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二十大代表在基層】劉秀青:把黨的聲音傳到草原深處
劉秀青代表給學生們(men) 認真解讀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光明圖片 肖玉珍 攝
室外,草原的陽光和煦溫暖;室內(nei) ,大家聆聽宣講掌聲陣陣。
連日來,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鬆多鎮貢麻寄宿製小學教師劉秀青奔波在海南草原,深入牧場、學校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過去咱們(men) 學校是啥樣子的?以前上學的路是咋樣的?如今,看著鋥光瓦亮的教室、平整的柏油路,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間……”10月31日,劉秀青來到自己曾經教學24年的秀麻鄉(xiang) 鬥後索寄宿製小學,與(yu) 學校教師和部分學生圍坐在一起,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平均海拔3850米的秀麻鄉(xiang) ,處於(yu)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山大溝深、地廣人稀,牧民群眾(zhong) 居住分散。得知劉秀青要來宣講的消息,師生們(men) 早早就聚集在學校的“紅色感恩廳”,不少群眾(zhong) 也搬著小馬紮來到現場,劉秀青教過的幾名學生,手捧哈達在校門口急切等待著。
“作為(wei) 一名基層牧區教師,能參加黨(dang) 的二十大,是我莫大的光榮!”在秀麻鄉(xiang) 群眾(zhong) 熱切的期盼中,劉秀青打開了話匣子。從(cong) 10月24日返回同德,劉秀青就忙於(yu) 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盡管連日來的緊張工作和長時間用嗓,讓她的聲音有些嘶啞,但她依然情感充沛、說話鏗鏘有力。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深感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劉秀青的話,讓現場的聽眾(zhong) 頻頻點頭。
以藍天為(wei) 幕布,以學校為(wei) 舞台,即使天氣寒冷也擋不住大家聆聽“精神食糧”的熱情。“過去,學校隻有兩(liang) 排小平房,土坯牆打的黑板,冬天取暖還用幹牛糞呢!現在可不一樣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高水平的師資力量,高質量的教學模式,讓牧民們(men) 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鬥後索寄宿製小學校長萬(wan) 瑪項青感慨。
萬(wan) 瑪項青介紹,如今,學校的在校生數量由當初的80餘(yu) 名增加到700餘(yu) 名,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大幅提高。劉秀青以前執教的學科一直是學校教學的強項,孩子們(men) 的成績更是名列前茅。如今有不少大學畢業(ye) 生回鄉(xiang) 工作、創業(ye) ,幾十年教育的點點成績已經讓草原深處發生了巨變。
宣講持續了近3小時,現場近400名村民、師生和黨(dang) 員幹部認真傾(qing) 聽、仔細記錄,不少人還不時翻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結合劉秀青的宣講對照學習(xi) 。
宣講結束後,劉秀青專(zhuan) 門去看了自己曾工作過的辦公室和教學樓。看著孩子們(men) 如同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樣成長,她心情特別激動:“如果身體(ti) 條件允許,我還想再回到鬥後索寄宿製小學,再教24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草原牧區迎來“馬背上的宣講隊”
“今天是我們進牧區宣講共學的第一天,大家要拿出最好的狀態……”伴著清脆的馬蹄聲,在第76集團軍某旅玉樹獨立騎兵連連長尼都塔生帶領下,“馬背上的宣講隊”隊員們出發了。[詳細] -
魯毛才讓:當好二十大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
“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為殘障學生完成教育提供機會,順應教育規律和殘障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魯毛才讓對同事們說。[詳細] -
蘇吉草原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
把報告打印成冊,裝進口袋,空閑之餘拿出來學習;報告中群眾感興趣的內容,摘抄在筆記本;讀完報告,寫心得體會……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蘇吉灘草原上的黨員幹部,便如火如荼學了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