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沙化草地“穿格子大衣療傷”
“人有傷(shang) 疤,會(hui) 想辦法遮住,草地有了傷(shang) 疤,我們(men) 選擇為(wei) 它‘穿上衣服療傷(shang) ’。”7月14日,“壯麗(li) 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中省主流媒體(ti) 阿壩行第二分隊,跟隨若爾蓋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助理工程師塗勝,來到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cang) 村一處沙化土地治理點,采訪這個(ge) 為(wei) 草地“穿衣療傷(shang) ”的故事。
塗勝口中的“傷(shang) 疤”是指草地沙化後裸露出的沙塊。“前些年,起風就刮沙塵暴,沙子撲進嘴裏,吃東(dong) 西都嚼得響。”西倉(ca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索郎達吉回憶。
“西倉(cang) 村曾是全縣沙化最嚴(yan) 重的地方之一,沙化土地麵積共3173畝(mu) ,包括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黑土灘等不同類型的沙化。”塗勝介紹,草地沙化,與(yu) 氣候變化、草原鼠害、超載放牧、挖溝排水等疊加因素有關(guan) 。
“我們(men) 林草人要給草地‘療傷(shang) 修痕’,做草地的修補工。”塗勝說,當地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老百姓將高山柳樹樁紮成方格,再用柳條將方格連在一起,同時在方格中種草、植灌,隨著草木成勢,沙土被遮蓋並穩固在方格中。
“這個(ge) 方法叫‘高山柳沙障’。”順著塗勝手指的方向看去,整個(ge) 草地仿佛穿上了一件格子大衣。“高山柳是本地的,算是就地取材,而且這種柳樹根係發達、葉密枝韌,可以深紮沙地,又可編製成條。”塗勝說。
沙化土地治理,不是簡單修補,而是一項功在當代的持久戰。2017年至今,若爾蓋縣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管護”綜合治理措施,治理各類沙化土地共計45.33萬(wan) 畝(mu) ,達到了“一年阻風固沙、兩(liang) 年植被恢複、三年苗木成活、四年連續管護、五年灌草結合”的恢複效果。
第六次全國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麵積為(wei) 108.88萬(wan) 畝(mu) ,較第五次全國沙化土地監測結果減少11.58萬(wan) 畝(mu) ,年遞增率由5.32%下降為(wei) -1.36%,首次出現負增長,沙化治理迎來曆史性拐點。
修補後的草地,沒了“傷(shang) 疤”,長出了青草,開出了格桑花。找到了科學治沙辦法,如今西倉(cang) 村的村民們(men) ,在主動減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種植活動,巡護高山柳沙障。
雖然為(wei) 草地穿上了“格子大衣”,還要製定後期管護製度,鞏固治沙成效。“保證治一塊,‘傷(shang) 疤’就好一塊。”塗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植物養植物 這群科學家在修複“中華水塔”
“我們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理論進行防沙治沙,是以修複若爾蓋濕地開始的。於是阿壩州生態保護與發展研究院組建科研團隊,開啟了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理論進行防沙治沙的研究。[詳細] -
四川若爾蓋:遏製草原退化沙化
從五月底開始,四川省若爾蓋縣麥溪鄉黑河村村民在當地政府組織下,抓住雨水季節的有利時機,在草場開展防沙治沙工作。[詳細] -
黃河岸邊 沙丘在消失綠意在生長
4月22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來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麥溪鄉沙化治理點。距此6公裏,是黃河幹流四川段。“通過沙化治理,這裏的生態已經好起來了。”[詳細] -
川西北的沙會不會吹到北京?這個問題,他一“答”就是十五年
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2021年重點推廣林草科技成果,鄢武先主持的“川西北高寒沙地林草植被恢複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榜上有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