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川渝電力保供再添“生力軍” 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投產

發布時間:2023-06-26 15:44: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仲夏時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柯拉鄉(xiang) ,海拔4600米的紮拉脫桑山上,“藍色海洋”一眼望不到邊。鱗次櫛比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起層層“漣漪”。

  ——這裏就是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

  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6月25日,柯拉一期光伏電站並網發電,項目年平均發電量20億(yi) 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wan) 噸。

  值得注意的是,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接入四川主網,在迎峰度夏之際投產(chan) 發電,為(wei) 川渝電力保供再添“生力軍(jun) ”,也將為(wei) 即將開幕的成都大運會(hui) 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將水光互補開發規模

  首次提升至百萬(wan) 千瓦級

  作為(wei)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最顯眼的標簽之一,何為(wei) 水光互補?

  “即將光伏接入水電站,用水電優(you) 異的調節性能平抑光伏輸出功率的波動性,共同組成安全穩定的綠色能源供應體(ti) 係。”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通過水光互補方式,通過500kV輸電線路接入距離50公裏、裝機300萬(wan) 千瓦的兩(liang) 河口水電站,實現光伏發電和水電的“打捆”送出。

  具體(ti) 而言,以柯拉光伏為(wei) 例,當光照好、光伏出力大時,兩(liang) 河口水電站減少機組出力,將水儲(chu) 存起來;當受多雲(yun) 和降雨等因素影響、光伏出力減小時,兩(liang) 河口水電站引水發電,增大水電出力。

  “通過水電站的調節,水光打捆後將輸出更為(wei) 穩定的電能,更有利於(yu) 電力係統安全穩定運行。”上述負責人補充道,通過水電平抑光伏輸出的波動性,電網也能接納更多的光伏接入電力係統,消納更多的新能源。

  “柯拉光伏項目將水光互補開發規模首次提升到了百萬(wan) 千瓦級,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李昇表示,以柯拉為(wei) 代表的雅礱江流域水光互補開發,將進一步帶動區域清潔能源開發,打造水風光蓄等可再生能源一體(ti) 化大規模集中開發的新樣板。

  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

  再造一座“鳥巢”體(ti) 育館

  地處川西高原,地形複雜、場區地質多變,碎石與(yu) 基岩暗布地表之下,工程建設條件惡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為(wei) 結冰期,工區遍布凍土暗冰,最低溫度達零下30攝氏度,冬季施工難度極大。

  ——這是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的建設條件。

  柯拉光伏電站項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區域。由200多萬(wan) 塊光伏組件、5000多台逆變器組成,光伏場址麵積相當於(yu) 2000多個(ge) 標準足球場拚接在一起,光伏支架用鋼量近5萬(wan) 噸,相當於(yu) 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再造一座“鳥巢”體(ti) 育館。

  ——這是柯拉一期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果。

  對此,在建設中,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創新“引孔+回填”工藝,有效提升靜壓樁成樁質量與(yu) 施工效率,使用多層保溫措施突破高寒高海拔地區冬歇期混凝土澆築限製,在地質條件複雜的川西高海拔地區,積累了大規模地麵光伏的開發經驗。

  在天津大學建築與(yu) 城市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左進看來,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地處高原,建設過程中,通過開展高寒高海拔光伏電站生態效應評估與(yu) 修護對策研究,製定生態保護和恢複對策,將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使項目建設與(yu) 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為(wei) 國內(nei) 類似項目開發提供了寶貴經驗。

  “項目過程中開展的高原草甸剝離、養(yang) 護、修複科研探索也取得了實效。”浙江大學環境過程所副所長楊武表示,這也為(wei) 國內(nei) 類似高海拔項目建設,提供了成熟可參考的生態管理經驗。

  打造全球領先的

  水光一體(ti) “數智化”光伏電站

  值得注意的是,柯拉一期光伏電站作為(wei) 世界最大水光互補項目,麵臨(lin) 水光互補運行相關(guan) 的各類難題。

  對此,雅礱江公司在柯拉光伏項目構建了智能運維平台。例如,首次應用“雲(yun) 邊協同+運檢分離+智能調度”模式,聯合整站智能化執行終端,實現“監、控、管”閉環管理。布置高點全景、熱成像、人臉識別等智能攝像機,實現電站安全預警。

  同時,搭建無人機智能巡檢係統,采用先進的飛行自動化管控和無人機庫技術,並對無人機自動采集到的紅外及高清可見光圖像進行智能識別,輔助運維人員快速處理故障,有效解決(jue) 電站設備分布廣、數量多、人工巡檢效率低的難題。

  “通過以上措施,實現了高寒高海拔光伏電站的高效、智能、精細運維管控。”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作為(wei) 世界最大水光互補項目,通過融合應用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等一係列先進技術,建成一體(ti) 化協調運行控製係統。”在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駱劍承看來,這對打造全球領先的水光一體(ti) “數智化”光伏電站,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

  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占鋒告訴記者,柯拉一期光伏電站作為(wei) 四川省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采用智能跟蹤閉環控製、雲(yun) 計算等先進技術,有效提升電站發電量;構建智能運維平台,實現精準運維、安全預警,積累的經驗為(wei) 我國高海拔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