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逐綠而行,探索可保護能發展得實惠共贏之路

發布時間:2023-11-03 11:17:00來源: 青海日報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社會(hui) 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讓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在青海湖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創建路上,青海自上而下始終遵循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保護優(you) 先和發展生態旅遊、生態畜牧業(ye) 等有效融合,以產(chan) 業(ye) “四地”建設為(wei) 引領,在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等進程中,凝心聚力涵養(yang) 保護青山綠水,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要求落實落地,積極探索生態價(jia) 值轉化路徑,做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三者目標協調統一的生動實踐。

  碧波蕩漾,魚翔淺底,牛羊成群,飛鳥翱翔……青海湖水位持續上漲,草原植被修複披綠,改善了當地野生動植物和鳥類棲息環境,也改善了整個(ge) 環湖地區的生態環境,讓環湖群眾(zhong) 持續分享到生態紅利。

  2023年以來,環湖地區傳(chuan) 來一件件喜悅的事情——

  “現在東(dong) 達村90%以上的村民在縣城買(mai) 了房子。”位於(yu) 青海湖東(dong) 緣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xiang) 東(dong) 達村,從(cong) “貧困村”蝶變為(wei) 全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牛生有說,這幾年村裏堅持抓生態、產(chan) 業(ye) 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點,發展特色食用菌種植、牛羊養(yang) 殖、土地托管種植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經濟一年上一個(ge) 台階,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達到37.8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4200元。

  “我們(men) 這裏生態保護得好,牧草長得好,牛羊是‘綠色牛羊’,所以也能賣上好價(jia) 錢。”青海湖北岸的海北州剛察縣沙柳河鎮興(xing) 海村,這幾年著力發展生態養(yang) 殖,市場前景越來越好。轉型生態畜牧的“牧場主”才郎本表示,前年他的牧場出欄260多隻羊、58頭牛,年純收入63萬(wan) 來元,去年還獲得了政府10萬(wan) 元獎勵。

  豔麗(li) 的油菜花,悠閑漫步的牛羊,紛至遝來的遊客宛如行遊在畫中……位於(yu) 青海湖南岸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江西溝鎮莫熱村,近年來依托產(chan) 業(ye) 園“百企興(xing) 百村”行動項目,圍繞青海湖生態旅遊,發展富有民族特色鄉(xiang) 村遊,帶動了鄉(xiang) 村旅遊和村民增收。莫熱村十社30餘(yu) 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民宿、客棧、特色餐飲服務業(ye) 。村民央宗說自己經營的民宿,一年有10餘(yu) 萬(wan) 元的收入,村裏現在有60多名村民在產(chan) 業(ye) 園上班,月收入五六千元。

  與(yu) 此同時,在青海湖景區,由莫熱村村民轉身為(wei) 旅遊企業(ye) 員工的有80多人。他們(men) 如今或在遊輪崗位,或從(cong) 事保潔。來自莫熱村、已經在景區幹了30年的遊輪分公司的韓守龍,望著遼闊的大湖深情地說:“守護青海湖,根植在我們(men) 心裏。”

  雖然各自坐標不同,有著不同的故事,但置身青海湖這個(ge) 大空間下,他們(men) 都搭上青海湖生態文明這艘大船,收獲到各自的美好生活和夢想。

  青海湖流域涉及全省海南、海北、海西三州的共和、剛察、海晏、天峻四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希望大家齊心協力管護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動物等生態資源,生產(chan) 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

  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全省各相關(guan) 方麵齊心協力,構建青海湖生態保護與(yu) 綠色發展相互支撐、相融共生、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以“國之大者”的責任意識和擔當,堅持探索一條生態環境可保護、生態旅遊能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得實惠的共贏之路。

  一方麵,通過實施科技幫扶和生態保護修複項目、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草原建設項目、電炕惠民項目等,培育形成與(yu) 綠色發展相適應的生活生產(chan) 理念方式。在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青海湖示範區打造過程中,堅持政府、企業(ye) 、群眾(zhong) 三方共創、共治、共享的理念,調動生態旅遊利益相關(guan) 者的積極性,建設政府滿意、企業(ye) 發展、群眾(zhong) 受益的發展新模式。

  另一方麵,不斷強化牧民群眾(zhong) 在生態保護中的主體(ti) 作用,創新建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在企業(ye) 中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加強環湖群眾(zhong) 生態保護意識提升和培訓,舉(ju) 辦環湖鄉(xiang) 村旅遊培訓班。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促進了環湖區域經濟發展,讓環湖周邊牧民群眾(zhong) 吃上生態旅遊飯。

  10餘(yu) 年來,青海湖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逐年增長,直接或間接參與(yu) 生態旅遊發展的環湖群眾(zhong) 近2萬(wan) 人,群眾(zhong) 在生態保護共治共享中增強了國家公園理念、拓寬了增收渠道,分享到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帶來的紅利。

  剛察縣作為(wei) 環湖旅遊資源富集縣,也是省級重點牧業(ye) 縣之一。全縣從(cong) 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出發,推動引導生態理念和綠色生產(chan) 方式,推廣“垃圾不落地,出門即分類”等綠色生活模式,打造生態旅遊產(chan) 品,持續維護環湖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從(cong) 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飼草基地建設、化肥農(nong) 藥減量等環節出發,不斷推進畜牧業(ye) 從(cong) 粗放生產(chan) 向高效養(yang) 殖轉變,打造生態畜牧體(ti) 係。剛察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和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建設取得成效。

  好山好水釀出好生活!

  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過的村。“現在村裏發展起牛羊養(yang) 殖、生態旅遊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2021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近40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21476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介紹說,“2022年村裏成立了6個(ge) 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產(chan) 業(ye) 發展越來越好。村民們(men) 積極參加青海湖生態保護知識進社區活動,對國家公園理念有了深入認識,保護好青海湖生態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觀念轉變引領生態之變、以治理之變推動生態之變、以產(chan) 業(ye) 之變鞏固生態之變,在生態之變中推進民生產(chan) 業(ye) 。這是剛察發展的經驗,也是環湖流域三州四縣的共同實踐。

  歲月不居接續奮鬥,同心協力成就多贏。踏上創建國家公園新征程,以更加積極的行動和作為(wei) ,推動可保護能發展得實惠共贏發展——高原大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繼續鋪展!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