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潤民心 惠民生】小小科技 “解鎖”農戶種養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3-10-16 09:10:00來源: 香格裏拉網

  隨著現代科技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廣泛應用,農(nong) 業(ye) 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智能放牧在農(nong) 村倍受青睞,省時、省力,改變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繁重的體(ti) 力勞動,為(wei) 小小農(nong) 戶家庭帶來高產(chan) 、增收等優(you) 勢。

  眼下,正是秋收農(nong) 忙時節。在上江福庫村的田野裏,村民們(men) 正搶抓晴好天氣采摘煙葉,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feng) 收的喜悅,紅土村村民和永軍(jun) 在田間邊摘煙葉邊打開手機查看牛群動態情況。

  和永軍(jun) 高興(xing) 的告訴記者,今年不僅(jin) 煙草收入喜人,養(yang) 殖方麵也有望增收,他說,科技的確是個(ge) 好東(dong) 西,今年多虧(kui) 有了這小小科技助力,讓他們(men) 普通家庭一邊能照料好田間地頭的農(nong) 活,又能照看好山頭牛群,種養(yang) 兩(liang) 不誤,收獲一片好“豐(feng) ”景。

  農(nong) 戶既要種好莊稼,又要兼顧放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20年在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支持下和永軍(jun) 領到能繁母牛一頭,之後購入了幾頭,隨後發展到了20多頭,一年下來可以出售3、4頭小牛,這也激發了他養(yang) 牛的興(xing) 趣,但是養(yang) 了牛,家裏得有專(zhuan) 人牧養(yang) ,他說,在過去,爬山坡、過水溝必不可少,有時“不聽話”的牛群來個(ge) “說走就走”,為(wei) 此,還要翻山越嶺去尋找,耗費大量的體(ti) 力和時間,從(cong) 而耽誤了種植業(ye) 。去年,通過朋友介紹,他購買(mai) 了“智能定位項圈”。如今,給每頭牛的脖子戴上了“北鬥智能項圈”,通過電腦和手機,就能準確定位牛群的位置,這樣一來就可以安心在家搞好種植。

  上江鄉(xiang) 福庫村是一個(ge) 集山區、半山區、河穀壩區為(wei) 一體(ti) 的多民族聚居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村,和永軍(jun) 是上江福庫村典型的種養(yang) 殖農(nong) 戶,借助數字化手段,形成了養(yang) 殖、監管一體(ti) 化的智能養(yang) 殖新模式在農(nong) 村逐步被推廣和應用,全力推動利用科學技術支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工作,讓農(nong) 戶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管理效率,實現了種植業(ye) 和養(yang) 殖業(ye) 雙贏,從(cong) 而提高農(nong) 業(ye) 收入效益。

  近年來,上江鄉(xiang) 探索走出了以“肉牛、蔬菜、中藥材、生豬、烤煙、蠶桑”六大優(you) 勢特色種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產(chan) 業(ye) 發展道路,經過係列政策支持和多方努力,多個(ge)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產(chan) 業(ye) 逐漸崛起,養(yang) 殖業(ye) 、種植業(ye) 齊發展的立體(ti) 農(nong) 業(ye) 已初步形成。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