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太陽賽跑:巡山隊穿越可可西裏無人區的“汽車拉力賽”
開著裝滿油料、食物和設備的越野車,巡山隊員們(men) 又要啟程了。從(cong) 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出發,他們(men) 此行的目的地是被譽為(wei) 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卓乃湖。
45歲的郭雪虎是卓乃湖保護站副站長,他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穿越蒼茫的無人區。每次進山,對於(yu) 瞬息萬(wan) 變的天氣和複雜的地形,這位有18年工齡的老隊員心裏還是“打鼓”。
伴隨著高原的晨光,記者跟隨隊員們(men) 沿著青藏公路向卓乃湖腹地前進。
這是6月17日拍攝的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的風光。新華社發 潘彬彬 攝
在起伏的凍土路行進了約30公裏,就能看到峻美的雪山,廣垠的荒野,時而從(cong) 車邊穿過的野犛牛、藏野驢和藏羚羊讓記者興(xing) 奮不已,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可可西裏,蒙語意為(wei) “美麗(li) 的少女”,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
藏羚羊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之一,每年5月至7月,待產(chan) 雌性藏羚羊會(hui) 來到可可西裏卓乃湖,誕下新生命。
打擊盜獵、盜采,保護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是巡山隊員的重要使命。
“美麗(li) 的少女”——可可西裏有一張多變的臉。這裏一天見四季,十裏不同天,冬季最低氣溫突破零下40攝氏度。即便是在夏季,可可西裏也經常飄著大雪。6月中旬,隊員們(men) 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和衝(chong) 鋒衣。
這是6月17日在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拍攝的一群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汽車在滿是砂石和凍土的路麵行駛,用巡山隊員的話說:“走一趟可可西裏,能深切感受到骨架散了又重新裝上的感覺。”
出發後車輛行進了約80公裏,一大片沼澤地讓車輛打滑,方向盤不易控製,車身不斷在泥中搖擺,劇烈的顛簸讓大家的頭不斷撞在駕駛室頂部。
“陷車了,大家下車去挖車吧!”郭雪虎說著,長歎了一口氣。
巡山隊員們(men) 迅速跳下車,脫掉外套,跪在泥中,拽出絞盤準備拖車。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救援,由於(yu) 身體(ti) 消耗大,年輕的隊員們(men) 喘著粗氣。
這是6月17日拍攝的可可西裏卓乃湖(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離卓乃湖越近,道路越泥濘,越容易陷車。夏季的雨雪天氣和濕滑路麵讓救援難度增大。迎著飛濺的泥點推車,躺在泥巴地裏修車,一路走來,車和人已經與(yu) 爛泥地融為(wei) 一體(ti) ……
對隊員來說,在可可西裏陷車是家常便飯。巡山隊員才文多傑清楚記得,有一次巡山返回路上,他們(men) 的車陷入沼澤,隊員們(men) 在無人區困了33天,由於(yu) 食物補給所剩無幾,大家每天靠半包方便麵“續命”。夜晚睡在冰冷的帳篷裏,都能聽見遠處的狼叫。
為(wei) 了在夜晚來臨(lin) 前趕到卓乃湖保護站,隊員們(men) 加快了救援進度。“凍土融化後車更不好走了,救援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和太陽賽跑。”郭雪虎說,巡山必須是兩(liang) 輛車一起,陷車後起碼有個(ge) 照應。
6月17日在可可西裏卓乃湖拍攝的落日。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一路挖,一路陷,一路前行。約140公裏的路程,大家走了近11個(ge) 小時。
傍晚時分,一道晚霞鋪在雪山頂上,成群的藏羚羊沿著山梁間飛奔。郭雪虎說:“現在再沒有了盜獵者的身影,也許這就是巡山隊員付出的意義(yi) 。”
再過幾天,雌性藏羚羊將在卓乃湖產(chan) 仔,沿著湖區進行野外巡護,救助受傷(shang) 的小藏羚羊等更艱巨的任務還等著隊員們(men) 。
入夜,寒風呼嘯,保護站內(nei) 點起了火爐,簡單吃了口飯,郭雪虎接到了電話,另外一輛進入保護站的車陷車了。拖著疲憊的身子,隊員們(men) 又出發參與(yu) 救援了,星空和車燈將泥濘的土地照得透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可可西裏森林公安:走過艱苦危險的巡山路 直麵荷槍實彈的盜獵者
無論冬夏,可可西裏森林公安的警員們年複一年不間斷地巡山,一次少則三五天,最多的時候持續將近五十天。[詳細] -
青春在可可西裏閃光(奮鬥者正青春)
守護可可西裏,無悔最美青春。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