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揭牌
開啟涉藏地區黨(dang) 建引領社會(hui) 工作創新實踐
4月13日,巴塘縣社會(hui) 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正式揭牌。共青團四川省委書(shu) 記唐經天,國航股份西藏分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羅勇,瀘州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常委、副院長銀盈等領導出席儀(yi) 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四郎擁吉出席儀(yi) 式並致辭。
揭牌儀(yi) 式上,巴塘縣委主要負責人就該縣堅持黨(dang) 建引領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作了介紹;在巴塘縣落地的農(nong) 牧區健康文明公益行動計劃、嘻啵農(nong) 場等項目進行了現場路演;瀘州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中心集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5個(ge) 社會(hui) 主體(ti) 代表與(yu) 中心集群簽訂入駐協議;集中發布政府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項目12個(ge) ,資金總額440.21萬(wan) 元,涉及社會(hui) 民生、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文明新風、重點群體(ti) 關(guan) 愛等領域,同時,建立260萬(wan) 元政府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資金池,由社會(hui) 力量結合巴塘縣所需,設計和申報項目。
近年來,巴塘縣委、縣政府做出如何做好涉藏地區黨(dang) 領導下社會(hui) 工作的有益探索,創造性地提出堅持黨(dang) 建引領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體(ti) 兩(liang) 翼一集群一基金”工作模式,這一模式是巴塘縣立足新征程、麵對新形勢、聚焦新問題,摸索出的社會(hui) 領域工作新路徑。“一體(ti) 兩(liang) 翼一集群一基金”工作模式,即:構建黨(dang) 建引領組織體(ti) 係,以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和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兩(liang) 翼,打造社會(hui) 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是以社會(hui) 力量發展中心為(wei) 核心打造包括:青年創新創業(ye) 孵化器、鄉(xiang) 創賦能空間、社工孵化培育中心、人才之家、群團組織社會(hui) 服務中心、青年發展服務中心在內(nei) 的有機整體(ti) ,兼以整合設立具有公益性和投資性功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金;旨在將黨(dang) 的堅強領導與(yu) 社會(hui) 力量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有機結合,將巴塘縣社會(hui) 治理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際需求與(yu) 社會(hui) 服務供給高效鏈接,孵化培育一批針對性強、實效性強、持續性強的市場主體(ti) 、社會(hui) 企業(ye) 等社會(hui) 領域創新主體(ti) ,推動實施一批公益性、經營性、其他社會(hui) 領域創新項目,使各個(ge) 主體(ti) 的參與(yu) 熱情都得到最大程度激發、參與(yu) 質效得到最大程度提升。
從(cong) 初步構想,到社會(hui) 力量孵化實踐,再到中心集群正式揭牌,巴塘縣黨(dang) 建引領社會(hui) 工作創新實踐走過了一年半時間。2021年11月巴塘縣提出初步構想;2022年3月啟動實踐探索;2022年4月建設社會(hui) 力量發展中心陣地;2022年6月浙裏學堂成立,撬動社會(hui) 力量共建甘孜州首個(ge) 公益性社區鄰裏學堂;2022年9月成功孵化巴塘星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實現本土注冊(ce) 社會(hui) 企業(ye) 零突破;2022年12月引進培育社會(hui) 領域創新人才,注冊(ce) 成立巴塘縣嘻啵家庭農(nong) 場有限公司,打造涉藏地區特色鄉(xiang) 創品牌;2023年4月13日巴塘縣社會(hui) 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正式揭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道孚縣開展旅遊市場安全聯合大檢查
檢查組對發現存在的問題,現場列出問題整改清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現場交辦和限期整改到位,並加大對整改的跟蹤督促,在近期對整改情況進行通報,情節嚴重的將進行立案調查。[詳細] -
甘孜州“三化”升級課後服務“提質效”
20餘所學校深入推進“五育並舉”,探索構建課後服務特色課程群,增加校內外聯動,助力學生展示個性。[詳細] -
甘孜州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網紅玩具專項檢查
下一步,州市場監管局將重點對“新、奇、特”玩具、文具開展風險監測,加大對兒童用品產品質量的監管執法力度,守好質量安全底線,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