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扛起源頭責任 守護大河安瀾——青海多措並舉保護黃河之源

發布時間:2023-09-18 09:19:00來源: 新華社

  大河之源,碧流競湧。

  青海省是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黃河的發源地,境內(nei) 黃河幹流長度1694公裏,占黃河總長度的31%。

  近年來,青海堅決(jue) 扛起源頭責任,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珍稀野生動物數量顯著增加,書(shu) 寫(xie) 出人依河生、河因人美的生態答卷。

  全麵禁捕保護珍稀魚類

  青海省漁業(ye) 環境監測中心調查數據顯示,青海境內(nei) 的黃河流域分布有近20種原生魚類,包括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021年10月,黃河源啟動為(wei) 期5年的全麵禁捕,禁止捕撈一切天然魚類。位於(yu) 黃河源頭的紮陵湖、鄂陵湖,黃河幹流,以及大通河、湟水河等9條主要支流被納入禁捕水域。

  這是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nei) 的黃河濕地拍攝的天鵝(2021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黃河源開展禁捕,雖然我們(men) 的收入會(hui) 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是惠及子孫後代的好事,我們(men) 都很支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漁民石萬(wan) 晏說。

  黃河源開展全麵禁捕,不僅(jin) 能使原生魚類資源休養(yang) 生息,還能有效提高流域內(nei) 水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

  29歲的多門久是一名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xiang) 紮加村的護魚員,顧名思義(yi) ,他的主要工作是保護分工流域內(nei) 的魚類、巡護河流生態。

  “以前會(hui) 有人偷偷往黃河放生魚類,其中包括一些外來魚種,會(hui) 危及本地魚種的生存,影響黃河源頭的生態平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men) 會(hui) 及時製止,並進行勸導。”多門久說,經過多方保護,當地牧民生態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不當放生行為(wei) 明顯減少。

  “一戶一崗”共築美麗(li) 家園

  在幾年前,俄措每天還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以來,青海探索“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製,鼓勵當地牧民參與(yu) 生態保護。他放下了牧鞭,成為(wei) 一名生態管護員。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hui) 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甘學斌介紹,黃河源園區共有3142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年人均增收2.16萬(wan) 元。

  2021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勒那村,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在紮陵湖邊撿拾垃圾。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同時,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組建3個(ge) 鄉(xiang) 鎮管護站、19個(ge) 村級管護隊和123個(ge) 管護分隊,形成了“點成線、網成麵”的管理體(ti) 係,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wei) 生態管護者,成為(wei) 生態保護的“主力軍(jun) ”。

  如今,俄措每個(ge) 月能領到固定工資,還能為(wei) 家鄉(xiang) 生態保護出一份力。“我從(cong) 小在黃河源頭長大,如今作為(wei) 生態管護員,又能親(qin) 身參與(yu) 黃河生態的保護,我覺得很光榮!”俄措自豪地說。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有“千湖之縣”之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平均海拔4500米,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地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yu) 當地群眾(zhong) 生態環保理念不強等原因,長期的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逐漸退化,水土流失愈加嚴(yan) 重,湖泊日益萎縮。

  國家公園建設以來,黃河源園區的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按照係統治理的要求,當地統籌實施了總投資11.69億(yi) 元的生態保護基礎設施、三江源二期工程等生態保護修複項目。


這是2021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紮陵湖一角。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生態修複,牧民生態環保理念的提高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關(guan) 鍵。隨著牧民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圍欄封育草場,同時減少畜牧量,從(cong) 而實現草畜平衡。

  “隻有合理放牧,保護好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草原,我們(men) 才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這就是我理解的綠色發展。”瑪多縣牧民索索說。

  監測數據顯示,黃河源頭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不斷提升,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77個(ge) 增加到5849個(ge) ,濕地麵積增加104平方公裏。紮陵湖、鄂陵湖湖泊麵積與(yu) 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74.6平方公裏和117.4平方公裏,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56.3%,園區內(nei) 野生動物種群由原來的17目29科79種增加到21目46科106種。雪豹、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加。

  “我們(men) 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生態自信,提高生態自覺,實現生態自強。堅決(jue) 扛起源頭責任,保護好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甘學斌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