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建立至今黑頸鶴數量增長近8倍
1日,記者從(cong)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獲悉,該保護區內(nei) 的黑頸鶴數量從(cong) 1986年保護區建立時的22隻增加至如今每年穩定的180隻,增長近8倍。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麵積達100平方公裏,擁有典型的內(nei) 陸濕地和水域生態係統,是青海省建立的首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首個(ge) 黑頸鶴繁殖保護地。
記者了解到,十年來,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達17目39科138種。斑頭雁由最初發現時的1000隻增加到了上萬(wan) 隻,新增珍稀瀕危、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新增禿鷲、草原雕、胡兀鷲、獵隼等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新增蓑羽鶴、灰鶴、大天鵝、高山兀鷲、大鵟、縱紋腹小鴞、紅隼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十年間增加的其它鳥類有琵嘴鴨、金鴴、扇尾沙錐、黑尾塍鷸、白腰杓鷸、林柳鶯、赤頸鶇等108種。
目前,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wei) 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中的中亞(ya) -印度遷徙路線上重要繁殖地和停歇地,是青藏高原地區黑頸鶴和斑頭雁主要繁殖地,也是長江源頭野生鳥類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根據鳥類分布、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等因素,保護區分為(wei) 3個(ge) 監測板塊,設置3條樣線,32個(ge) 固定監測點。“現在實現了自然保護區主要水鳥棲息地實時監測全覆蓋,告別了30多年來手拿單雙筒望遠鏡觀鳥監測的曆史。”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澤曲草原守望者:多傑老人和“高原仙子”一家的生態故事
22年的守護,讓多傑對“金灘鳥島”裏的生靈充滿了感情,“就像是一個個好朋友,看見它們,我就從心底裏高興。”[詳細] -
黑頸鶴“打卡”央隆濕地
8月9日,祁連山南麓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央隆鄉,三隻黑頸鶴正在央隆濕地悠閑踱步,不時發出鳴叫聲。[詳細] -
黑頸鶴群“落戶”祁連山木裏濕地
近年來,隨著祁連山下天峻縣不斷加強環境治理、濕地生態修複,縣域內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鳥類大熊貓”黑頸鶴群等大批珍稀候鳥棲息繁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