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發揮專業優勢 為環保多作貢獻
我的家鄉(xiang) 江蘇南通,位於(yu) 長江入海口北翼。長江邊長大的孩子,對“水”有著深厚的感情,但我還想更好地了解江河、了解源頭。2020年7月,我從(cong) 武漢大學環境與(yu) 資源保護法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加入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hui) ,對江河源生態保護的意義(yi) 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江河爭(zheng) 流,萬(wan) 物競發。江河在廣袤的高原上給人以野性與(yu) 生命力,我和夥(huo) 伴們(men) 時常沿著河流挨家挨戶對牧民群眾(zhong) 進行走訪調研,推行環保項目,宣傳(chuan) 環保理念。可以說,有效的環境保護離不開當地群眾(zhong) 行為(wei) 與(yu) 觀念的改變。
令人欣喜的是,三江源地區牧民群眾(zhong) 曆來有“崇山敬水”的自然觀念,不少人都會(hui) 主動地為(wei) 保護家鄉(xiang) 自然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甘達村的阿吾巴丁(藏語,意為(wei) 巴丁大哥)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起,他帶領村民投入到甘達村18處水源垃圾清理、水源治理工作中。經過長時間努力,甘達村的水源越來越幹淨,出水量也越來越大。隨後,三江源地區的7、8個(ge) 村子也都紛紛效仿甘達村,推行水源保護工作。
環保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yu) 的長期工作。在多次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我們(men) 注重充分提高居民在環保工作中的參與(yu) 度和積極性,為(wei) 三江源地區的保護與(yu) 治理帶來更多機遇和可能。比如,我們(men) 通過“賦能”來提升婦女在社區環保工作中的參與(yu) 度:為(wei) 牧區婦女提供手工藝課程,大家將各類環保手工藝產(chan) 品通過合作社售賣,增加經濟收入。像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哈秀鄉(xiang) 甘寧村的帕卓巴合作社,年收入已達50萬(wan) 元,成員們(men) 製作的氈帽、背包還登上2021年上海時裝周的舞台。有的婦女還做起產(chan) 品模特,她們(men) 的自信心增強了,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的勁頭兒(er) 也更足了。
現在,三江源地區的女性環保帶頭人越來越多。25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姑娘身體(ti) 力行地參與(yu) 到社區環保工作中,守護著家鄉(xiang) 的山川:巴央為(wei) 村民進行“零廢棄”宣講,還用影像作品記錄家鄉(xiang) 環境的變化;索南在石頭上繪製三江源的景色,向更多人傳(chuan) 遞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她們(men) 也帶動更多女性加入環保隊伍,為(wei) 三江源社區環保工作注入“她”力量。
江河滋養(yang) 著萬(wan) 物生靈。守護高原上的每一處淨土、每一處水源不單單是環保者的責任,也應該成為(wei) 更多人的共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未來,我將繼續發揮法學專(zhuan) 業(ye) 的優(you) 勢,為(wei) 環境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美 氣象新 日子甜
作為全國首批、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在自然生態係統整體保護、科研監測體係建設和社區協同發展等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青海最美的季節,記者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親身體驗國家公園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詳細] -
【記者手記】 那處處盛開的格桑花
懷著對山宗水源的崇敬之心,我們從青海省會西寧出發,去往可可西裏、曲麻萊、治多、雜多、瑪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