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久治縣:以“四送”聚合力 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 繪就穩崗就業“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06-02 18:13:00來源: 青海石榴籽家園

  年初以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始終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就業(ye) 工作決(jue) 策部署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目標以及省州委、州政府促進就業(ye) 工作要求,堅持“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原則,緊緊抓住就業(ye) 是最大最基本民生這個(ge) 關(guan) 鍵點,創新推動“民族團結+”增進民生福祉,織密“穩就業(ye) ”保障網,以增進民生福祉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yu) 日俱增,“五個(ge) 認同”日益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物質基礎更加穩固。

  多層次宣傳(chuan) 宣講“送政策”,加速釋放惠民政策紅利。

  惠民政策宣講“進村社”。緊抓“全縣百名幹部下鄉(xiang) ”“春日答卷行”、全縣大興(xing) 調查研究和集中宣講大會(hui) 等活動有利契機,結合省內(nei) 外各類用人單位為(wei) 我縣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提供的就業(ye) 崗位儲(chu) 備實際、各類崗位的招聘條件、福利待遇及縣委、縣政府關(guan) 於(yu) 促進就業(ye) 方麵的扶持政策等知識,圍繞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就業(ye) 創業(ye) 、扶持獎勵申領、養(yang) 老保險參保繳費等政策文件語轉變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聽得懂的藏漢大白話,解答群眾(zhong) 政策疑難,發放各類就業(ye) 宣傳(chuan) 資料1000餘(yu) 份,及時把黨(dang) 的惠民政策講透說明,有效提高了牧民群眾(zhong) 對政策的知曉率。惠民政策宣傳(chuan) “進網絡”。主動結合縣廣播電視台、縣融媒體(ti) 中心、“天賜久治”、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等網絡媒體(ti) 宣傳(chuan) 渠道,及時將“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活動時間、地點、崗位分布等重要信息麵向全縣進行廣泛宣傳(chuan) 。同時,開設“誠信招聘.職等你來”專(zhuan) 欄,及時發布10期最新崗位招聘信息和40餘(yu) 期一問一答式政策知識解讀,就業(ye) 惠民政策得到更充分、更精準、更快速宣傳(chuan) 。惠民政策落實“進企業(ye) ”。積極組織30名首屆赴滬務工人員召開座談會(hui) ,以座談形式,傳(chuan) 達縣委和縣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逐一解答外出務工人員所關(guan) 心的問題、詳細解讀《久治縣進一步鼓勵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獎勵實施辦法》、宣傳(chuan) 當前全州全縣就業(ye) 創業(ye) 優(you) 惠政策、緩解外出人員緊張心理、說明集中赴滬務工行程安排,保障赴滬務工人員從(cong) “家門”到“廠門”全程通暢,為(wei) 大家算清了“眼界帳”“經濟賬”和“政策賬”,也為(wei) 赴滬就業(ye) 人員吃下了“定心丸”。

  多形式抓緊抓實“送培訓”,助力實現就業(ye) 量質雙升。

  年初以來,采取理論+實操的授課方式,分批次、分種類在縣及部分鄉(xiang) 鎮開展技能培訓班,增強勞動力就業(ye) 自身造血能力。白玉護理(保育、育嬰)員技能培訓。通過直觀易懂、簡便易學的教學方式讓參加護理(保育、育嬰)員技能培訓學員充分掌握了新生兒(er) 產(chan) 婦科學護理、老年人照料等相關(guan) 服務技能並順利結業(ye) ,提高了專(zhuan) 業(ye) 育兒(er) 和養(yang) 老護理知識水平,增強了牧民群眾(zhong) 的服務本領,為(wei) 全縣普惠性托育服務發展和養(yang) 老機構提供了人才保障,進一步拓寬了勞動力就業(ye) 渠道。索日縫紉工技能培訓。圍繞服裝縫紉工具認識、縫紉機使用、車縫方法、服裝基礎知識、服裝麵料和標牌知識等為(wei) 50名參訓學員係統性開展為(wei) 期30天的培訓並順利結業(ye) 。讓牧民群眾(zhong) 紮實了製衣設計、量尺劃線、裁剪縫合等縫紉技藝,在家門口掌握了一技之長,吃上了“技術飯”,為(wei) 自己在以後的就業(ye) 創業(ye) 中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智青農(nong) 機駕駛員培訓。圍繞道路交通法規、農(nong) 機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nong) 機操作理論基礎知識、新型農(nong) 機及配套機具使用技術和農(nong) 機駕駛操作技術等內(nei) 容組織50名參訓學員開展了為(wei) 期15天的專(zhuan) 題培訓,並順利結業(ye) ,進一步提高了全縣農(nong) 機駕駛員對農(nong) 機安全駕駛操作、維修保養(yang) 等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技術,拓寬了牧民群眾(zhong) 致富增收渠道,促進畜牧業(ye) 生產(chan) 機械化,為(wei) 全縣人工種草治理黑土灘農(nong) 機應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術保障。全縣大學生能力提升培訓班。善課思培訓機構資深講師針對我縣應(往)屆高校畢業(ye) 生、在久治縣服務的青南計劃誌願者和三支一扶等106名學員,采取“線下集中教學18天+線上視頻教學6天”的方式,在學員“職業(ye) 能力傾(qing) 向測驗+綜合應用能力+麵試”等方麵進行集中授課及係統培訓。期間,免費發放事業(ye) 單位筆試培訓教材100餘(yu) 份。通過專(zhuan) 題培訓使我縣高校畢業(ye) 生掌握答題技巧、增強就業(ye) 崗位競爭(zheng) 力、提供更堅實的理論知識和應試能力保障,護航公考就業(ye) 。

  多渠道做實做細“送崗位”,加強推進穩崗就業(ye) 保障。

  抓招聘會(hui) 契機,搭建用工雙方新平台。積極結合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和群眾(zhong) 就業(ye) 意願,持續在幫助用工雙方搭建供需對接平台上下功夫,努力推進“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與(yu) 全縣促進就業(ye) 工作目標有效銜接。在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現場,參加現場招聘會(hui) 的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殘疾人、退役軍(jun) 人及城鄉(xiang) 富餘(yu) 勞動力等求職人員200餘(yu) 人,達成初步就業(ye) 意向60餘(yu) 人,切實為(wei) 幫助全縣各類勞動力實現更高質量的轉移就業(ye) 提供強有力的工作保障。借援建東(dong) 風,拓寬穩崗就業(ye) 新渠道。在對口援建地區的傾(qing) 力幫扶和全縣鼓勵政策的正向激勵及帶動下,通過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勞務信息對接、典型挖掘選樹、務工人員生活關(guan) 心保障等工作,聯係協調更多富餘(yu) 勞動力赴上海務工,全縣就業(ye) 工作打破渠道狹窄限製瓶頸,十年來勞務輸出首次破零,單批次勞務輸出人數全州第一,迎來新發展機遇。年初以來,勞務輸出30人,分別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區從(cong) 事餐飲、產(chan) 業(ye) 製造、電子商務等工種,並穩定就業(ye) ,月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成功從(cong) 牧場“一路向滬”走向職場,走出就業(ye) 新天地,迎來職工身份大轉變。

  多樣化精準精細“送服務”,推動指導服務縱橫延伸。

  強化政策宣傳(chuan) “送服務”。立足提升就業(ye) 總量目標,依托就業(ye) 政策“四進”活動,主動創新宣傳(chuan) 載體(ti) 和形式,聚焦整合就業(ye) 資源、盤活就業(ye) 活力,持續通過“線上+線下”多樣化的宣傳(chuan) 方式,全方位向全縣高校畢業(ye) 生、城鄉(xiang) 富餘(yu) 勞動力、殘疾人等重點就業(ye) 群體(ti) 及時推送用工信息、推廣典型案例、兌(dui) 現獎勵政策,推動就業(ye) 政策加快落地。同時,積極為(wei) 全縣有就業(ye) 意願的勞動力搭建就業(ye) 服務供需對接平台,進一步擴大了勞務輸出惠民政策宣傳(chuan) 覆蓋麵。黨(dang) 員先行招聘會(hui) “送服務”。在招聘會(hui) 現場,黨(dang) 員幹部自覺將“亮身份”貫穿全過程,主動在現場設置的就業(ye) 崗位谘詢處、政策宣講處、崗位登記處等3個(ge) 服務點,放置崗位信息展板13張,積極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從(cong) 點滴處踐行黨(dang) 員幹部服務保障民生的初心和使命擔當。緊抓轉移就業(ye) “送服務”。加強與(yu) 援青久治聯絡小組的溝通,積極發揮上海市嘉定區對口援建工作優(you) 勢,及時就全縣勞動力就業(ye) 需求、學曆分布以及勞動技能儲(chu) 備等基本情況對接嘉定區用人單位,為(wei) 全縣有外出就業(ye) 意願的勞動力量身定製招聘崗位,共計儲(chu) 備各類就業(ye) 崗位1400餘(yu) 個(ge) ,有力豐(feng) 富了全縣求職者崗位供需“菜單”。同時,縣人社部門赴務工企業(ye) 開展考察、走訪、慰問、座談等工作,動態掌握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態、食宿、薪資待遇、社保醫療等情況,紮實做好務工人員服務保障工作。

 

(責編:龍真多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