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用植物養植物 這群科學家在修複“中華水塔”

發布時間:2023-02-16 10:56: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以“植物養(yang) 植物"進行治理的草場恢複了綠色。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科創會(hui) ,內(nei) 心很高興(xing) 。”2月15日,在四川第二屆“科創會(hui) ”現場,四川省阿壩州生態保護與(yu)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肖敏帶來了阿壩州生態保護與(yu) 發展研究院的“一種可降解一體(ti) 化肥種土的治沙方法”專(zhuan) 利。該成果利用“植物碳基營養(yang) 理論”為(wei) 核心技術提升地力、修複土壤、防沙治沙,已在青海、內(nei) 蒙古示範推廣500餘(yu) 畝(mu) 。

  “我們(men) 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yang) 理論進行防沙治沙,是以修複若爾蓋濕地開始的。”肖敏介紹,以若爾蓋濕地為(wei) 代表的川西北濕地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黃河主要水源涵養(yang) 及補給地和“中華水塔”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自然、曆史和人為(wei) 因素影響,阿壩州黃河流域濕地麵積萎縮,草甸草原不斷退化,水土流失增加。於(yu) 是阿壩州生態保護與(yu) 發展研究院組建科研團隊,開啟了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yang) 理論進行防沙治沙的研究。

  科研團隊以“植物碳基營養(yang) 理論”為(wei) 核心技術,提升地力、修複土壤、防沙治沙;通過以土為(wei) 本,測土配方,設計研製出專(zhuan) 用碳基沙地改良劑、碳基水溶肥;並結合點播、深播草種和鋪設生態毯等多種技術,取得明顯的治沙效果。“高寒區治沙專(zhuan) 用碳基土壤改良劑”使用的禽畜糞便及病死禽畜、秸稈、藥渣、果渣、泥炭、草炭、風化煤等經濟、易得的材料;而“可自然降解經緯編生態毯技術”也是使用稻草、麥秸、麻繩、椰絲(si) 等農(nong) 業(ye) 廢棄物,達到了風蝕水蝕地覆蓋、固沙防風的作用。


治理之前草甸沙化嚴(yan) 重。

  “使用這個(ge) 方法,在當年的出苗率就可以達到95%以上,綠植覆蓋率超過65%,固沙率達到90%。風蝕地、水蝕地使用生態毯固沙率近100%,次年返青率90%以上,第三年返青率仍可達90%。”肖敏說,“草原真的是肉眼可見地在變綠。”

  阿壩州生態保護與(yu) 發展研究院的這項科研成果快速輻射到了青海省瑪多縣、內(nei) 蒙古等地的沙化治理工作中,已在多地示範推廣。肖敏說:“我院之前的科研成果轉化均是通過向省、州科技部門申請科研項目形式轉化,渠道窄、平台小、資金量小,導致部分科研成果不能及時有效轉化。這次參加科創會(hui) ,對於(yu) 我們(men) 也是一次機遇。希望讓更多的科研單位、企業(ye) 了解我們(men) 的科研成果,竭力讓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最大化。”治理之前草甸沙化嚴(yan) 重。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