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社會力量修複“地球肌膚”護“中華水塔”
記者27日從(cong) 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GEI)獲悉,該機構發起的“感動,始於(yu) 肌膚”三江源黑土灘生態修複公益項目取得成功,總計300畝(mu) 退化草場(即“地球肌膚”)得到有效修複。
三江源位於(yu) 地球第三極,是長江、黃河及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此前發布消息,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受全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三江源冰川雪山萎縮、濕地湖泊減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養(yang) 能力銳減、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受阻。
2003年以來,三江源地區先後開展了三江源一期、二期生態保護修複這一長時間、大規模、係統性的工程,三江源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逆轉。2016年3月,中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拉開序幕。
而上述三江源黑土灘生態修複公益項目,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白玉鄉(xiang) 實施。
圖為(wei) 三江源黑土灘生態修複公益項目揭牌。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 供圖
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專(zhuan) 家、博士彭奎表示,三江源是中國乃至亞(ya) 洲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其生態重要性不言而喻,“維護好三江源的生態環境,既能促進生物多樣性不斷鞏固,讓當地牧民得到可持續的發展,也會(hui) 幫助保持三江水係穩定,減輕中下遊旱澇災害的威脅。”
“土壤、植物和動物共同組成了完整的‘地球肌膚’係統,恢複黑土灘需要針對不同生態層次進行科學治理。”彭奎介紹,本次修複在今年四月進行,首先針對土壤進行淺刨溝、坡向垂直橫向條播,為(wei) 播種創造合適的土壤條件,再選用披堿草、老芒麥、中華羊茅、冷地早熟禾、星星草、燕麥、紫羊茅7種本地草種,進行比例混合,再為(wei) 種子覆土,以有利於(yu) 保持種子不被風吹、流失和鳥類“偷吃”,穩定恢複植被生長。
圖為(wei) 今年四月種植草籽。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 供圖
彭奎介紹,最後還要引導犛牛踩踏順帶利用牛糞尿施肥,進行休牧管理。如今,一係列的舉(ju) 措,讓曾經的黑土灘再度恢複綠色,重現生機。
據當地牧民觀察,黑土灘得以修複後,雪雀、胡兀鷲、狐狸等野生動物出沒明顯增多。他們(men) 希望未來草場植被逐步穩固後,為(wei) 更多動物提供覓食地,並逐步恢複科學放牧,讓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得到進一步鞏固。
圖為(wei) 三江源黑土灘生態修複公益項目參與(yu) 者合影。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 供圖
認識到三江源生態的脆弱和重要性後,作為(wei) 上述項目支持方的高德美中國總經理雷紅雨表示:“我們(men) 積極關(guan) 注‘地球肌膚’的健康,希望通過恢複美好的自然生態,幫助人們(men) 獲得更健康、幸福的生活,我們(men) 將持續關(guan) 注並支持中國的生態環保事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江源國家公園牽手多方力量“嗬護”美麗江源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與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公益項目、專家支援、誌願者服務等方式,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本底調查、宣傳教育、社區共建等。[詳細] -
多方力量攜手嗬護“中華水塔”青海三江源
中新網記者22日從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獲悉,該會緊緊圍繞保護“中華水塔”這個中心,正吸引社會各界力量,攜手“嗬護”“中華水塔”青海三江源。[詳細] -
三江源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深入推進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