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維西縣:綠水青山生態美 山中寶石熠生輝

發布時間:2024-01-24 15:28:00來源: 香格裏拉網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位於(yu) 雲(yun) 南省西北部,隸屬迪慶藏族自治州,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chan) 核心腹地,是涉藏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也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縣域內(nei) 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生態係統完備,素有“滇西北動植物基因庫”“國寶滇金絲(si) 猴的樂(le) 園”的美稱,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被認定為(wei)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國家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縣。

  近年來,維西縣深刻領會(hui) 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考察雲(yun) 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項決(jue) 策部署,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態管護機製,堅決(jue) 扛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擔當、責任擔當和曆史擔當,讓“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共識和自覺深深烙印在雪域傈鄉(xiang) 幹部群眾(zhong) 的內(nei) 心深處,為(wei)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良好示範。2023年10月27日,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注重協同創新,健全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

  維西縣堅持把製度建設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持續深化生態文明製度改革,推動生態文明蓬勃發展。

  創新綠色發展體(ti) 係,出台《維西縣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三年行動計劃》等係列文件,以綠色低碳為(wei) 導向,大力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運輸、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在“保生態”與(yu) “促發展”中積極探索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的綠色發展新路,生態經濟效益取得了顯著成效,被評為(wei) 2021年雲(yun) 南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縣”。

  優(you) 化生態保護體(ti) 係,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係列工作機製,積極推進城鄉(xiang) 環境總體(ti) 規劃、“多規合一”等試點工作,實施縣、鄉(xiang) 、村、組四級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模式,選聘生態管護員11132名常態化開展巡山、護林、清河工作,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水平。

  完善環境治理體(ti) 係,嚴(yan) 格落實河(湖)長製和林長製,設立縣鄉(xiang) 村三級河長186人、三級林長198人,對全縣大小河湖、林草濕地以及礦山進行全覆蓋、常態化管控治理,全麵加強河湖生態和森林資源保護,不斷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實現不低於(yu) 20%比例逐年遞增。


保護綠水青山,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家園

  維西縣堅持生態係統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認真做好生態保護“加法”和環境汙染“減法”,著力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維西。

  滇金絲(si) 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靈長類動物,為(wei)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僅(jin) 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東(dong) 南緣橫斷山係的雲(yun) 嶺山脈當中,1996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shu) 。2021年10月,自然資源部發布18個(ge) 中國生態修複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生態與(yu) 發展共贏的“中國方案”,其中就包括雲(yun) 南滇金絲(si) 猴全境保護。滇金絲(si) 猴的保護成效就是維西縣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案例。“20年前,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滇金絲(si) 猴一見到人就跑,大家跟了好多年才和猴子建立起‘友誼’。保護區剛建成時,村民的保護意識不強,我們(men) 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多年努力,村民逐漸樹立了保護環境的意識。”說到響古箐猴群,響古箐護猴隊員餘(yu) 建華如數家珍。

  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編製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獨特的生態係統、天然植被和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內(nei) 滇金絲(si) 猴種群數量從(cong) 2003年4群600餘(yu) 隻增長到2022年14群2830多隻。每年世界最高海拔水稻種質資源的活化石“老黑穀”采收後,攀天閣壩子成為(wei) 了黑頸鶴、灰鶴、黑鸛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越冬“天堂”。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藍天、碧水、淨土、青山為(wei) 主攻方向持續發力,提升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全縣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100%,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麵水質均達到Ⅰ類或Ⅱ類水質,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土壤環境質量穩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等級為(wei) 優(you) 。

  積極開展生態保護修複,2020年以來,全縣共完成11個(ge) 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1721畝(mu) ,在長江流域開展增殖放流土著珍稀魚類92萬(wan) 尾,完成義(yi) 務植樹1303萬(wan) 株、人工造林25.21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35.71萬(wan) 畝(mu) 、石漠化治理30.12畝(mu)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2.4%。

  “以前,因為(wei) 伐木,塔城鎮的大草壩生態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天然林禁伐後,經過幾年的補植修護,綠色又重新回到了我們(men) 身邊,很多外地遊客也因為(wei) 塔城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來,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縣林草局工作人員浦文靜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浦文靜一直堅守在林業(ye) 工作一線。


培育綠色動能,加快打通“兩(liang) 山”轉化通道

  立足生態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著力構建以綠色食品、生態文化旅遊、清潔能源為(wei) 主的現代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探索,實現生態與(yu) 經濟同頻共振。

  著力打造有機特色農(nong) 業(ye) ,中藥材種植麵積突破10萬(wan) 畝(mu) ,冰葡萄、糯山藥、老黑穀、傈家烏(wu) 雞、生豬、肉牛等特色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壯大,全縣共認證“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78個(ge) 。其中,維西糯山藥、維西老黑穀成功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全國十大優(you) 異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維西傈家烏(wu) 雞”進入全國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名單,維西當歸、維西百花蜜獲國家地理標誌認定。

  加快推進生態旅遊融合,以生態為(wei) 依托、以民宿為(wei) 載體(ti) ,全力推進滇金絲(si) 猴景區、南幾洛九湖一山等景區旅遊開發,積極探索“生態觀光、田園生活、康養(yang) 休閑、民俗節慶深度融合”的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新模式,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體(ti) 驗,實現了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雙提升。


提升人居環境,著力打造高原綠美傈鄉(xiang)

  維西縣堅持城鄉(xiang) 一體(ti) 規劃建設,深入實施綠美維西、美麗(li) 縣城和美麗(li) 鄉(xiang) 村“百千萬(wan) ”示範工程,全麵提升城鄉(xiang) 人居環境麵貌。

  係統推進美麗(li) 縣城建設,深入開展綠美縣城、綠美鄉(xiang) 鎮、綠美交通、綠美校園等“九大綠美”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優(you) 化城市生態,全縣城區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6%,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16.12平方米,實現“城在綠中、園在城中、城綠相融”,先後獲得雲(yun) 南省美麗(li) 縣城、園林城市、衛生縣城等稱號。

  持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農(nong) 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wei) 重點,全麵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81.01%,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置。總結“一角錢工程”實踐經驗,在全縣推廣建立農(nong) 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收費製度,通過群眾(zhong) 自籌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集體(ti) 經濟收益分配一部分、社會(hui) 支持一部分的“四個(ge) 一”方式,積極拓寬資金渠道,較好破解了鄉(xiang) 鎮“兩(liang) 汙”設施運行、人居環境治理經費保障不足的問題和困難。

  著力激活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環保意識,堅持黨(dang) 委、政府引導,注重發揮群眾(zhong) 主體(ti) 作用,在開展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四美創建”過程中,製定維西縣農(nong) 村人居環境“八字”要求,圍繞“激、拆、圍、清、建、引、業(ye) 、治”等8個(ge) 方麵進行評比示範,實現了少花錢、不花錢也能辦成事,有效改變了群眾(zhong) 不良生產(chan) 生活習(xi) 慣,形成了人人參與(yu) 環境衛生整治的良好氛圍。該縣人居環境整治“八字”要求工作做法,得到雲(yun) 南省委、省政府高度認可,成為(wei) 全省有效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的典範。


堅持生態優(you) 先,推動實現綠色經濟崛起

  維西縣以生態保護優(you) 先的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算好“生態賬”、走好“生態路”、打好“生態牌”,走出一條涉藏地區產(chan) 業(ye) 優(you) 、百姓富、生態美、群眾(zhong) 幸福感高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互促互贏。

  立足資源優(you) 勢,激發產(chan) 業(ye) 活力。雲(yun) 當歸、秦艽、藏紅花、重樓等中藥材和核桃、雜糧等綠色、有機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建成中藥材、稻田養(yang) 魚、冰葡萄、水果等一批產(chan) 業(ye) 基地,先後被列為(wei) 雲(yun) 南省幹果基地示範縣、核桃產(chan) 業(ye) 特色經濟縣。冰葡萄酒、中藥材加工等特色生物龍頭企業(ye) 蓬勃發展。

  提煉特色價(jia) 值,建設宜遊維西。突出民族文化多元、產(chan) 品有機生態、森林資源及山水林田河融為(wei) 一體(ti) 的獨特風光,積極開發、保護和運營滇金絲(si) 猴景區、同樂(le) 傈僳古寨等景區景點,舉(ju) 辦豐(feng) 收文化節、黑穀文化節、情人節、傈僳族闊時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文化活動,推動生態旅遊和鄉(xiang) 村旅遊有機結合。2022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9.26億(yi) 元。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經濟。以電站為(wei) 重點,積極推進水電開發,全縣發電量突破70億(yi) 千瓦時、產(chan) 值達到20億(yi) 元,相當於(yu) 節約210萬(wan) 噸標準煤,減少588萬(wan) 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依托豐(feng) 沛的水能資源,嚴(yan) 格落實“生態優(you) 先、統籌考慮、適度開發、確保底線”的總要求,根據國家政策大力發展水電經濟。瀾滄江流域裏底、烏(wu) 弄龍水電站穩定運行,在建的托巴水電站成功實現圍堰截流,預計今年建成投產(chan) 。

  下一步,維西縣委、縣政府將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既是守土之責、也是發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毫不動搖地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必須堅持的第一原則,努力把良好的生態優(you) 勢和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著力打造滇西北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清新、美景永駐。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