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理塘 煥發生態新活力
理塘縣積極爭(zheng) 創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圖為(wei) 理塘縣無量河濕地。
圖為(wei) 藏巴拉花海景區一角。
生態已成為(wei) 理塘最美麗(li) 的標簽
“這裏曾經是大草原,後來變成了沙化地,而現在又變回了薩戈最美的大綠洲。秋季老百姓還可以收割牧草為(wei) 犛牛儲(chu) 備越冬飼草。”6月4日,理塘縣奔戈鄉(xiang) 薩戈村牧民土登欣喜地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首要的就是保護好生態環境。據奔戈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丁真曲批介紹,奔戈鄉(xiang) 在全麵落實“草長製”基礎上,建立草原管護網格化和管護隊伍組織化製度,把草場承包,草原生態保護、修複、利用等活動納入管護體(ti) 係,形成全區域覆蓋,嚴(yan) 格執行禁采砂、禁牧和草畜平衡製度,實現草畜砂三聯動,遏製破壞草原生態的違法行為(wei) ,維護和促進草原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理塘縣,一大批河長、草長、林長踴躍上崗,一條條江河、一塊塊草地都有了專(zhuan) 屬守護者。
理塘縣持續開展生態鄉(xiang) 鎮、生態村、“四好村”、文明戶、綠色家園等評選活動,將生態環境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聘請生態環境義(yi) 務監督員,建立防汙治汙舉(ju) 報獎勵製度,最大限度調動群眾(zhong) 積極性。2022年,該縣投入2.423億(yi) 元用於(yu) 汙染防治、生態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生態環保事業(ye) 。2020年,該縣入選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所有河流地表水水質均保持在II類水質標準,縣城及鄉(xiang) 鎮飲用水水源均達到II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空氣優(you) 良天數占比達100%。根據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資料顯示,2022年理塘縣生態環境質量指數為(wei) 68.4,生態環境質量等級為(wei) 良。生態已成為(wei) 理塘最美麗(li) 的標簽,綠水青山碧雲(yun) 天,美麗(li) 理塘煥發出生態新活力。
沙化治理讓沙地變花海
沙化治理是推進草原生態修複和保護最緊迫的任務,也是築牢生態本底的基礎。理塘縣奔戈鄉(xiang) 托仁村是四川省沙化監測區,海拔4000米—4500米,沙化土地治理總麵積7000畝(mu) ,其中治理極重度沙地88.45畝(mu) ,中度沙地6911.55畝(mu) 。
在治理過程中,該縣采取生物措施與(yu) 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形成並推廣了擋沙牆設置、客土措施、沙障設置、植灌種草、圍欄封育5大成熟技術;篩選出高山柳、沙棘、披堿草、燕麥等一批適宜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治沙樹種和草種,並利用縣級骨幹苗圃進行沙生植物繁育和試驗,為(wei) 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作為(wei) 示範工程項目,當地群眾(zhong) 通過勞務的方式參與(yu) 到了沙化治理工程中,給托仁村及周邊牧民帶來約320萬(wan) 元的勞務收入,另一方麵牧民通過參與(yu) 沙化治理工程,起到了普及沙化防治知識的作用。經測算,工程實施後,每公頃年可減少泥沙流失量4.65噸,平均每公頃年蓄水可提高20.85噸,項目實施每年能夠減少泥沙流失約5270噸,每年能夠增加蓄水約23630噸。2019年—2021年,理塘縣爭(zheng) 取中央、省級各類沙化治理項目資金共計4136萬(wan) 元,治理沙化麵積5.48萬(wan) 畝(mu) 。
藏巴拉花海景區所在的濯桑鄉(xiang) 漢戈村,過去由於(yu) 全村貧困麵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扶貧建設盲點多、返貧發生率高等致貧因素,導致漢戈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脫貧步伐顯得沉重而艱難。2017年開始,該縣在漢戈村創新沙地治理模式,變沙地為(wei) 花海,實施旅遊扶貧新村建設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特色旅遊產(chan) 業(ye) ,為(wei) 漢戈村新建800畝(mu) 鮮花帶,配套生態旅遊停車場、花村遊客接待中心、生態旅遊廁所等服務設施,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補充“古道驛站 牧民天堂”牧區生活體(ti) 驗區、鍋莊廣場、特色帳篷酒店等旅遊體(ti) 驗項目,形成集農(nong) 業(ye) 觀光、果蔬采摘、露營、花海、騎馬、射箭等娛樂(le) 活動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文、旅深度融合的複合型景區。
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擦亮農(nong) 牧業(ye) 招牌
藏巴拉花海景區建設圍繞“農(nong) 居變旅居、家居變客棧”目標,以創業(ye) 帶動就業(ye) ,鼓勵周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事旅遊服務。創辦旅遊服務實體(ti) 10餘(yu) 個(ge) ,輻射帶動片區6個(ge) 鄉(xiang) 鎮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開展專(zhuan) 題旅遊服務培訓1000餘(yu) 次,培養(yang) 本地季節性解說員50人。通過景區平台帶動固定就業(ye) 100餘(yu) 人,季節性就業(ye) 1.2萬(wan) 人次。景區年接待遊客突破50萬(wan) 人次,實現營業(ye) 收入600餘(yu) 萬(wan) 元,帶動周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每人每年實現旅遊增收3500元。漢戈村已成為(wei) 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天府旅遊名村,2021年成功評為(wei) 國家4A級景區。2022年,理塘生態旅遊業(ye) 接待遊客438.52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48.24億(yi) 元。
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特色優(you) 勢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顯著。按照“縣建園區、鄉(xiang) 抓基地、村樹示範戶”的思路,著力鞏固“極地果蔬、理塘犛牛”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建成生態種養(yang) 循環產(chan) 業(ye) 園14.2萬(wan) 畝(mu) ,青稞、馬鈴薯產(chan) 業(ye) 基地4.6萬(wan) 畝(mu) ,15個(ge) 500頭規模以上犛牛養(yang) 殖集體(ti) 牧場,科技示範戶660戶。投入4000餘(yu) 萬(wan) 元創建理塘犛牛現代產(chan) 業(ye) 園,濯桑蔬菜現代農(nong) 業(ye) 園成為(wei) 四川省涉藏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是川菜供港澳及出口備案基地,農(nong) 產(chan) 品遠銷粵港澳大灣區等高端市場,先後獲評“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禾尼鄉(xiang) (犛牛)成功創建為(wei) 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勒通綿羊”成功通過國家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委員會(hui) 審定鑒定。打造“極地果蔬”“天空牧場”等區域品牌,申報注冊(ce) 理塘犛牛、勒通綿羊等地理標誌產(chan) 品11個(ge) ,香菇、木耳等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2個(ge) ,理塘冬蟲夏草被蟲草交易市場公認為(wei) 優(you) 質蟲草,居涉藏地區川內(nei) 銷量之首。
培育“生態+商貿”,建成理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加工貿易園區,持續舉(ju) 辦商貿周活動,在珠海、成都開設“天空之城·理塘”農(nong) 特產(chan) 品展銷O2O體(ti) 驗店,各渠道累計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2.91億(yi) 元。引進物流企業(ye) 8家,打通縣內(nei) 物流配送主通道9條,完成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建設,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日益完善。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實現110餘(yu) 種農(nong) 特產(chan) 品在京東(dong) 超市等網絡平台銷售。積極招商引資,高原供氧健康產(chan) 業(ye) 、高高原果蔬深加工、中國-尼泊爾藏民族手工藝品孵化園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2022年,理塘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超1億(yi) 元,總量、增速均居甘孜州首位。
理塘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打綠色牌、唱特色戲、走產(chan) 業(ye) 路,最大化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聚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走出了一條文旅體(ti) 農(nong) 商融合發展的道路,正積極爭(zheng) 創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康定市開展建築行業安全管理骨幹人才能力提升培訓
6月2日,甘孜州人社局組織開展康定市內建築行業安全管理骨幹人才能力提升培訓,來自康定市內建築行業安全總監、安全部管理員等安全管理骨幹共計62人參訓。 [詳細] -
“鄉城藍莓”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
截止目前,鄉城縣共有3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分別是:鄉城藏豬、鄉城蘋果和鄉城藍莓,此次“鄉城藍莓”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進一步提高了鄉城農產品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詳細] -
康定甲根壩鎮“貢嘎花海”喜迎八方客
近日,以“共賞貢嘎海棠·共守今生今世”為主題的康定海棠花開季——鄉村自然音樂文化周活動吸引了不少錯峰遊客,他們從四麵八方趕來,直奔“花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