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黑頸鶴進入“育兒季” “一家四口”同框顯溫馨
圖為(wei) 巴隆草原上的黑頸鶴一家。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高原夏日,攝影師在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境內(nei) 和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lan) 縣巴隆草原,分別拍攝到黑頸鶴“一家四口”同框。畫麵中,黑頸鶴“夫婦”帶著兩(liang) 隻破殼不久的小黑頸鶴遊弋、覓食畫麵溫馨。每年4月,成體(ti) 黑頸鶴會(hui) 來到青海高原進行營巢繁殖,一個(ge) 多月後,幼鶴會(hui) 破殼而出,10月份,黑頸鶴會(hui) 帶領幼鶴南遷過冬。6月初,幼鶴會(hui) 破殼而出。每年這個(ge) 時候,黑頸鶴“夫婦”就要開始“育兒(er) ”了。黑頸鶴是唯一終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鶴種,因羽毛以黑白為(wei) 主,加上數量稀少,被稱為(wei) “鳥中大熊貓”。由於(yu) 生殖繁衍對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野生黑頸鶴繁殖存活率在自然界比較低,是中國的高原生態變化指示性物種。
圖為(wei) 祁連山腹地黑頸鶴一家。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圖為(wei) 巴隆草原上破殼不久的兩(liang) 隻小黑頸鶴。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圖為(wei) 巴隆草原上黑頸鶴一家。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圖為(wei) 門源縣境內(nei) 拍攝到的小黑頸鶴正在水中遊弋。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圖為(wei) 祁連山腹地門源縣境內(nei) 黑頸鶴與(yu) 其他水鳥和諧共處。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圖為(wei) 門源縣境內(nei) 黑頸鶴一家水邊散步。海西州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黑頸鶴之鄉”隆寶灘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授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隆寶灘國際重要濕地證書,隆寶灘成為繼青海湖鳥島、果洛藏族自治州紮陵湖、鄂陵湖國際重要濕地之後的第4處國際重要濕地。[詳細] -
人鶴共生:濕地大省青海多措並舉引來黑頸鶴翔集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隨著濕地生態的日益改善,僅青海省監測到的黑頸鶴分布點位已經超過100個。目前,中國黑頸鶴數量在1.7萬隻左右,比10年前增加約7000隻,種群增速明顯。[詳細] -
黑頸鶴群現身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
11月12日,初冬時節,在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烏蘭縣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攝影愛好者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棲息覓食的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