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村民互幫互助建起臨時安置點 青青兒童樂園開園了
“今天我們(men) 玩了擊鼓傳(chuan) 花,下午我還畫了畫,你看我的花花手……”9月6日,瀘定縣磨西鎮貢嘎廣場安置點,四麵敞開的兩(liang) 個(ge) 帳篷內(nei) 傳(chuan) 來孩子們(men) 的歡笑聲。
這裏是安置點的青青兒(er) 童樂(le) 園,幾十名孩子在青年誌願者的陪護下,玩遊戲、做手工。
震後,村民們(men) 互幫互助建起臨(lin) 時安置點,安置群眾(zhong) 、照顧孩子,充滿暖意。
孩子們(men) 有了樂(le) 園
兩(liang) 個(ge) 帳篷裏,4張圓桌、16把小椅子、搖搖馬,青青兒(er) 童樂(le) 園就建好了。
設施雖少,活動卻多姿多彩。圖書(shu) 閱讀、手工製作、趣味遊戲、心理疏導……6名來自安置點的老師帶著孩子玩耍。“明天,我先帶孩子們(men) 畫畫,畫一畫救災人員,如果他們(men) 不會(hui) ,就給他們(men) 講講地震知識及防災小故事。”誌願者徐丹已有打算。
“建青青兒(er) 童樂(le) 園是為(wei) 了疏導孩子們(men) 的情緒,也讓家長放心。目前,已有26名磨西鎮災區小朋友前來登記。”甘孜州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會(hui) 長澤仁娜姆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擴大樂(le) 園範圍,增加樂(le) 園帳篷數,讓有意願的孩子都可以加入進來。
9月5日晚,震後的首個(ge) 青青兒(er) 童樂(le) 園在雅安市石棉縣世紀廣場安置點正式開園,隨後在各個(ge) 安置點陸續開設。
大鍋熬出暖心粥
“開飯咯!”“熱乎乎的白米粥好嘍!”9月6日7時,磨西鎮懸崖酒店安置點,兩(liang) 口直徑1米左右的大鍋冒著熱氣,一碗碗熱粥暖了安置點群眾(zhong) 的心。
地震發生後,磨西鎮一度停水斷電,受災群眾(zhong) 隻能吃方便麵或幹糧。為(wei) 了讓大家吃上熱乎的震後第一頓早餐,9月6日淩晨4時,村民李文俊便和大家忙碌起來。
“地震後的第一頓早飯,大家能在一起吃,很難忘。”捧著一碗熱粥,安置點的群眾(zhong) 張奎覺得,這碗白粥尤為(wei) 暖心和珍貴。
一大早就忙活開的,還有雅安市石棉縣王崗坪鄉(xiang) 挖角村的村民。
“今天王崗坪鄉(xiang) 收到最多的物資就是帳篷,挖角村的4個(ge) 臨(lin) 時安置點會(hui) 全部啟用,預計將搭建500頂帳篷,可安置群眾(zhong) 3000餘(yu) 人。”王崗坪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袁平傑介紹。6日傍晚,挖角路上的臨(lin) 時安置點近300頂帳篷搭建完成,不少村民已入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奮戰27小時 搶通進入震中最短“生命通道”
搶險救急,交通是先鋒、是保障。經多方配合,僅僅27小時,這條進入震中的最短“生命通道”被搶通。[詳細] -
連翻3座山組織村民自救 一位村支書的震後24小時
倒塌的院牆旁,張平坐在小板凳上,用筆記下已轉移群眾的姓名,雙眼通紅。9月6日下午,記者見到張平時,他已經連續工作了24小時。[詳細] -
大渡河畔 救援隊伍水陸並進奔赴災區
王崗坪鄉地處大渡河峽穀。地震發生後,進入王崗坪鄉的道路阻斷,為了讓救援力量抵達,這裏變為一個臨時集結點。從新民鄉乘船出發,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資可由此連夜向受災更嚴重的地區挺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