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草原兄弟7年“收養”普氏原羚50餘隻 全部成活放歸自然

發布時間:2023-03-13 09: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每年11月到下年1月底交配,7月和8月產(chan) 羔。”7年來,普氏原羚“戀愛”產(chan) 羔的時間早已印刻在哈爾蓋鎮環倉(cang) 秀麻村牧民周增本的腦海中。

  普氏原羚曾廣泛分布於(yu) 內(nei) 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地,但由於(yu) 人類活動影響及棲息地惡化,現僅(jin) 分布於(yu) 青海湖環湖部分區域,20世紀初,數量不足300隻。因此,普氏原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有蹄動物中最瀕危的物種。


圖為(wei) 在外出巡草的周增本(左)和索南才讓(右)。(資料圖片) 中新社發 張得存 攝

  地處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地區是普氏原羚種群棲息繁衍的聚集地,官方於(yu) 2007年12月在該縣正式成立中國首個(ge) 普氏原羚特護區。

  2016年起至今,周增本和弟弟索南才讓行程近萬(wan) 公裏,巡湖巡草300多次,救助受傷(shang) 或是被遺棄的普氏原羚50餘(yu) 隻,被救助的普氏原羚100%成活並放歸自然。

  “那一群裏就有我們(men) 救下來的兩(liang) 隻,都是網圍欄掛住的小原羚,現在還有一隻沒恢複好,就在這個(ge) 羊圈裏。”去看“收養(yang) ”在家的小普氏原羚時,周增本指著遠處的十幾隻普氏原羚告訴記者,這隻是個(ge) 小種群,“夏天有近百隻一起走在草原上,看著特別美。”

  “1999年我和索南才讓在哈爾蓋鎮上經常聽到政府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chuan) ,也是從(cong) 那時候開始才知道不時見到的‘羚羊’是國家保護動物。”周增本回憶說,“2015年7月發了洪水,我看見水渠裏淹死了十幾隻小原羚,當時心裏特別難受,就想著盡力保護這些小生命。”

  在“羊圈裏”,周增本和妻子紮西卓瑪查看過小普氏原羚傷(shang) 勢後,清理衛生、添草喂水……小普氏原羚蹦蹦跳跳地在夫妻倆(lia) 身邊,不時地嗅一嗅、蹭一蹭。

  “最難的是剛出生就被遺棄的小(普氏)原羚,抱回來奶都不會(hui) 吃,我們(men) 就趴到它跟前,用小奶瓶一口一口地喂牛奶,半個(ge) 小時一次,白天晚上輪流喂,兩(liang) 三天以後就會(hui) 吃了。”紮西卓瑪說,小普氏原羚不吃奶時生怕它出問題,心裏難過得像是自己的孩子生了病。

  圖為(wei) 周增本為(wei) 小普氏原羚添草喂水。 中新社發  張得存 攝

  為(wei) 了養(yang) 活救助的普氏原羚,原本養(yang) 著100多頭犛牛的周增本夫婦現在隻養(yang) 著20頭西門塔爾奶牛。“小(普氏)原羚一天能吃掉7斤牛奶,犛牛奶不夠,所以就換成了奶牛。”

  索南才讓介紹,冬季草木枯萎,放歸大自然的小普氏原羚很難適應。為(wei) 了讓普氏原羚安全越冬,緩解與(yu) 家畜爭(zheng) 食現象,兄弟倆(lia) 便開著裝滿草料的小貨車,深入普氏原羚密集區投放飼草料。

  夏天幹旱炎熱,小普氏原羚的飲水又成了問題。周增本和索南才讓及時將這一情況上報後,當地先後投入資金在普氏原羚棲息地修建飲水池54處,為(wei) 它們(men) 打通飲水通道,確保特護區普氏原羚順利渡過幹旱期。

  “這幾年他倆(lia) 為(wei) 了救助普氏原羚,差不多花費了20萬(wan) 元(人民幣),就算是這樣,我們(men) 一大家子人都很支持他們(men) 。”紮西卓瑪說,家裏的孩子給每一隻收養(yang) 的小原羚都起了名字,每當放小原羚回歸自然時,兩(liang) 家人都舍不得,哭紅了眼睛。

  “那沒辦法,它們(men) 需要時我們(men) 在,它們(men) 長大了、康複了,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家。”索南才讓說。

  在當地官方及民間各界十餘(yu) 年的努力下,目前,普氏原羚野外種群數量從(cong) 監測之初不足300隻恢複至3000餘(yu) 隻。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