空氣變好了,環境也變美了,成了我們(men) 休閑娛樂(le) 、強身健體(ti) 的好去處。”玉樹市生態管護員組長索南多加說。索南多加說的就是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占地麵積12346公頃,河網密布、動植物資源豐(feng) 富,是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外圍重要屏障。
徜徉在公園裏,隨處可見當地生態管護員對公園、小廣場、道路綠地進行垃圾撿拾、雜草清除、綠化設施維修及斷枝清理工作。通過他們(men) 的共同努力,公園道路、廣場的景觀效果大為(wei) 改善,成為(wei) 市民節假日休閑的好去處。
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包含了玉樹市區的北京玉樹濕地公園、結古朵公園、紮西科濕地公園、瓊龍公園四座公園,它們(men) “鬧中有靜”“張弛有度”,集品味、意境、韻味、教育為(wei) 一體(ti) ,也充當著玉樹市的“空氣淨化器”,在涵養(yang) 水源、蓄洪防旱、淨化水質、調節區域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沿著巴塘湖邊的綠道行走,隨處可見關(guan) 於(yu) 水資源保護和濕地公園的知識展板,不僅(jin) 介紹了它們(men) 的定義(yi) 、功能、分類,還對高原濕地的植物、動物等作了詳細介紹和展示,對如何保護、恢複、利用濕地等也做了相關(guan) 普及。數據顯示,經過多年努力,玉樹市的綠化覆蓋率已達 23.6%,玉樹市被授予“省級森林城鎮”“省級森林鄉(xiang) 村”稱號。
據玉樹市林業(ye) 和草原局辦公室主任紮西江永介紹:“我們(men) 在現有公園景觀林的基礎上,還興(xing) 建了科普宣教中心、觀鳥屋、藏藥園、水上樂(le) 園、迷宮尋寶等,豐(feng) 富濕地公園整體(ti) 遊賞項目,將保護生態環境同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結合。通過‘城市公園’培養(yang) 人們(men) 愛護自然的好習(xi) 慣。”
公園城市、智慧園林是“人、城、境、業(ye) ”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形態,是在新時代對傳(chuan) 統城市規劃理念的升華,是“綠水青山”的城市表達,具有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等極其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和價(jia) 值。近年來,玉樹州樹立“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理念,堅持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加快打造山水湖田林草生命共同體(ti)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綠水青山美麗(li) 畫卷越鋪越廣。
“巴塘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更好地保護了玉樹濕地資源,充分發揮高原濕地生態功能,保障玉樹水源地生態安全,對提升玉樹市的生態環境以及城市品位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更有利於(yu) 玉樹市整體(ti) 規劃建設與(yu) 發展,帶動旅遊業(ye) 及整體(ti) 社會(hui) 經濟發展。”玉樹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寧樣說,未來,玉樹市也將保持濕地公園內(nei) 旅遊景觀、景點的原真性,依據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生態旅遊的要求進行合理旅遊開發,突出地域特色,協調好人和濕地、旅遊與(yu) 生態、開發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促進生態、經濟協調發展。
“植綠護綠”為(wei) 美麗(li) 家鄉(xiang) 添助力
“在玉樹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一片還沒有樹,從(cong) 遠處看光禿禿的,通過多年的植樹造林,這裏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現在一上山就能感覺到這裏變漂亮了。”說起如今玉樹市變綠的實踐過程,在玉樹參加工作近10年的趙思恩望著結古北山綠化帶深有感觸。
作為(wei) 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外圍重要屏障,玉樹海拔高,降水少,氣候環境惡劣,在植綠、護綠的生態保護方麵也有著重大責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玉樹人民堅持不懈植樹綠化的努力下,這個(ge) 城市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想長遠富,莫忘多栽樹。’我們(men) 每年4月都會(hui) 舉(ju) 行上千人的植樹活動。大家都覺得為(wei) 三江源頭的綠化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還是值得的。” 據玉樹州林草局林業(ye) 科科長才旦介紹。同時,針對樹苗成活率低的問題,他們(men) 組織了一支經驗豐(feng) 富的綠化養(yang) 護隊伍,精心嗬護栽下的每一棵樹苗。除了本地樹種外,在玉樹市隨處可見柏樹、柳樹、榆樹等外來樹種,這些樹木讓玉樹市的街道變得綠樹如蔭、生機盎然,它們(men) 都是當地林業(ye) 部門近年來攻克道道栽培難關(guan) ,下大力氣引進的。
在玉樹市結古鎮紮曲河畔的德卓灘上,一株株樹苗猶如一個(ge) 個(ge) 天真爛漫的孩子,在微風中搖曳歡笑。
見到村民旦周時,他正在察看苗木生長情況。旦周家住在紮曲河對岸的新寨村。旦周說,自從(cong) 德卓灘改造成玉樹千畝(mu) 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後,這裏的景色一年變樣。
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德卓灘這一片是產(chan) 業(ye) 園區,後來為(wei) 了優(you) 先發展生態,將產(chan) 業(ye) 園區規劃地調整為(wei) 林業(ye) 基地建設用地,在德卓灘建立玉樹千畝(mu) 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如今,放眼望去,紮曲河畔的一大片河灘裏,滿是長勢喜人的樹苗。
近年來,玉樹州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建設。州府所在地綠化成效不斷提檔升級,市區周邊空地造林綠化麵積逐年攀升,尤其是德卓灘千畝(mu) 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幹部群眾(zhong) 愛綠護綠植綠意識不斷提升,植樹造林已經成為(wei) 大家的自覺行動。
同時,玉樹州因地製宜,按照“東(dong) 三縣植樹造林、西三縣封育管護”和科學、節儉(jian) 、高效的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保護和修複治理。
2022年,玉樹州各級林草部門依托生態保護修複、義(yi) 務植樹等行動,不斷豐(feng) 富森林資源,提升綠化質量。國土綠化1.28萬(wan) 餘(yu) 公頃,草原治理修複14.13萬(wan) 公頃,創建省級森林鄉(xiang) 村1個(ge) ,全民義(yi) 務植樹31萬(wan) 株,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至62.2%以上。
此外,據記者了解,2021年,玉樹州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穩定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和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同時,全麵推動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zhuan) 項行動,垃圾治理一體(ti) 化處置工作體(ti) 係初步建立。實施國土綠化工程,種植各類苗木206萬(wan) 株,新增綠化麵積6066.67公頃,治理退化草場12.95萬(wan) 公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京玉共建千畝苗林 為三江源披綠衣
經過這幾年的京玉兩地專家團隊的科學培育,本土藏柳成活率高、耐寒性強、無柳絮等優勢逐漸凸顯。隨著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的建成,藏柳試種也獲得成功。[詳細] -
高山草場上的“優美牧歌”
優美村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村裏的草場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山純牧業村。長期以來,以戶為單位的傳統放牧方式在這裏代代相傳。[詳細] -
獨守黃河源頭的“綠色戰士”
屋子的主人名叫格求,他是當地的民兵也是一名生態管護員,因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黃河源頭和第一哨碑的守護者。”格求說,這些年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越變越好,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局麵已經很平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