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到“亞丁陽台”眺望連綿雪山

發布時間:2023-04-26 09:43:00來源: 四川日報

  4月22日晚,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節目中,四川省委副書(shu) 記、省長黃強推介了四川一處絕美的原生態所在——甘孜稻城亞(ya) 丁。他同時透露,為(wei) 了把亞(ya) 丁這個(ge) 世界級的文旅新地標保護好、發展好,最近正在恢複保護亞(ya) 丁村文化活的載體(ti) 。

  亞(ya) 丁村在哪裏?怎麽(me) 恢複保護活的載體(ti) ?記者立即聯係亞(ya) 丁村保護恢複項目設計單位——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總設計師劉藝詳細介紹了亞(ya) 丁村保護恢複的亮點。這是亞(ya) 丁村保護恢複規劃方案首次對外披露。

  世界海拔最高的文化博物館,似海螺麵朝3座雪山

  博物館位於(yu) 村落邊,海拔達3900米,是地勢略低於(yu) 村莊的下沉式建築,希望它能消隱在自然中,不會(hui) 遮擋從(cong) 村落望向雪山的視野

  去年11月,劉藝在朋友圈曬出亞(ya) 丁村的風光照片並配文:“降落在消失的地平線。”這是他首次到亞(ya) 丁村實地考察,飛機上的讀物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所著《消失的地平線》。書(shu) 中所描寫(xie) 的群山之中的香格裏拉秘境,其文化原型之一正是亞(ya) 丁。隨後,由劉藝擔當總設計師的團隊通過大量的調研走訪、案頭工作、文化梳理,亞(ya) 丁村保護恢複規劃方案於(yu) 今年2月正式出爐。

  致力於(yu) 成為(wei) “世界最佳旅遊鄉(xiang) 村”,亞(ya) 丁村將以怎樣的新麵貌示人?

  在規劃方案中,唯一的新建建築是一座展示香巴拉文化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yu) 村落邊,海拔達3900米,建成後將超過海拔3750米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成為(wei) 世界海拔最高的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自白海螺。“從(cong) 空中俯瞰,它的造型像一枚白色海螺,寓意吉祥如意。”劉藝說,從(cong) 村莊平視,它又像一隻眼睛,朝著仙乃日、夏諾多吉、央邁勇3座雪山的方向,夜以繼日地眺望。

  博物館的麵積隻有3000多平方米,但處處充滿巧思。

  在進入方式上,遊客進館遊覽,先要經過一座橋,然後進入被稱為(wei) “亞(ya) 丁陽台”的觀景平台,3座巍峨雪山映入眼簾。“那種視覺衝(chong) 擊力非常震撼,天地的遼闊壯美、人與(yu) 自然的交融撲麵而來,你可能整個(ge) 人會(hui) 呆住。”劉藝說。

  繞過平台,走入博物館,看完首層展廳後通過樓梯往下,進入書(shu) 店與(yu) 咖啡廳。整個(ge) 博物館是地勢略低於(yu) 村莊的下沉式建築,“我們(men) 希望它能消隱在自然中,不會(hui) 遮擋從(cong) 村落望向雪山的視野。”

  在建造方式上,博物館基座外牆使用當地藏族民居的石材、木材,觀景大窗運用現代幕牆技術,屋頂采用金屬板材料,“一半傳(chuan) 統一半未來,既延續傳(chuan) 統,又有現代感。”劉藝告訴記者,博物館將展示香巴拉的文物、書(shu) 籍、繪畫作品等,也將策劃洛克亞(ya) 丁主題展、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展、《消失的地平線》電影和海報展等。同時,博物館內(nei) 的雪山咖啡廳、文化郵局、文創書(shu) 店也非常值得期待。

  打造世界級轉山營地,提供徒步路線及向導服務

  保護恢複規劃方案設計亮點之一是引入世界級轉山營地及精品徒步路線,吸引喜歡戶外、科考、香巴拉文化的粉絲(si) 級遊客,打造世界級戶外IP

  除了有形的文化博物館,整個(ge) 村落其實也是一個(ge) 泛博物館。62棟民居就是藏式建築博物館,采用傳(chuan) 統建造工藝恢複亞(ya) 丁地區“黑藏房”的建築風貌,主材是天然石材,門框和簷口都是黑色,整體(ti) 色調非常素淨。

  村落也是文化活的載體(ti) 。村落中心有一個(ge) 被稱為(wei) “亞(ya) 丁壩子”的廣場——依托民居的改擴建,將引入亞(ya) 丁畫廊、非遺體(ti) 驗中心(唐卡繪製、藏族造紙、牛羊皮手工製作等非遺體(ti) 驗)、音樂(le) 酒吧(亞(ya) 丁說唱和山歌等音樂(le) 文化體(ti) 驗)等。“這既是當地村民世代傳(chuan) 承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充分調動遊客的五感、使其全身心融入和體(ti) 驗的香巴拉文化。”劉藝說。

  梳理亞(ya) 丁村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王誌發、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印開蒲、《國家地理》雜誌記者維吉尼亞(ya) 等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稻城亞(ya) 丁的資源定位具有世界的唯一性,未來應聚焦小而精的高端生態旅遊。

  此次保護恢複規劃方案,設計亮點之一便是引入世界級轉山營地及精品徒步路線,吸引喜歡戶外、科考、香巴拉文化的粉絲(si) 級遊客,打造世界級戶外IP。

  亞(ya) 丁村村莊規模約771畝(mu) ,62棟房屋布局其中,居住著37戶居民。這裏緊挨著3座雪山,居民世代傳(chuan) 承轉山的習(xi) 俗。未來亞(ya) 丁村將為(wei) 轉山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提供轉山體(ti) 驗預約、旅遊向導等服務。“轉山分為(wei) 大轉、小轉,有3天、5天、7天等3條難易程度不同的線路可供選擇。”

  為(wei) 匹配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亞(ya) 丁村將提供一流的旅遊服務。基礎設施方麵,亞(ya) 丁村的道路交通、電力通信、環衛消防、供氧供暖等設施全部將進行改造升級。住宿方麵,藏式民居將統一標準打造成民宿,由政府平台公司、外來商戶、當地居民共同運營。同時,村莊裏將改建客棧服務中心,藏式雪山餐廳、客棧接待、藏式養(yang) 生館等將提供服務。

  速遞

  保護恢複項目預計9月建成 國慶假期亞(ya) 丁村等你來

  近日,記者從(cong) 亞(ya) 丁村保護恢複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西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獲悉,項目於(yu) 4月5日開工建設,預計9月建成,國慶假期就可開門迎客。

  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王桂乾介紹,亞(ya) 丁村保護恢複項目施工內(nei) 容主要包括傳(chuan) 統建築保護恢複和村莊格局調整、市政基礎配套設施提升、景觀修複治理提升三大類,總工期150天。項目現場有施工人員300餘(yu) 人、大型機械30餘(yu) 台。目前,傳(chuan) 統建築保護恢複、清潔型小流域、景觀綠化、供水工程、生活汙水處理、垃圾轉運體(ti) 係建設、香巴拉文化博物館、衛生院、黨(dang) 群活動中心、村內(nei) 管網等10個(ge) 子項工程已全部動工。

  對話

  亞(ya) 丁村保護恢複項目總設計師劉藝:重現亞(ya) 丁風貌就像修複一幅古畫

  【人物簡介】

  劉藝,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hui) 青年建築師獎獲得者,先後主持設計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成都自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等項目工程。

  作為(wei) 眾(zhong) 多重要建築幕後設計師,劉藝參與(yu) 亞(ya) 丁村保護恢複項目,對他來說是一段特別的經曆。論體(ti) 量,它最小;論用力,它最輕。亞(ya) 丁村的保護恢複,體(ti) 現了怎樣的設計理念?記者就此進行了專(zhuan) 訪。

  記者:作為(wei) 享譽省內(nei) 外的大設計師,去設計一個(ge) 村落,會(hui) 不會(hui) 是“殺雞用牛刀”?

  劉藝:這的確是一個(ge) 非常特別的項目,對設計師來講,以前很難遇到,以後可能不會(hui) 再有。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次難得的設計“下鄉(xiang) ”,不光不能“殺雞用牛刀”,還得用“最小的手術刀”。

  記者:用“最小的手術刀”,為(wei) 什麽(me) ?

  劉藝:以前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從(cong) 無到有,設計一座建築就像在白紙上作畫。這次是保護恢複傳(chuan) 統村落,就像修複一幅古畫,不僅(jin) 不能大拆大建,動作還要輕、要少,極其考驗設計師的判斷力。我們(men) 更像是在給亞(ya) 丁村做“微創手術”,新建建築隻有一座“隱身”在自然中的博物館,其餘(yu) 都是盡量依托原有建築進行恢複與(yu) 保護。我們(men) 一直強調不是“打造”人工景點,亞(ya) 丁的自然和文化就在那兒(er) ,我們(men) 能做的隻是“保護與(yu) 恢複”。

  記者:“打造”和“恢複”有什麽(me) 不同?

  劉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實性。“恢複”沒有人工痕跡,所有的設施都要符合村落的原生態生活,避免同質化、裝修化、商業(ye) 化,避免把曆史和風貌掩蓋掉。

  記者:能不能舉(ju) 個(ge) 例子?

  劉藝:亞(ya) 丁村原本有條小水溪,但修人工水渠之後就失去了自然水岸。我們(men) 這次在恢複生態本底時,將這條溪流兩(liang) 岸重新生態化,溪流從(cong) 山穀流入,在村落間穿行,流經村裏的經堂,水流的動能讓轉經筒日夜祈福。溪流、經堂、轉經筒,都是藏式村落的一部分,所以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恢複它的原真生活。

  記者:在村落的保護恢複過程中,怎麽(me) 保護好這片淨土?

  劉藝:除了亞(ya) 丁村內(nei) 部,外圍的農(nong) 田、植被修複也是我們(men) 關(guan) 注的重點。農(nong) 田修複,主要將部分撂荒地恢複為(wei) 耕地,未來將種植青稞、油菜、土豆、高原豌豆、高山蕎麥等農(nong) 作物。在農(nong) 田裏我們(men) 還設計了一個(ge) 青稞酒坊,遊客可以在綠意盎然的環境裏品嚐青稞美酒。山坡複綠,主要是邊坡的整治和植物的修複,讓猴子、鳥兒(er) 等動物與(yu) 村莊和諧共生。我們(men) 還計劃在民居的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實現可再生能源自給自足。

  記者:亞(ya) 丁村保護恢複的最大意義(yi) 是什麽(me) ?

  劉藝:亞(ya) 丁村未來的定位是“世界最佳旅遊鄉(xiang) 村”,它也將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的發展樣本。通過基礎設施與(yu) 生態人文環境的恢複提升,村莊的條件極大改善,村民經過培訓後可就近就業(ye) ,成為(wei) 民宿經營者、服務員、向導等。村莊就像一個(ge) 容器,不斷地吸引遊客、社會(hui) 各界力量前來,實現共建、共享、共富。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