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對口支援,助青海烏蘭“駝”起綠色新產業
8月17日,烏(wu) 蘭(lan) 縣茶卡鎮莫河駱駝場的管理員在查看駱駝頸上的“北鬥項圈”。(受訪者供圖)
草原廣袤無垠、鹽湖資源豐(feng) 富、駱駝刺長勢茂密……位於(yu) 柴達木盆地東(dong) 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是柴達木雙峰駱駝的天堂。
但是,囿於(yu) 地形地貌複雜,傳(chuan) 統方式放養(yang) 的駱駝容易走丟(diu) 甚至被狼侵食,柴達木雙峰駱駝種群一度麵臨(lin) 消失的壓力。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浙江省湖州市自2010年7月起開始對口支援烏(wu) 蘭(lan) 縣,先後選派五批次援青幹部,因勢利導、統籌規劃、精準施策,借鑒浙江產(chan) 業(ye) 培育經驗和數字化應用成果持續全產(chan) 業(ye) 鏈培育駱駝產(chan) 業(ye) 。如今的烏(wu) 蘭(lan) 縣,柴達木雙峰駱駝正在“駝”起綠色新產(chan) 業(ye) 。
“項圈”賦能,駱駝動態盡在“掌”握
不管外麵是寒風凜冽,還是烈日炙烤,烏(wu) 蘭(lan) 縣敖日都雙峰駝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牧戶海星一改曾經的提心吊膽,可以放心地與(yu) 親(qin) 朋好友圍坐在帳房內(nei) 喝酒唱歌,放養(yang) 的60峰駱駝則盡在“掌”握。
通過手機上的“和牧童牧民端”,他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家那些駱駝所處的實時位置。
精準的定位得益於(yu) 戴在駱駝脖子上裝有北鬥導航芯片的項圈。智能監控載體(ti) 源於(yu) 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企業(ye) 為(wei) 烏(wu) 蘭(lan) 牧戶的量身定製,烏(wu) 蘭(lan) 由此進入“數字放牧”時代。
地形地貌複雜,駱駝活動空間大,傳(chuan) 統放牧管護難,烏(wu) 蘭(lan) 縣一段時間駱駝離群病亡、被狼侵食等情況多發,駱駝走失、意外死亡是牧戶心中之痛。海星曾經為(wei) 了尋找一峰失蹤駱駝,海星騎著摩托車帶著幹糧和被子找了三天三夜。
如何幫助牧戶減少損失,確保致富增收?時任烏(wu) 蘭(lan) 縣常務副縣長、浙江援青烏(wu) 蘭(lan) 工作組組長傅文虎帶著這個(ge) 問題,多次與(yu) 浙江後方相關(guan) 單位聯係,德清地理信息小鎮領銜了這個(ge) 項目。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擁有國內(nei) 領先的北鬥應用、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是全國規模較大、產(chan) 業(ye) 鏈較全的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基地。去年4月上旬,小鎮上的浙江國遙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千尋位置網絡(浙江)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ye) 負責人飛抵烏(wu) 蘭(lan) ,進行實地考察。
“在趕赴烏(wu) 蘭(lan) 莫河駱駝場途中,我們(men) 就發現了焦急不已的一位駝場管理員,正在騎著摩托車四處搜尋‘一天一夜沒回來的幾峰駱駝’。”浙江國遙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如果在駱駝的身上安置北鬥衛星定位設備,位置信息接到當地農(nong) 業(ye) 管理部門以及牧戶的手機上,駱駝的信息一目了然了。這位負責人的想法得到了千尋位置網絡(浙江)有限公司副經理周新華的讚同:“我們(men) 還可以用遙感衛星與(yu) 無人機拍攝,知道哪些地方草長得好,這樣就更有利於(yu) 牧戶的放牧與(yu) 規劃了。”
破解困境,馬上行動!浙江國遙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借助北鬥導航衛星、導航芯片和實際需求,為(wei) 當地牧戶量身定製了“北鬥項圈”係統,並不斷迭代升級,不僅(jin) 能夠實時定位,還兼具太陽能充電、閃光夜視、離群警告等功能。
“如果駱駝長時間不移動,就可能發生了意外,係統會(hui) 及時短信通知牧戶。”公司技術員單宇說。
湖州市區域合作辦主任王偉(wei) 鋒表示,湖州通過牽線地信數字企業(ye) ,利用北鬥應用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研發無信號區的實用衛星通信方式,數字賦能駱駝放牧,幫助烏(wu) 蘭(lan) 駱駝牧戶大大降低了放牧勞動強度,並減少了數量損耗,小小“北鬥項圈”激活了駱駝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鏈發展。
以前半野生的駱駝,戴上“北鬥項圈”之後開始進入“數字放牧”時代。幼駝也得到了有效管護,夭折率大幅降低。烏(wu) 蘭(lan) 縣農(nong) 牧和扶貧開發局局長孫琦昊說,數字賦能真是“及時雨”,解決(jue) 了烏(wu) 蘭(lan) 駱駝養(yang) 殖“人力成本高、管理效率低、死亡率高”等一係列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烏(wu) 蘭(lan) 縣駱駝養(yang) 殖的平均夭折率已從(cong) 多年前的3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以下。駱駝種群數量從(cong) 2019年底不足2500峰回升至2022年初的4200多峰。
“數字技術賦能,烏(wu) 蘭(lan) 駱駝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巨大。”烏(wu) 蘭(lan) 縣副縣長祁生虎說,一峰母駱駝每天可產(chan) 2.5公斤駝奶,按每公斤收購價(jia) 40元計算,一峰駱駝每年可為(wei) 牧戶增收約1萬(wan) 元。
“我們(men) 在對口支援工作中推動數字賦能,幫助當地建立一批管用實用的‘小切口’可推廣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讓牧戶們(men) 切實感受到了數字化改革帶來的紅利。”傅文虎說。
截至目前,烏(wu) 蘭(lan) 縣已有600多峰駱駝戴上了“北鬥項圈”,今年將覆蓋所有駱駝。
“外引內(nei) 育”,富“口袋”又富“腦袋”
雖說駱駝渾身是寶,但對於(yu) 牧戶來說,原來的收入主要靠駝絨,駝奶隻能供家庭使用——因為(wei) 擠下來的駝奶5個(ge) 小時後就會(hui) 變質。
今年6月10日,青海尚品駝乳有限公司以現金的形式,向烏(wu) 蘭(lan) 駝娃子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放奶款11萬(wan) 多元,並且與(yu) 合作社、養(yang) 殖戶代表簽訂了供奶合同。
青海尚品駝乳有限公司,就是由湖州市援青幹部招引入駐烏(wu) 蘭(lan) 的企業(ye) ,專(zhuan) 門加工生產(chan) 駝奶製品,為(wei) 廣大牧戶擴大養(yang) 殖、馴化擠奶提供了銷路保障。
“我們(men) 入駐之後,在烏(wu) 蘭(lan) 縣設立了20多個(ge) 收奶點,用冷鏈技術解決(jue) 養(yang) 殖戶駝奶易變質難題,讓養(yang) 殖戶沒有後顧之憂。”公司負責人郭強說,公司組成了奶源部,奶源部經理尼瑪加負責對產(chan) 業(ye) 鏈中涉及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
“通過尼瑪加手把手指導,我的頭腦‘富’起來了,掌握了養(yang) 駝技術,這才有信心將散養(yang) 的駱駝實現規模化養(yang) 殖。”烏(wu) 蘭(lan) 縣察漢河村村民東(dong) 衛道出了技術服務帶來的好處。
被當地牧戶親(qin) 切稱為(wei) “駱駝縣長”的傅文虎介紹說,“龍頭企業(ye) +合作社+牧戶”模式,不僅(jin) 可以推進產(chan) 業(ye) 培育,還能更好地發揮“1+1+1>3”效益。對口支援過程中,牧戶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烏(wu) 蘭(lan) 縣通過引進國內(nei) 先進的養(yang) 殖馴化和駝奶加工技術、設備,馴化效率提升了15至20倍;能擠奶母駝從(cong) 個(ge) 位數增加至2022年初的800多峰;常溫下液態駝奶保質期從(cong) 不到24小時延長到了180天,從(cong) 而可以大大拓展銷售半徑。
“外引內(nei) 育”,培育發展駱駝產(chan) 業(ye) ,切實幫助了烏(wu) 蘭(lan) 牧戶就業(ye) 和增收。
在浙江援青指揮部的招商引資下,浙江商人孫英豪看到了烏(wu) 蘭(lan) 的“駱駝”商機。2020年,孫英豪注冊(ce) 成立烏(wu) 蘭(lan) 縣駝娃子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不斷引導養(yang) 殖戶加入合作社,帶動養(yang) 殖戶從(cong) 分散生產(chan) 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生產(chan) 經營轉變。
“目前,合作社雇用了30名牧工和擠奶工,牧工一個(ge) 月的收入是6000元,擠奶工月收入是5000元,這裏也實現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孫英豪說。
探索拓展產(chan) 業(ye) 外延,“駝”向綠色新領域
幫助拓展開發駱駝旅遊騎行、駝毛加工等領域,進一步探索拓展產(chan) 業(ye) 外延,進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湖州援助烏(wu) 蘭(lan) “駝”業(ye) 的新使命。
莫河駱駝場隸屬於(yu) 青海省柴達木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wei) 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為(wei) 西藏的和平解放、平叛剿匪、修築青藏公路及柴達木開發建設作出過卓越的曆史貢獻,發展高峰期有職工及家屬近萬(wan) 人。
隨著交通條件改善馱運減少和經濟轉型等問題,莫河駝場生產(chan) 經營陷入困境,大量老舊房屋廢棄。
為(wei) 幫助莫河駱駝場克服經營困難,援青幹部牽線浙江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家前往指導,幫助莫河駝場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於(yu) 2021年成功爭(zheng) 創青海省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並獲第一批“青海100”特色文化旅遊體(ti) 驗點、省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同時,援青幹部積極牽線招商開發旅遊,利用廢棄房屋改造民宿,利用草場資源培育發展駱駝。
截至目前,莫河駱駝場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已累計接待參觀6萬(wan) 人次;駝峰驛站民宿成為(wei) 個(ge) 性化定製消費遊客的熱門入住點;莫河駱駝場的駱駝種群數量已恢複到1100多峰。
這條圍繞駱駝展開的產(chan) 業(ye) 鏈還在不斷延伸:依托烏(wu) 蘭(lan) 縣網紅景點茶卡鹽湖,以及沙漠戈壁等豐(feng) 富旅遊資源,開啟公駱駝的旅遊騎行馴化,助力打造生態旅遊目的地;利用浙江發達的毛紡產(chan) 業(ye) ,引導牧民收集駝絨、駝毛,牽線向浙江銷售,著力提高駱駝的附加值;根據市場需求,支持駝奶企業(ye) 向保健、美容、醫藥等領域拓展;駱駝養(yang) 殖帶動當地枸杞枝條、玉米、藜麥、麥草等發酵後農(nong) 作秸稈的循環利用,提升養(yang) 殖效益和生態效益。
今年7月上旬,烏(wu) 蘭(lan) 縣委書(shu) 記蔣冬梅帶隊赴湖州德清莫幹山民宿、安吉餘(yu) 村等走訪考察。7月下旬,湖州市委書(shu) 記陳浩率團赴烏(wu) 蘭(lan) 縣對接對口支援工作,實地考察了天空壹號景區、莫河駱駝場等援建項目。
如何擦亮柴達木雙峰駱駝這一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品牌,把生態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打通駱駝產(chan) 業(ye) “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是擺在湖州市和烏(wu) 蘭(lan) 縣麵前的共同課題。
不同的時代,柴達木雙峰駱駝背負著不同的使命前行。如今,它們(men) 也將在這片土地上開辟新的征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百家浙商企業齊聚中國“聚寶盆”共謀多領域合作
8月1日至8日,“海西州產業鏈招商考察暨百家浙商企業海西行”在青海省海西州舉行,來自浙江的百家企業共聚中國“聚寶盆”,共謀多領域合作。[詳細] -
高原特產“下”溫州 對口支援促共富
6月28日,浙江溫州舉行“對口支援 共同富裕”消費幫扶進機關活動,“青藏優品”助農公益平台組織了紅枸杞、犛牛肉、油菜花蜂蜜、鮮榨沙棘汁等豐富的青海格爾木高原特色產品,吸引不少機關單位幹部職工前來品嚐、購買。[詳細] -
【情暖高原“浙”三年】“援青陽光”灑滿天峻大地
浙江援青的溫暖,讓高原大地如沐春風。借助對口援青這座橋梁,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逐步提升產業的質量、數量和效益,拉長產業鏈,打造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