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趨於平衡
10月15日,記者從(cong)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流域生態功能不斷恢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主要表現為(wei) “三增、三減、一不變”,高原獨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趨於(yu) 平衡。
近年來,青海堅定不移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青海湖重要的生態安全地位,以維護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多樣性為(wei) 重點,全麵推進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相關(guan) 監測數據顯示:青海湖關(guan) 鍵性物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1.41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4倍;青海湖指示性物種水鳥2022年統計總量達到60.6萬(wan) 隻,達到2007年監測以來的最大值,鳥類種數達235種;青海湖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增加到2022年的3400餘(yu) 隻;青海湖水質優(you) 良率達100%,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60%,濕地保護率達69%。同時,濕地麵積持續增加,高密度植被覆蓋率持續擴大,青海湖整體(ti) 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保護區沙地、裸地、鹽堿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保護區內(nei) 保護功能性用地保持不變。
始終把係統保護綜合治理作為(wei) 築牢青海湖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舉(ju) 措,持續強化修複治理,先後投資2.5億(yi) 元實施濕地生態保護與(yu) 修複、監測體(ti) 係建設、保護能力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項目。健全監測體(ti) 係,在製定實施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巡護監測工作方案和生物多樣性監測規範,實現重點生態保護對象和重點區域監測全覆蓋等基礎上,與(yu) 相關(guan) 科研院所全麵合作,建成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青海湖濕地生態係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等,相關(guan) 部門設置300個(ge) 生態監測地麵定位監測站點,搭建覆蓋全流域的科研監測平台,並科學建設青海湖生態監測網絡感知係統。目前,兩(liang) 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已全麵完成,並聯合地方政府常態化開展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wei) ,青海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湟魚洄遊季 再現“魚鳥共生”生態景象
截至2022年,青海省已累計向青海湖放流裸鯉魚種1.97億尾,人工增殖放流貢獻率達到23%。[詳細] -
中國第一大湖青海湖:魚鳥共舞 林水相依
作為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仿佛是一塊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藍寶石”,晶瑩剔透,極目遠眺,水波浩渺,無邊無涯。像孫建青一樣,還有許多生態守護者潛心嗬護著這裏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詳細] -
“水-鳥-魚”係統保護,青海湖生態持續向好
一尾尾青海湖裸鯉被民眾小心翼翼地從裝滿魚苗的盆中放流至沙柳河中,小魚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逆流而上,青海湖的重要補給河流之一——沙柳河中呈現出“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