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興家園 災後重建感黨恩
經過維修加固的貢嘎山片區寄宿製學校。
安置點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造成瀘定縣灣東(dong) 村、紫雅場村、聯合村等村組受災,農(nong) 村住房等基礎設施損失巨大,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一年後的今天,瀘定縣受災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住房重建工程即將完工,維修加固基本完成,城鄉(xiang) 麵貌煥然一新……,浴火重生的新家園升騰起新的希望。
齊心協力
建設美麗(li) 新家園
在德威鎮奎武村安置點,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工人們(men) 有的在噴外牆漆,有的在鋪設廣場地磚,大家各自忙著手中的活,齊心協力按下災後重建的“加速鍵”,共繪美好家園“新畫卷”。
“我們(men) 承建的德威鎮奎武村安置點將計劃安置來自通風岩片區整組搬遷的76戶、264名受災群眾(zhong) ,整個(ge) 工程預計在今年國慶節前完工。”中交一公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安置點占地28畝(mu) ,建築麵積9844平方米,均為(wei) 框架剪力牆結構類型,房屋整體(ti) 風貌及內(nei) 部裝修都是結合瀘定當地民居特點和居民生活習(xi) 慣來設計建設,這樣修出來的房子既抗震又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民居風貌。”
“太滿意了!這裏的3種戶型房屋我們(men) 都喜歡,現在就坐等收房搬新家了。”說起安置點的新房,奎武村村民王福玉讚不絕口。她告訴記者,房子從(cong) 選址到修建,她都十分關(guan) 注,還專(zhuan) 門來工地參觀過,她覺得無論是主體(ti) 質量還是房屋布局都經過科學規劃,住著肯定安全舒適。
“9·5”瀘定地震發生後,瀘定縣堅定不移落實好省州重建委各項決(jue) 策部署,按照“三年重建任務兩(liang) 年基本完成”的總體(ti) 目標,全麵落實“把災區建設成為(wei) 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典範”的目標,編製災後恢複重建實施方案,明確以住房重建、維修加固為(wei) 重點,著力抓好受災鄉(xiang) 鎮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ti) 思路,通過建立月初計劃機製、周匯總月通報機製和激勵懲戒機製,奮力推動各項重建工作有序開展。
同時,瀘定縣把今年確定為(wei) 重建瀘定奮鬥年、民生瀘定改革年、重塑瀘定鞏固年。先後召開重建委員會(hui) 議、重建委工作組專(zhuan) 題會(hui) 議等,及時傳(chuan) 達學習(xi) 省州各項決(jue) 策部署。縣重建委5個(ge) 項目推進組及時研究項目工作推進的難點、堵點問題,各單位、各鄉(xiang) 鎮各司其職、協調配合、靠前辦公、共同發力。製定“重建項目作戰圖”,倒排工期抓進度,將項目進度落實到月、細化到周,嚴(yan) 格按項目基本程序有序建設。
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開啟災區群眾(zhong) 新生活
災後恢複重建中,瀘定縣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建立各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石榴籽小分隊”到聯誼鄉(xiang) 鎮“石榴籽工作中心”、村(社區)“石榴籽工作室”“雙報到”機製,結合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大下訪、大排查、大化解“三大行動”和“落實一件促進民族團結的實事”活動,構架化解矛盾、紓困解難平台,建立台賬、協調聯動。全縣3800餘(yu) 名幹部職工開展結對聯誼,幫助協調解決(jue) 群眾(zhong) 困難訴求。
“我們(men) 依托繁榮過渡安置點內(nei) 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掛牌成立由臨(lin) 時黨(dang) 委書(shu) 記負責的‘石榴籽工作室’,組建村級‘石榴籽工作隊’3支,培育村級‘育籽員’6名,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得妥鎮政府副鎮長楊波向記者介紹。
得妥鎮繁榮過渡安置點居住著漢、藏、彝各族受災群眾(zhong) 228戶877人,“石榴籽工作室”探索“黨(dang) 建+民族團結進步”模式,做好服務保障過渡安置點受災群眾(zhong) 的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和民族團結進步各項工作,架起幹群“連心橋”。今年以來,“石榴籽工作室”累計解決(jue) 群眾(zhong) 困難訴求16件,使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去年10月,“9·5”瀘定地震災後第一期職業(ye) 技能培訓班在得妥鎮繁榮過渡安置點舉(ju) 行。在15天的培訓中,9名專(zhuan) 職老師圍繞餐廳服務和中式烹飪2個(ge) 專(zhuan) 業(ye) ,26種常用技能,6個(ge) 中高能力進階進行授課,進一步夯實受災群眾(zhong) 重建家園和就業(ye) 致富基礎。
據了解,瀘定縣聚焦受災群眾(zhong) 在過渡安置點“住得好、能就業(ye) 、會(hui) 致富”目標,精準對接受災群眾(zhong) 需求,組織開展家門口勞動技能培訓,幫助受災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業(ye) 增收難題,讓受災群眾(zhong) 在安置點既能安居還能樂(le) 業(ye) ,有效激發民族團結內(nei) 生動力。今年以來,組織受災群眾(zhong) 參加各級各部門舉(ju) 辦的電工、焊工、廚師等勞動技能培訓6次,參與(yu) 群眾(zhong) 600餘(yu) 人。技能培訓讓群眾(zhong) 掌握一技之長,目前已有30餘(yu) 名受災群眾(zhong) 在轄區內(nei) 施工企業(ye) 順利就業(ye) 。
維修加固
學校舊貌換新顏
走進瀘定縣貢嘎山片區寄宿製學校,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操場、明亮的教室……
“本次維修加固主要包括學校的教學樓,學生公寓的內(nei) 外牆改造、門窗更換,學生運動場及配套設備設施恢複等。現在我們(men) 的校園環境得到整體(ti) 提升。”學校副校長楊武成向記者介紹。
地震發生時,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內(nei) 學校就將全校673名學生疏散至操場進行心理安撫。從(cong) 就地安置到校舍評估到主教學樓加固維修再到正式複課,僅(jin) 用了1個(ge) 月左右的時間。為(wei) 確保日常教學工作正常進行,該校利用假期,搶抓工期,加快推進維修加固項目,一場戰嚴(yan) 寒、鬥酷暑、爭(zheng) 分秒、搶進度的災後重建如火如荼地展開。
“項目施工集中在寒暑假,時間緊任務重,為(wei) 保證學生正常開學,我校與(yu) 施工單位製定合理的流水施工方案,除了安排老師負責施工現場的監督外,每天還有專(zhuan) 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監督及衛生檢查,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楊武成說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在災後重建中,瀘定縣優(you) 先推進受損學校設施維修加固和恢複重建,高標準配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提高教育服務能力,為(wei) 建設區域教育中心繪製了發展新藍圖。
據了解,瀘定縣納入災後恢複重建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項目38個(ge) ,其中教體(ti) 係統項目有10個(ge) ,包含新建1所學校教學樓,維修加固8所學校教學樓、學生宿舍、運動場、圍牆校門等附屬設施。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9·5”瀘定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攻堅之年。瀘定縣按照省政府印發的《“9·5”瀘定地震災後恢複重建總體(ti) 規劃》部署,錨定“三年重建任務兩(liang) 年基本完成”目標,全力打好災後恢複重建攻堅戰,加快建設紅色美麗(li) 、宜居幸福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瀘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趣玩遊園會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日前,巴塘縣創文辦在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反對浪費、崇尚節約”倡導綠色環保生活方式趣味遊園會活動。[詳細] -
鄉城縣歡送退伍老兵
近日,鄉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鄉城縣雙擁辦負責人到武警鄉城中隊為駐地部隊的退役老兵舉行返鄉歡送儀式,為他們最後的軍旅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詳細] -
石渠縣多措並舉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學習宣傳走深走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石渠縣廣大幹部群眾學習和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連日來,石渠縣多形式、多途徑開展學習宣傳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