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香格裏拉”展覽在昆開展 記錄青藏高原東麓的遷徙與流動
28日,《追尋香格裏拉——青藏高原東(dong) 麓的遷徙史詩與(yu) 流動對話》展覽在雲(yun) 南省博物館開幕,勾勒並記錄數千年來人群遷徙與(yu) 流動、交流與(yu) 融合的圖景。
此次展覽由雲(yun) 南省博物館和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聯合主辦,聚焦青藏高原東(dong) 麓,以“遷徙-融合”為(wei) 主題,展出涉及青藏高原東(dong) 麓地區13家文物收藏機構的藏品約280件(套)。
圖為(wei) 遊客參觀《追尋香格裏拉——青藏高原東(dong) 麓的遷徙史詩與(yu) 流動對話》展覽。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雲(yun) 南省博物館館長劉旭介紹,此次展覽中的“青藏高原東(dong) 麓”既是一個(ge) 地理概念,也是一個(ge) 文化概念。從(cong) 地理概念而言,它是從(cong) 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雲(yun) 貴高原過渡的地域。就文化概念而言,青藏高原東(dong) 麓自古以來就是人類遷徙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各族人民和諧相處的熱土。“希望通過這個(ge) 展覽來展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壯闊畫卷。新年將至,希望展覽內(nei) 容能觸及人心,觸發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展覽共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第一部分“沿著青藏高原東(dong) 麓”,通過考古遺址出土器物的展示,帶在場觀眾(zhong) 回到人類文明初始,從(cong) 彩陶開始,以器物的流變勾畫先人流動的軌跡。第二部分“來到香格裏拉”,從(cong) 民族學視角展現青藏高原東(dong) 麓地區文化的多元。第三部分圍繞“遷徙與(yu) 流動”主題,麵向觀眾(zhong) 征集展品,邀請更多人講述自己心中有關(guan) 故鄉(xiang) 和異鄉(xiang) 的故事。
圖為(wei) 展覽的“一方山水一方人”展區中,集中展示的民族服裝。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一方山水一方人”的展區中,民族服裝的集中展示吸引觀眾(zhong) 駐足觀察。雲(yun) 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此區域對比展示了青藏高原東(dong) 麓各民族服飾的異同。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南邊緣地區的滇西北,是多民族文化交匯地帶,漢族、藏族、普米族、彝族、傈僳族、納西族等十多個(ge) 民族聚居於(yu) 此。從(cong) 各民族服飾元素相互影響之中能看出,在長期的共同生活裏,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互動也使得生活習(xi) 俗趨於(yu) 接近,相互交融。
作為(wei) 聯合策展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王思渝表示,遷徙和融合自古至今發生在每個(ge) 人生活中和當代社會(hui) 當中,“我們(men) 特意在展覽的最後設置征集展品環節,邀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普通觀眾(zhong) 們(men) 展出自己的物品,講述自己與(yu) 遷徙相關(guan) 的故事,提高展覽與(yu) 普通觀眾(zhong) 之間的親(qin) 切度和互動感。”
圖為(wei) 展覽上展出的銀質嵌珠茶壺。中新網記者 李嘉嫻 攝
開展當日,將物品借展的湯沸特地來到展廳,向好奇的觀眾(zhong) 講述借展物品的故事。“這些獎狀、獎牌、照片、畢業(ye) 證等,都是我母親(qin) 的物品,從(cong) 中能看到她從(cong) 武漢到廣州、重慶、青島、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遷徙流動,最後來到昆明定居的人生軌跡和人生故事。”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4月28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香格裏拉市農業農村局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2023年,香格裏拉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興農,充分發揮法治在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詳細] -
香格裏拉市司法局人民調解工作顯成效
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活動,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上報和分析研判工作,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理,及時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