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高原“浙”三年】“援青陽光”灑滿天峻大地
盛夏時節的高原大地,青山蒼翠,流水潺潺。走進天峻縣,廣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清澈的河水……猶如一幅美麗(li) 原生態的畫卷,令人流連忘返。在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浙江援青力量的注入,讓這座小城更具高質量發展的魅力。
浙江援青的溫暖,讓高原大地如沐春風。借助對口援青這座橋梁,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逐步提升產(chan) 業(ye) 的質量、數量和效益,拉長產(chan) 業(ye) 鏈,打造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浙”力量,千裏援青結碩果
立足天峻實際和寧波所能,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變“輸血”為(wei) “造血”就成了本輪援青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來,寧波產(chan) 業(ye) 援青取得“零”的突破,共引進項目9個(ge) ,其中落地企業(ye) 6家,總注冊(ce) 資金達5500萬(wan) 元,幫助海西新增就業(ye) 崗位260多個(ge) 。
千山萬(wan) 水,隔不斷兩(liang) 地情深;巍巍高原,擋不住援青腳步。從(cong) 克服高原氣候帶來的身體(ti) 不適,到踏遍天峻的山山水水,浙江省援青指揮部副部長,天峻縣委常委葉龍用真心和熱情詮釋著援青幹部的奮鬥曆程,讓產(chan) 業(ye) 合作的種子深植天峻大地。
“結合天峻牧區實際,我們(men) 把項目重心放到了食用菌種植、野血犛牛培育和旅遊服務業(ye) 發展等方麵。”葉龍說,“下一步,計劃建設本地菌棒加工廠,以減少原材料成本,研發菌菇深加工產(chan) 品,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繼續大力發展犛牛規模化養(yang) 殖、犛牛肉的標準化生產(chan) 以及犛牛奶的深加工;重點依托天峻縣科技創業(ye) 園、‘甬麗(li) 峻’電商、旅遊開發公司等載體(ti) ,大力培養(yang) 懂市場、會(hui) 營銷、願拓展的開拓性人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經營管理隊伍。”
援建從(cong) 未止步,格局不斷壯大。援青幹部們(men) 將產(chan) 業(ye) 合作的種子深植在了高原雪域,用脫貧攻堅的新思路激發當地發展新動能。在天峻,涉及規模化養(yang) 殖場、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等,有力促進了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的提質增效,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更廣的就業(ye) 渠道,改善了農(nong) 牧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加快推進了全縣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即使援青三年即將屆滿返回浙江,葉龍依舊情牽西部,為(wei) 天峻發展出謀劃策。在他看來,他已經是“天峻人”了。
“牛”日子,托起村民致富夢
成群的犛牛在草原上覓食,“哞哞哞……”在牛養(yang) 殖棚內(nei) ,一頭頭犛牛膘肥體(ti) 壯,小牛犢在撒歡兒(er) ,吃著飼料。牛叫聲,給鄉(xiang) 村增添了勃勃生機。
這是援青項目引領群眾(zhong) 一起向前“犇”的產(chan) 業(ye) 。寧波援青圍繞野血犛牛產(chan) 業(ye) 鏈,大力發展犛牛規模化養(yang) 殖、犛牛肉標準化生產(chan) 以及犛牛奶市場化推廣,努力把天峻犛牛產(chan) 業(ye) 做成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的“金名片”。
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0年寧波援青工作組經過深入調研,決(jue) 定大力發展野血犛牛產(chan) 業(ye) ,並選址陽康鄉(xiang) 建設標準化高原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經過工作組的持續推進,當年建成了6座總占地3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牛棚、1個(ge) 占地6000平方米的犛牛活動場地,以及配套的飼草料庫房、注射欄、消毒室、機井等,並會(hui) 同當地鄉(xiang) 鎮采用“村集體(ti) +合作社+牧戶”的運營模式,引進基礎野血犛牛200頭。
53歲的虎生桂去年9月起承擔飼養(yang) 野血犛牛的工作。一大早,他便開啟了忙碌的工作。“來來來,‘吃飯啦!’”他一會(hui) 兒(er) 給犛牛添草撒料,一會(hui) 兒(er) 又忙著運水,他的任務就是把犛牛“伺候”好。“目前,3座牛棚裏都飼養(yang) 了犛牛,我原來是下崗工人,後來靠打零工賺錢,現在在家門口工作,每個(ge) 月可以領4500元工資,多好的事呀!”
好政策扶持,全鏈條培育。如今,天峻縣呈現出“犇”向致富路的“牛”圖景。
“香”產(chan) 業(ye) ,闖出振興(xing) 大市場
走進寧波援青食用菌基地的大棚內(nei) ,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天峻縣江河鎮二社村民多傑卓瑪正在采摘香菇,一朵朵香菇“闖”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市場,助力天峻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為(wei) 幫助天峻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浙江援青天峻工作組經過深度調研,決(jue) 定依托寧波、麗(li) 水兩(liang) 地農(nong) 科院,在天峻開展高原食用菌栽培試點。2021年寧波洋洋海購在天峻與(yu) 當地合作社合資成立天峻縣天源農(nong) 牧業(ye) 發展有限公司,首批引進10.5萬(wan) 棒食用菌開始試種。在浙江專(zhuan) 家的精心指導下,三個(ge) 月後,天峻種植的食用菌新鮮出爐,並相繼打入西寧和德令哈市場,最高零售價(jia) 達15元/斤,有時還供不應求。2022年初,基地再次引進20萬(wan) 棒食用菌,並培育了100萬(wan) 棒菌絲(si) ,同時在天峻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園投資300萬(wan) 元開建可年產(chan) 200萬(wan) 棒的菌棒加工廠。
“去年7月,我們(men) 開始種植香菇,目前有7座大棚種植,由新源鎮提供菌棒,我們(men) 提供技術和銷售,也帶動了新源鎮的村民們(men) 就業(ye) ,給村民發工資,培養(yang) 技術工。去年市場供不應求,現在訂單量大,目前一天需求量是5-6噸。”天峻縣天源牧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龐寶燦說,“如果今年種植100萬(wan) 棒香菇,最少能解決(jue) 本地70人就業(ye) ,我們(men) 打算後期做香菇深加工產(chan) 業(ye) ,這樣產(chan) 品附加值就更好了。”
“卓瑪,來這邊,我們(men) 一塊采”“呀呀,我過來……”去年8月,多傑卓瑪和丈夫來到大棚工作,主要負責采摘香菇和種植灑水。她說:“以前家裏牲畜少,就想著出來打工賺錢貼補家用,在這邊上班很方便,包食宿,一個(ge) 月可以領上3000元工資。”
親(qin) 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寬。如今,借力浙江援青,天峻產(chan) 業(ye) 發展越來越好,“援青陽光”托起天峻發展的美好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千裏援青”實現柴達木盆地村民致富夢
走進寧波援青食用菌基地的大棚內,天峻縣江河鎮二社村民多傑卓瑪正在采摘香菇,一朵朵香菇“闖”進鄉村振興的大市場,助力天峻縣鄉村振興發展。[詳細] -
鄉村振興看青海丨種下“江南花” 鋪就致富路
一朵花,兩地開,杭白菊在都蘭的田間地頭亭亭而立、迎風搖曳,為都蘭縣種下了致富新希望。[詳細] -
鄉村振興看青海丨寧波援青促發展 天峻野血犛牛產業顯成效
近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陽康鄉,25頭經過人工選育的野血犛牛出欄運往青海牧區,這是浙江省寧波市援建的天峻縣陽康鄉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又一批“新產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