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縣深耕現代農業沃土 築牢“高原糧倉”根基
新利平台訊 陽春四月,冰雪消融,萬(wan) 物複蘇。正值春耕播種的好時節,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機械轟鳴、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辛勤勞作,處處生機勃發,呈現出一派春耕備耕的忙碌景象。
圖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正在春耕
為(wei) 加快建設高質量現代化農(nong) 業(ye) ,年初開始,阿壩縣通過部署農(nong) 業(ye) 種植領域、組織群眾(zhong) 春耕春播、對接產(chan) 業(ye) 項目、為(wei) 種植大戶提供暖心服務等舉(ju) 措,努力建高標準農(nong) 田、築“高原糧倉(cang) ”根基,共譜全縣現代化農(nong) 業(ye) 發展新篇章。
農(nong) 業(ye) 作為(wei) 第一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著糧食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為(wei) 牢牢端穩阿壩縣8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的飯碗,阿壩縣按照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立足縣情農(nong) 情,提前謀劃部署,力促全縣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
圖為(wei) 航拍春耕忙碌的景象
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為(wei) 確保耕地最大化利用,阿壩縣今年將在2022年糧食播種麵積7萬(wan) 餘(yu) 畝(mu) 的基礎上計劃種植青稞、馬鈴薯、蔬菜、油菜,並種植大黃、芍藥、貝母等中藥材和人工牧草,實現種植業(ye) 全麵開花。同時,在四窪鄉(xiang) 、河支鎮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通過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帶動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商貿中心發展兜住了“穩穩的幸福”。
圖為(wei) 農(nong) 牧民使用現代化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進行春耕
打造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高原糧倉(cang) ”作用凸顯。為(wei) 進一步提高青稞附加值,阿壩縣從(cong) 科技上發力,成功試種“阿壩黑青稞”“昆侖(lun) 15號”“藏青2000”等青稞品種34個(ge) ,成立青稞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並將其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主要抓手,加大投入力度研發青稞產(chan) 品,拓展青稞產(chan) 業(ye) 鏈。
為(wei) 此,阿壩縣立足耕地平坦、集中連片等資源稟賦,建起“三區兩(liang) 基地一中心”青稞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投入4500餘(yu) 萬(wan) 元完善水電路訊、物流中心、冷鏈倉(cang) 儲(chu) 等園區基礎設施,通過土地流轉、土壤改良等方式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加強農(nong) 機裝備現代化改造,搭建信息化智能物聯平台,園區內(nei) 機械化耕作水平達100%,農(nong) 業(ye) 園區示範引領“高原糧倉(cang) ”建設作用不斷凸顯。
圖為(wei) 農(nong) 牧民正在辛勤春耕
同時,阿壩縣利用生態優(you) 勢,大力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圍繞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和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力度,認證“三品一標”農(nong) 畜產(chan) 品11個(ge) ,積極創建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在完善“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礎上,積極爭(zheng) 取項目,培育綠色標準化原料基地,引導產(chan) 業(ye) 向特色化、規模化、品質化方向發展。
今年阿壩縣將油菜種植麵積增加至1.7萬(wan) 畝(mu) 。同時,大力培育托崗黑青稞、青源青稞業(ye) 等龍頭企業(ye) ,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消費扶貧等方式遠銷浙江、北京、上海、甘肅、青海等地,通過做活做精土特產(chan) 品,助推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圖為(wei) 農(nong) 牧民參加農(nong) 業(ye) 知識宣講
為(wei) 調動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種地的積極性,阿壩縣持續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大戶補貼、農(nong) 機購置補貼等政策。今年,全縣預計對種植蔬菜、油菜、中藥材、青稞等實施補助1044萬(wan) 元,並積極落實農(nong) 業(ye) 種植收入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免去群眾(zhong) 和種糧大戶的後顧之憂,通過惠民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落戶阿壩縣,充實了全縣的“糧袋子”“菜籃子”。
為(wei) 深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阿壩縣積極與(yu) 科技特派團、“科技下鄉(xiang) 萬(wan) 裏行”、川農(nong) 大、省農(nong) 科院、德陽農(nong) 交所等專(zhuan) 家服務團隊溝通對接,充分發揮好專(zhuan) 家服務隊作用。此外,進一步加強對種植戶、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持續為(wei) 糧食作物高產(chan) 優(you) 質提供科技支撐。
如今,阿壩縣聚焦“一地一中心三區三縣五化”戰略目標,鉚足幹勁、加足馬力、下足功夫,在大力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優(you) 勢農(nong) 業(ye) 、高效農(nong) 業(ye) 中奮筆疾書(shu) 、闊步向前。(新利平台 記者/許娜 四川阿壩州委統戰部供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智慧農機”顯身手 春耕備耕“勁頭足”
春耕生產現場,爐霍縣以“高產示範帶+示範片+示範鄉鎮+示範戶創建”和單產競賽措施來落實全縣糧食播麵,促進糧食提質增效的做法讓在場人員眼前一亮。[詳細] -
黃河岸邊:“顆粒必收”歸糧倉
近2666公頃冬小麥開鐮收割,田間地頭麥浪翻滾、機器轟鳴,一派豐收景象後實現顆粒歸倉。服務隊整合全鎮農機具資源,高質量開展農業種收托管式、訂單式、租賃式服務,托管800公頃,目前收割小麥400公頃,複種108公頃,農牧民群眾增...[詳細] -
風吹麥浪!“康北糧倉”豐收在望
金燦燦的麥浪映襯著農民的笑臉,沉甸甸的麥穗承載著豐收的喜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