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又見 “靈靈” ,青海湖畔的草原之“心”

發布時間:2023-06-20 09:47:00來源: 新華網

  一對環棱的黑色硬角、一雙機敏警覺的眼睛,受到驚嚇其臀部的白毛會(hui) 豎起外翻,如同愛心的形狀。在青海,這種可愛的野生動物就是普氏原羚,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為(wei) 普氏原羚。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普氏原羚曾廣泛分布於(yu) 內(nei) 蒙古、寧夏、甘肅、青海等省區,由於(yu) 人類活動的影響及棲息地退化,目前青海湖環湖地區是普氏原羚的唯一棲息地。作為(wei) 比藏羚羊更瀕危,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的動物,普氏原羚與(yu) 其他許多動物一樣,因其家園麵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急速下降,幾乎到了絕跡的程度。上世紀90年代初,青海湖周邊普氏原羚個(ge) 體(ti) 隻剩不到300隻,成為(wei) 世界有蹄動物中最瀕危物種。

  對此,青海省政府啟動了普氏原羚保護規劃,組織專(zhuan) 家實地考察、召開國際研討會(hui) 、開展宣傳(chuan) 教育活動,試圖為(wei) 監測、保護普氏原羚野外種群和棲息地,開展人工繁育,實施野化放歸,建立社區共管等問題找到最好的解決(jue) 途徑。

  經過多年努力,青海為(wei) 了保護這一瀕危物種成立保護站,有專(zhuan) 人日夜守護這一珍稀動物。限牧、禁牧工程的實施,網圍欄的拆除,恢複了普氏原羚種群間交流的生存環境通道,減少了它們(men) 采食和躲避敵害時可能遇到的傷(shang) 害。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的建立、人工補飼點、補水點的設立,逐步協調了保護與(yu) 發展的關(guan) 係,形成政府、社區、群眾(zhong) 共同保護的新機製。據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提供的材料顯示,2022年,普氏原羚增長到3069隻,可愛的小生靈再次馳騁在美麗(li) 的青海湖邊。


圖為(wei) 普氏原羚。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為(wei) 加大普氏原羚的保護力度,青海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目前,已有近萬(wan) 名中小學生走進青海湖景區接受自然生態和戶外環境教育研學實踐課程,了解普氏原羚的生活習(xi) 性和保護現狀。

  2006年,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組委會(hui) 將普氏原羚定為(wei) 這項賽事的吉祥物,並取名為(wei) “靈靈”,吉祥物“靈靈”一經推出就備受歡迎。不僅(jin) 因為(wei) “靈靈”的造型可愛,它還承載了青海省致力於(yu)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yi) 。

  眾(zhong) 所周知,青海珍稀野生動物較多,有雪豹、藏羚羊、兔猻、荒漠貓、黑頸鶴等,為(wei) 何選擇普氏原羚作為(wei) 吉祥物?


環湖賽吉祥物“靈靈”造型圖。環湖賽組委會(hui) 供圖。

  “普氏原羚形象可愛,機敏靈活,行動迅速,選擇普氏原羚作為(wei) 吉祥物,有祝願自行車運動快速發展的寓意。青海湖是它們(men) 生活的家園,越來越龐大的種群,傳(chuan) 遞了青海省多年來在保護青海湖生態中所做的努力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麵所取得的成效。普氏原羚性情溫順,在群體(ti) 活動中互助友愛,這種團結協作精神,也承載著環湖賽這一體(ti) 育盛會(hui) 體(ti) 現的精神追求和美好願望。”環湖賽組委會(hui) 辦公室執行副主任汪憲忠說。

  環湖賽已舉(ju) 辦21年,每年賽事組委會(hui) 都將青海湖定為(wei) “最美賽段”。在青海湖賽段起點不遠處,便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岸保護站,70餘(yu) 隻人工繁育以及被救護的普氏原羚在這裏棲息。


運動員手拿吉祥物站在環湖賽領獎台。環湖賽組委會(hui) 供圖。

  多年來,青海省通過加強宣傳(chuan) 保護該物種的重要性,大力開展保護普氏原羚及其棲息地宣傳(chuan) 活動,增強群眾(zhong) 保護意識,持續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隨著保護普氏原羚及其棲息地宣傳(chuan) 不斷展開,當地牧民逐漸轉變觀念,自覺自願拆除刺絲(si) 圍欄,有效地緩解了普氏原羚因刺絲(si) 圍欄阻隔而無法躲避天敵、自由遷徙及繁衍等問題,普氏原羚生存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當自行車的滾滾車輪駛過這一片美景,保護站的普氏原羚也在歡快地奔騰,足跡、車轍象征著生命的遷徙,而生命的傳(chuan) 遞又隨著運動的節拍不停跳動。曾經瀕危的野生動物如今在管護員的喂養(yang) 下健康成長。在即將到來的第22屆環湖賽,“靈靈”將繼續出現在賽事特許經營商品中,如同環湖賽“代言人”一般,將生態保護理念傳(chuan) 遞給每一個(ge) 人。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