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一子落而全盤活——大數據賦能檢察的北京實踐

發布時間:2022-11-23 10:04:00來源: 北京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專(zhuan) 門強調“加強檢察機關(guan) 法律監督工作”。記者近日從(cong) 北京市檢察院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該院已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70個(ge) ,其中正在運行48個(ge) ,覆蓋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業(ye) 務領域,發現線索和監督立案8024件,製發檢察建議1072份……首都檢察機關(guan) 正把握“數字革命”驅動檢察高質量發展“一子落而全盤活”的關(guan) 鍵變量,建用並舉(ju) 檢察大數據監督模型,大數據賦能檢察由“盆景”變“風景”的趨向明顯。

  “數據池”覆蓋各業(ye) 務領域

  市檢察院聚焦法律監督線索發現難、監督工作碎片化、監督實效不明顯等問題,推動檢察機關(guan) 與(yu) 執法司法機關(guan) 等單位數據互聯互通,在相關(guan) 單位的支持配合下,構建起覆蓋各檢察業(ye) 務領域的“數據池”。

  據了解,該院打通12345市民熱線與(yu) 12309檢察監督熱線,上線運行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交換涉及“四大檢察”履職數據322萬(wan) 餘(yu) 條;研發“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線索智能發現分析研判平台”,已采集數據470餘(yu) 萬(wan) 條;與(yu) 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共享18.2萬(wan) 餘(yu) 條數據信息,同時逐案采集訴訟信息,建立“涉虛假訴訟套取住房公積金信息庫”……

  不斷建立起來的“數據池”正在成為(wei) 大數據賦能檢察的源頭活水,市檢察院以“數據池”為(wei) 基礎,通過分析海量數據背後潛藏的執法司法高頻問題,精準開展專(zhuan) 項檢察監督。

  以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為(wei) 例,該院以12345市民熱線交換數據為(wei) 基礎,提取可能涉及銷售“假貨”“劣貨”的投訴數據,構建“銷假銷劣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

  該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竇立博介紹,該模型的算法是通過投訴數據歸集,發現多次被投訴銷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的高發區域,再通過與(yu) 其他數據碰撞,發現被投訴個(ge) 體(ti) 是否存在曾因銷假銷劣而被法律懲罰的“前科”,進而及時、準確識別涉銷假銷劣的線索。

  “我們(men) 依托監督模型調取了10萬(wan) 餘(yu) 條投訴數據,梳理出有效投訴5000餘(yu) 條,確定了1000餘(yu) 條有效線索,開展集中查處侵權假冒專(zhuan) 項監督工作,通過綜合研判發現並向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移送涉刑事追訴、行政處罰重點線索60條,公安機關(guan) 依法立案2起,協同相關(guan) 部門查處11起侵犯知識產(chan) 權行政違法案件,提前介入重特大製假售假刑事案件14件39人。”竇立博告訴記者。

  建數據模型監督套取公積金

  公積金是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提取公積金需符合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然而,北京市房山區的秦某某等五人卻打起了違規套取公積金“手續費”的主意。

  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李欣宇告訴記者,“秦某某等人與(yu) 具有提取公積金需求的相關(guan) 人員惡意串通,偽(wei) 造借條、借據,虛構民間借貸等糾紛,隨後經人民調解程序快速達成調解協議,並經人民法院司法確認,獲取具有強製執行效力的司法確認裁定書(shu) 。之後便申請強製執行,凍結和扣劃相關(guan) 人員的住房公積金賬戶資金。公積金賬戶內(nei) 資金被執行完畢後,秦某某等人再收取10%至20%的‘手續費’。”

  房山區法院在執行活動中發現相關(guan) 可疑線索移送檢察機關(guan) ,房山區檢察院依職權受理後,依托大數據檢索開展調查核實工作,發現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間,秦某某等五人多次利用上述虛假訴訟方式套取住房公積金,涉案金額1035.7萬(wan) 元,非法獲利160餘(yu) 萬(wan) 元,民事檢察部門遂將相關(guan) 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guan) 立案偵(zhen) 查。

  在上述案件辦理的基礎上,市檢察院、房山區檢察院研發了“虛假訴訟套取住房公積金法律監督模型”。該模型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共享數據為(wei) 基礎,逐案采集案號、審理機關(guan) 、文書(shu) 類型、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案件標的額、劃扣提取公積金額等訴訟信息,建立檢察機關(guan) “涉虛假訴訟套取住房公積金信息庫”,並開展數據碰撞與(yu) 分析研判。

  “目前我們(men) 依托該模型已對11000條線索近25萬(wan) 項數據進行篩查,排查出691件通過申請執行司法確認裁定書(shu) 、訴前調解書(shu) 扣劃公積金的案件線索,已決(jue) 定向審判機關(guan) 提出抗訴和檢察建議66件。檢察機關(guan)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積極推動涉案人員退還公積金590餘(yu) 萬(wan) 元。大數據監督模型的建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李欣宇介紹。

  追回耕地占用稅270萬(wan) 餘(yu) 元

  耕地占用稅是在占用耕地環節應繳納的稅種。實踐中,單位和個(ge) 人合法占用或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農(nong) 用地資源都可能發生相應的納稅義(yi) 務。

  “我們(men) 經過調研發現,合法占地因審批程序的環環相扣,基本能夠實現耕地占用稅的應繳盡繳,但非法占地卻存在應繳未繳的情況。”北京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於(yu) 靜介紹,針對上述情況,北京市檢察院以提升國有財產(chan) 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發現能力為(wei) 導向,研製了“欠繳耕地占用稅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並在部分基層院開展試點運用。

  通州區檢察院作為(wei) 試點院,依托該模型推送的線索率先開展涉耕地占用稅專(zhuan) 項公益訴訟監督,建議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及時追繳耕地占用稅,截至今年11月11日,已監督追回耕地占用稅270萬(wan) 餘(yu) 元,耕地占用稅征繳涉及的3家行政機關(guan) 在該院建議下,也建立起耕地占用稅涉稅信息共享機製和工作配合機製,信息壁壘得到有效破解。

  除此之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dong) 城區檢察院建用“幌子公司”監管治理大數據模型,在163件經濟案件中篩查出利用“幌子公司”“空殼公司”,實施犯罪行為(wei) 的市場主體(ti) 130個(ge) ,通過線索移送,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已對22家市場主體(ti) 立案調查。

  昌平區檢察院建用危險駕駛類案件大數據監督模型,通過對危險駕駛時空地圖數據分析整理,向各社區、街道通報區域內(nei) 危駕案發點位、方式等特點,定期對精準治理效果進行階段性評估,將檢察效能投放到源頭治理的薄弱區域。

  當前,北京市檢察院正發揮大數據賦能的技術特質和獨特優(you) 勢,突出以依法監督的“我管”,促職能部門依法履職的“都管”,以類案監督助推溯源治理與(yu) 係統施治,匯聚法律監督合力,共同融入精治共治法治首都城市治理體(ti) 係。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