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剛察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奇觀
青海湖北,祁連山南,海北藏族自治州鑲嵌其間。
高原濕地生態文化景區——青海湖北岸仙女灣。才旦桑吾 攝
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時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境內(nei) ,成群結隊的湟魚沿著青海湖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淡水河中產(chan) 卵,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
青海湖裸鯉。才旦桑吾 攝
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
湟魚洄遊。才旦桑吾 攝
為(wei) 保護好青海湖水生生物資源,2021年1月,青海省啟動了為(wei) 期十年的第六次封湖育魚工作,已累計向青海湖放流青海湖裸鯉2億(yi) 餘(yu) 尾。通過多年來的封湖育魚和開展大規模的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複到11.41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4倍,達到曆史最高蘊藏量的36%,青海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良性循環生態係統正在加快形成。
魚鳥共生。才旦桑吾 攝
2023年7月7日,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節活動在藏城剛察湟魚家園拉開了帷幕。活動當天,現場放流100萬(wan) 尾裸鯉苗種,到8月底將有1500萬(wan) 尾裸鯉苗種陸續放流入湖。
放流青海湖裸鯉。人民網 陳明菊 攝
據悉,2023年,青海湖水體(ti) 麵積達到4557.95平方公裏,比2012年增加了187.26平方公裏,平均水位上升超過3米。湟魚蘊藏量從(cong) 十多年前的3萬(wan) 多噸,增長到去年的11.41萬(wan) 噸。鸕鶿、漁鷗等以湟魚為(wei) 食的百餘(yu) 種水鳥數量也大幅增加,青海湖成為(wei) 我國候鳥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魚鳥共生。包雷 攝
從(cong) 河岸望去,棕頭鷗、鸕鶿等水鳥穿梭於(yu) 水麵,青海湖裸鯉逆流而上,開啟它們(men) 的“生態循環之旅”,“人魚共棲”“人鳥共樂(le) ”“人湖共存”的壯美畫卷已成為(wei) 藏城剛察獨有的風景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斷崖湟魚密集紮堆 遊客如梭一覽奇景
7月盛夏,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青海湖斷崖,眾多省內外遊客聚集於此,一覽湟魚洄遊季的生命奇景。[詳細] -
百萬湟魚魚苗放歸青海湖 增殖放流成各族群眾盛大節日
7月7日,以“嗬護生態文明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16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活動暨觀魚節啟幕。上萬名各族群眾在“海濱藏城”剛察縣沙柳河畔,觀賞“湟魚洄遊、魚鳥共生”盛況,並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增殖放流活動中。[詳細] -
青海湖湟魚洄遊季 再現“魚鳥共生”生態景象
截至2022年,青海省已累計向青海湖放流裸鯉魚種1.97億尾,人工增殖放流貢獻率達到23%。[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