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人鶴共生:濕地大省青海多措並舉引來黑頸鶴翔集

發布時間:2023-02-03 09:29:00來源: 新華社

  “千鶴,來,吃飯啦!”中午時分,張小波身穿工服、端著食物朝鳥舍走去。

  張小波是青海省西寧野生動物園的一名飼養(yang) 員,他口中的“千鶴”,是一隻7個(ge) 月大的黑頸鶴幼鳥。

  從(cong) 黑頸鶴救助,到幼鳥的人工撫育,離不開動物園飼養(yang) 員的精心照料。而日益改善的濕地生態,也讓黑頸鶴種群擁有了更為(wei) 安全舒適的生存、繁殖與(yu) 遷徙條件。

  由於(yu) 成年黑頸鶴的身體(ti) 頸、尾部分呈褐黑色,全身黑白相間,而且數量稀少,人們(men) 將它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鳥中大熊貓”。


2023年2月2日,飼養(yang) 員張小波正在喂養(yang) “千鶴”。(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不同於(yu) 其他鳥類,黑頸鶴種群終生都生活在高原,而青藏高原則是它們(men) 的主要繁殖地。同時,它們(men) 對於(yu) 生活環境要求很高,一般都居住在遠離人群、水草豐(feng) 茂的優(you) 質濕地。

  前年,“千鶴”的媽媽因為(wei) 受傷(shang) 在野外落單,被人們(men) 發現並送往西寧野生動物園進行救助。去年7月,“千鶴”在這裏降生,由動物園裏的飼養(yang) 員撫養(yang) 長大。

  為(wei) 了精心照料“千鶴”,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為(wei) 其開辟了一座單獨飼養(yang) 的鳥舍,並配備了兩(liang) 名工作人員。平日裏,飼養(yang) 員會(hui) 為(wei) “千鶴”準備泥鰍、小魚苗、玉米、小麥等食物,還會(hui) 根據它的喜好定製葷素搭配、營養(yang) 均衡的個(ge) 性化食譜。在飼養(yang) 員的精心照料下,“千鶴”已經長到了10斤,外形基本與(yu) 成年黑頸鶴無異。


“千鶴”2個(ge) 月大時的照片。(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濕地,被喻為(wei) “地球之腎”,可以起到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而青海省濕地麵積超過710萬(wan) 公頃,居全國前列,這裏已成為(wei) 黑頸鶴種群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

  過去一段時間裏,過度放牧等因素導致草場退化,草原濕地涵養(yang) 水分功能減弱,從(cong) 而造成濕地萎縮,這也導致黑頸鶴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種群數量一度銳減。

  大力推進濕地功能修複與(yu) 生態治理、青海湖鳥島景區關(guan) 門謝客、濕地居民退村還湖……隨著一係列改善濕地生態的措施陸續實施,黑頸鶴的生存條件也得到改善,生活、遷徙範圍也不斷擴大。

  位於(yu)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鴛鴦花海濕地中的黑頸鶴(2022年6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占軼 攝)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隨著濕地生態的日益改善,僅(jin) 青海省監測到的黑頸鶴分布點位已經超過100個(ge) 。目前,中國黑頸鶴數量在1.7萬(wan) 隻左右,比10年前增加約7000隻,種群增速明顯。

  202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黑頸鶴從(cong) 受威脅物種名錄中除名,其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級別也由原來的“易危”調整為(wei) “近危”。

  現在,西寧野生動物園裏的黑頸鶴數量已經達到11隻。去年以來,動物園開展了黑頸鶴幼鳥人工撫育工作,包括“千鶴”在內(nei) 的兩(liang) 隻人工撫育黑頸鶴生長狀況良好。之後,動物園還會(hui) 對園內(nei) 的黑頸鶴進行野外生存能力訓練,達到放歸條件後就會(hui) 讓它們(men) 重回濕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正加入關(guan) 心、保護黑頸鶴的隊伍中。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