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鄉成為更多人想去的遠方
“今年以來,我在家就賣了16000多元的土特產(chan) ,感謝邊瑪永宗啊!”60歲的拉爭(zheng) 對邊瑪永宗讚不絕口。拉爭(zheng) 是邊瑪永宗家的鄰居,得益於(yu) 邊瑪永宗的幫助,拉爭(zheng) 不需要像過去那樣跑長途運輸,在家門前就可以銷售土雞、藏香豬、水果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而且是供不應求。
不僅(jin) 拉爭(zheng) 受益,全村農(nong) 戶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也成了緊俏貨。短短兩(liang) 年時間,邊瑪永宗通過網絡向世人推介德欽縣雲(yun) 嶺鄉(xiang) 果念村巴裏達村民小組,曾經阻隔了村裏與(yu) 外麵的大山變成了吸引遊客的美景,同時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得到了實惠。
回鄉(xiang) 創業(ye) 的邊瑪永宗
2021年,邊瑪永宗大學畢業(ye) 後,從(cong) 省城回到老家。她想,梅裏雪山已成為(wei) 知名景點,但地處梅裏雪山南麓的巴裏達小組還隱藏在大山的褶皺裏,如果能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發展旅遊該多好啊。作為(wei) 村裏為(wei) 數不多的大學畢業(ye) 生,2022年9月,她被聘為(wei) 巴裏達小組的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治理員,更加堅定了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發展的決(jue) 心和信心。
邊瑪永宗嚐試著利用抖音等載體(ti) 在網絡上推介巴裏達。“我想讓家鄉(xiang) 成為(wei) 更多人想去的遠方,跟著爸爸到山上拍了視頻,設計了徒步線路。”邊瑪永宗說,“剛開始推介時,有人問線路怎麽(me) 走,需要多長時間,我卻答不上來。”於(yu) 是,她跟著爸爸在山上開始了為(wei) 期一周的徒步,夜晚就住在牧棚裏,白天把沿途的美景拍下來。為(wei) 了增強宣傳(chuan) 效果,她就在線邀請了有豐(feng) 富經驗的旅行博主和當地村民參加視頻拍攝。一年多的時間,邊瑪永宗的抖音粉絲(si) 已有 15000 多人,梅裏雪山南麓的巴裏達也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大山裏的風景和村民的熱情淳樸吸引了許多遊客。
“邊瑪永宗的做法值得肯定,為(wei) 了讓她做好鄉(xiang) 村旅遊,以實際行動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切實擔負起鄉(xiang) 村幹部的責任,我們(men) 還推薦她參加了團縣委組織的赴上海青年創業(ye) 培訓班。”雲(yun) 嶺鄉(xiang) 鄉(xiang) 長達瓦批楚說。
村裏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脫銷
邊瑪永宗的父親(qin) 都吉紮史說:“遊客特別喜歡青稞蟲草酒、蜂蜜、核桃、蘋果這些特產(chan) ,還購買(mai) 帶回家。”
通過邊瑪永宗和網絡大V的引流,曾經偏僻的巴裏達今年迎來了第一次旅遊潮,村裏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也脫銷了。村民斯那勞登興(xing) 奮地說:“以前賣不出去的蘋果、核桃,現在在家門口就賣出去了。我們(men) 把蟲草、核桃油、琵琶肉放到邊瑪永宗家裏請她銷售,帶動了大家增收。”
為(wei) 了做好徒步旅遊線路,邊瑪永宗和小組幹部倡議全村30戶人家每戶購買(mai) 一匹騾馬用來運送遊客。斯那勞登算了一筆賬,3個(ge) 月時間,家裏的騾子運送遊客6次,收入10000元,購買(mai) 一匹騾子的錢已經回本了。除了牽馬的收入,遊客還喜歡在村裏吃燒烤,特別是鬆茸季節,村民當天采來的鬆茸被遊客買(mai) 斷了,村裏的藏香豬、土雞也受到遊客青睞。
梅裏南坡有了新希望
站在邊瑪永宗家後麵山梁上的觀景台,瀾滄江峽穀和點綴其間的村落盡收眼底,對麵的白馬雪山主峰紮拉雀尼和背後的梅裏雪山緬茨姆峰遙相呼應,非常壯麗(li) 。
邊瑪永宗把家裏房屋的二樓改成了民宿,可以接待幾十個(ge) 人用餐、住宿。大學畢業(ye) 的哥哥也回到家鄉(xiang) ,與(yu) 邊瑪永宗一起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隨著遊客的進入,邊瑪永宗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看到了希望,許多村民表示要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在家門口掙錢。
今年,邊瑪永宗被吸收為(wei) 迪慶州第五屆青聯委員會(hui) 委員,當選為(wei) 共青團迪慶州第十一次代表大會(hui) 代表。6月份,邊瑪永宗光榮地成為(wei) 一名預備黨(dang) 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