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以“舊”換“新”記者崗位 觸摸時代溫暖脈搏

發布時間:2023-11-08 16:04:00來源: 甘孜日報


圖為(wei) 記者甘超在基層采訪。

  去年,正從(cong) 事電視記者工作的我通過了甘孜日報社的考調考試,來到了報社這個(ge) 大家庭工作。真的來到甘孜日報時,發現在一群年輕但幹練的同事麵前自己完全是個(ge) “小白”,寫(xie) 第一篇稿件時真有點戰戰兢兢、無所適從(cong) 。

  自己之前在稻城縣融媒體(ti) 中心一直做的記者、編輯工作,但是報社稿件的寫(xie) 作手法與(yu) 電視稿件完全不是一個(ge) “路數”,需要對詞語的組合更加嚴(yan) 謹、規範。另外,外出采訪時更多的是一個(ge) 人的“戰鬥”,不像在稻城縣融媒體(ti) 中心經常兩(liang) 兩(liang) 組合,靠著同事幫助,還能掩蓋自己一個(ge) 人采訪時不善交流的缺點,這些“新”情況都給了我更多的鍛煉與(yu) 挑戰,促使我走出習(xi) 慣的“舒適區”,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積極融入報社這個(ge) 更高水平的工作舞台。

  記得今年8月我接下了“任務”,走進“9·5”瀘定地震災後恢複重建現場,看到在災後恢複重建的近一年時間裏,受災群眾(zhong) 的前行之路上,一幕幕美好願景正成為(wei) 一幀幀幸福實景。在得妥鎮天池山村村民劉林軍(jun) 家中采訪時,他說:“地震發生後,看著自家房屋受損,心裏一下沒了主意,如果沒有黨(dang) 和政府的親(qin) 切關(guan) 懷,沒有鎮上幹部的關(guan) 心支持和全力幫助,我們(men) 不可能這麽(me) 快就住進新房,真心感謝黨(dang) 和政府!”在磨西鎮采訪得知,麵對災情,周邊的村民當即主動請纓,紛紛出車,組成誌願服務車隊,助力救災物資運輸的故事。聽著村民的講述,我也深深為(wei) 災難麵前的真情感動,也被災區人民樂(le) 觀向上、團結感恩的精神所觸動。

  紙上波瀾,筆底春秋。這一次次災後恢複重建采訪經曆,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個(ge) 故事和片段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曆史都值得去銘記。此外,我也深刻明白有的新聞是熱點時報道的人多,但是冷下來的後續報道就少了,新聞采寫(xie) 要學會(hui) 在“冷點”觀察,從(cong) 中“挖”出“金礦”。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