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風勁揚帆破浪行

發布時間:2024-01-29 16:05:00來源: 甘孜日報


瀘定縣城全景。 羅楚凱 攝


9·5瀘定地震災後重建德威安置點。


瀘定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 羅楚凱 攝


瀘石高速建設加快推進。


瀘定縣金絲(si) 皇菊產(chan) 業(ye) 基地。


瀘定橋遊人如織。 羅楚凱 攝


淳樸靜謐的傳(chuan) 統村落—化林村。

  大渡河畔春潮湧,紅色瀘定譜新篇。

  歲末完美收官,盛會(hui) 譜寫(xie) 新韻。

  1月8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瀘定縣第十四屆委員會(hui) 第五次全體(ti) 會(hui) 議召開,《中共瀘定縣委關(guan) 於(yu) 以建設區域中心縣城為(wei) 切入點全麵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決(jue) 定》出台。新的一年,瀘定正以昂揚姿態健步向前。

  再踏新征程之際,盤點過往,滿目輝煌

  2023年

  ●瀘定縣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5.2億(yi) 元,增7%

  ●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52億(yi) 元,增3.4%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2億(yi) 元,增7.9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2元,增6.8%

  ●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5元,增7.5%

  砥礪耕耘辛勤路,魅力瀘定滿程歌

  過去一年

  ●瀘定縣緊緊圍繞州委總體(ti) 工作格局

  ●堅定“12345”工作思路

  ●深入開展“怎麽(me) 說·怎麽(me) 辦·怎麽(me) 看”活動

  ●以“重建瀘定奮鬥年、民生瀘定改革年、重塑瀘定鞏固年”為(wei) 抓手

  ●全麵抓好災後恢複重建、城市品質提升、民生實

  事改革、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五件大事”

  ●把實幹與(yu) 擔當轉化為(wei) 砥礪奮進的強動力

  ●沉澱為(wei) 加快發展的新業(ye) 績

  ●在破浪前行中交出了一張厚重提氣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災後恢複重建 山河重振再追夢

  “快進來坐!”1月26日,瀘定縣德威鎮奎武村統規統建災後重建安置點,奎武村下奎武組村民王福玉站在自己的房屋前招呼著大家。

  這是一棟175平方米的兩(liang) 層小樓,房屋業(ye) 已裝修完畢,寬敞的客廳、明亮的臥室、設備齊全的廚房,舒適漂亮。

  王福玉感激地說:“在黨(dang) 委政府的幫助下,倒了的房子建起來,有了安身之處,與(yu) 地震前的磚混房子是一個(ge) 在天上,一個(ge) 在地下。現在就等著搬家過新年了,感謝黨(dang) 、感謝政府。”

  歡喜遷新居,溫暖過新年。全縣涉及災後重建的1.5萬(wan) 餘(yu) 戶群眾(zhong) 都有王福玉同樣的感受。高效能推進住房重建,全縣地震災後重建統規自建2089戶、統規統建319戶、維修加固12575戶,都已如期完工。

  既要安居,更要樂(le) 業(ye) 。德威鎮奎武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訓華介紹,該安置點有76戶村民,村裏將在不遠處的半山腰平台建集中養(yang) 豬場。“這樣住所和養(yang) 殖分開,既讓村民們(men) 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讓他們(men) 有致富產(chan) 業(ye) 。”

  在推進住房重建的同時,瀘定縣提出“1個(ge) 園區規劃+6個(ge) 重建項目”的產(chan) 業(ye) 恢複重建目標,目前產(chan) 業(ye) 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10125萬(wan) 元。

  圍繞“努力把災區建設成為(wei) 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這一目標,瀘定按照災後恢複重建“1+5”規劃,建立災後恢複重建項目推進“1+12+N”機製,高標準嚴(yan) 要求統籌推進災後重建,實施項目 100 個(ge) 、總投資 50.18 億(yi) 元,完成項目59 個(ge) 、完成投資30.8 億(yi) 元。

  災後重建中,始終把群眾(zhong) 冷暖放最高位置,紮實推進暖心惠民。累計發放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 14651 萬(wan) 元、住房維修加固補助資金 6247萬(wan) 元、住房恢複重建補助資金20464 萬(wan) 元,協調金融企業(ye) 發放住房重建貸款 1001 戶、12067 萬(wan) 元;建立群眾(zhong) 工作“1+1+82+N”機製,3800 餘(yu) 名幹部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紮實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化解“三大行動”,累計走訪群眾(zhong) 4.5 萬(wan) 人次,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328 件。

  地震後,災區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如何保證震後災區安全渡汛成為(wei) 重大任務和課題。瀘定縣始終堅持“生命至上、安全重建”的理念,壓實防災責任,落實防災措施,不斷提升群眾(zhong) 識災防災避災能力。2023年6月26日21時50分,得妥鎮發旺村突發泥石流,22戶房屋不同程度受災。按照之前多次演練,在收到暴雨預警後,當地及時組織101戶310人提前轉移避讓,成功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因災傷(shang) 亡,該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全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典型案例”。2023年汛期,瀘定妥善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zhong) 4261戶、13429 人次,實現震後汛期“零傷(shang) 亡”。

  秉承科學重建、綠色重建、安全重建、廉潔重建,瀘定書(shu) 寫(xie) 了各族兒(er) 女從(cong) 災難走向新生、從(cong) 恢複重建走向發展振興(xing) 的壯麗(li) 篇章。隨著一項項災後重建項目落地落成,地震帶給災區群眾(zhong) 的傷(shang) 痛正在被撫平,幸福的笑容重新洋溢在群眾(zhong) 臉上。

  城市品質提升 顏值氣質兩(liang) 相宜

  二郎西來見瀘關(guan) ,豁然開朗有洞天。

  大渡河上,瀘定橋沐浴光輝,訴說著曆史的悠遠;大渡河畔,城市拔節生長,講述著時代的變遷。

  瀘定縣新城“艾威·春之陽光城”工地,3幢大樓已封頂,“第四代現代住宅垂直森林生態宜居”的概念吸人眼球。

  對瀘定城市品質的提升,群眾(zhong)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破舊小區一個(ge) 個(ge) 消失,新建小區越來越漂亮。“現在瀘定的小區一個(ge) 比一個(ge) 漂亮。”市民羅麗(li) 娟的房子買(mai) 在老城的“花園城”,原來是瀘定最好的小區,她認為(wei) 現在有些“落伍了”。

  大渡河畔,幸福“城”長。瀘定縣圍繞規劃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區”,加力推進“一心一線、兩(liang) 軸七點、一廊一網”城市品質提升。

  事非經過不知難,路須蹚出方為(wei) 新。因資金等種種原因,瀘定新城安置房建設滯後,成為(wei) 擱置近十年的難題。2023年,瀘定下大力氣投資10.65億(yi) 元、啟動了24萬(wan) 平方米的大壩安置房建設,1496套安置房將安置831戶瀘定新城建設等項目征拆戶,讓其“身安”之後更“心安”,既解決(jue) 了“老大難”問題,又有力助推新城建設。2023年,瀘定新城啟動實施新城自來水廠(2期)等4個(ge) 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約6000萬(wan) 元。

  新城日日新,老城迎蝶變。“瀘定縣醫院”“大轉彎““居民點”“沙壩遊客集散中心”等片區征收工作基本完成,累計征收房屋440戶、9萬(wan) 平方米,兌(dui) 付過渡安置補償(chang) 金4.12億(yi) 元。1316戶棚戶區、416套公租房啟動改造建設,老城正在煥發新生機。

  “故土”難離是常情。麵對數量眾(zhong) 多的房屋征占戶,瀘定黨(dang) 員幹部“5+2”“白+黑”,一家家入戶,一戶戶敲門,不怕走“回頭路”,不怕吃“閉門羹”,以心換心,說理道情,用執著與(yu) 真情感召征拆戶,用陽光與(yu) 公平說服征拆戶,在黨(dang) 員幹部的汗水中,在幹群的雙向奔赴中,一棟棟城市老舊房屋就這樣倒下,一個(ge) 個(ge) 高品質宜居小區就這樣拔節生長,瀘定城市形象正在加快重塑。

  城市既要有“形之美”,又要能“民之便”,才能帶來滿城和諧的“氣之順”。

  “宏大麗(li) 苑”小區2009年修建,無電梯樓房有三棟,如今已有一棟加裝了電梯,小區居民連連點讚。住戶沈德高家住最頂樓,家有80多歲的老人,前幾年因樓高無電梯,老人幾乎沒下過樓。“現在有了電梯,相當方便,我們(men) 經常陪老人下樓散步,老人心情好了,身體(ti) 也好了。”

  2023年,瀘定實施了8個(ge) 老舊小區改造,增設住宅電梯12部,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梯升”。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既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瀘定結合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推行“片長製+街長製”,構建“社區+小區+業(ye) 主委員會(hui) +物業(ye) 服務企業(ye) +駐區單位”“五位一體(ti) ”小區多元治理模式,全縣機關(guan) 單位全覆蓋結對90個(ge) 小區,每周五定期開展“雙報到”誌願服務,形成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紅色物業(ye) ”新格局,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不斷增強,居民文明素養(yang) 不斷提升。

  城鄉(xiang) 統籌,同頻共振。瀘定城市在變,鄉(xiang) 村也在變。走進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冷磧鎮杵坭村,道路寬敞幹淨,兩(liang) 旁遍布果樹,各具特色的民居喜迎來客,公交線路直達縣城。如今的杵坭村已是3A景區,成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的打卡地。“我們(men) 杵坭是城鄉(xiang) 一體(ti) 發展的見證,住在杵坭與(yu) 住在城裏沒什麽(me) 差別。”杵坭村支部書(shu) 記許忠平感慨地說。

  瀘定學習(xi) 運用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深化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雙百工程”,建成 9個(ge)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創建“百千萬(wan) ”工程省級樣板村 1 個(ge) 、州級樣板村 4 個(ge) 。

  縣城升級換代,鄉(xiang) 村舒展畫卷,瀘定城鄉(xiang) 正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以“形之變”帶來氣韻生動的“神之美”。

  重大項目建設 滿弓緊弦爭(zheng) 朝夕

  歲末收官,捷報頻傳(chuan) 。2023年12月27日,瀘(定)石(棉)高速首座特長隧道杵坭隧道雙幅貫通,為(wei) 瀘石高速建設高歌猛進擂響了奮進鼓。瀘石高速公路全長96.51公裏,項目建成後,瀘定至石棉的車程將從(cong) 3小時縮短至1小時。建設啟動以來,瀘定縣全力以赴服務該重點工程,讓項目建設高速度、高質量推進。

  盯牢項目建設,瀘定人人是“賽手”、處處是“賽場”。

  乍暖還寒時節,走進華能硬梁包水電站首部樞紐施工現場,隻見樁機起落、焊花閃爍、吊臂舒展、車輛穿梭,近千名建設者迎風鏖戰嚴(yan) 寒,施工現場一片火熱的奮戰景象,切割聲、錘打聲與(yu) 機器的轟鳴聲,奏響了新年“勞動讚歌”。據悉,裝機容量111.6萬(wan) 千瓦的硬梁包電站將於(yu) 2024年年底蓄水發電。

  瀘石高速和硬梁包水電站正是瀘定滿弓緊弦建項目的剪影。瀘定縣全麵落實項目“紅黑榜”“賽馬”“大拉練”等機製,全方位服務瀘石高速、川渝 1000KV 等 9 個(ge) 國省州重大項目建設,全年開複工重點項目 66 個(ge) ,實現總投資 55.4 億(yi) 元。

  借風揚帆好行船,枝繁巢暖引鳳來。1月16日,瀘定縣2024年招商引資推介會(hui) 在成都舉(ju) 行,5家單位與(yu) 瀘定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涵蓋清潔能源、文化旅遊、水電開發等特色產(chan) 業(ye) 。這些優(you) 質項目的加入,將為(wei) 瀘定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秉承重商、親(qin) 商、扶商、愛商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更多優(you) 惠政策、踐行更好政務服務,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讓廣大企業(ye) 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創業(ye) ,瀘定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艾威眾(zhong) 邦置業(ye) 有限公司是瀘定的“老朋友”。2018年來到瀘定,致力於(yu) 打造高端宜居小區,已創造優(you) 質產(chan) 品贏得良好口碑。公司董事長向孝文說:“目前,我們(men) 在全州首次推出第四代現代住宅,我們(men) 對在瀘定的發展很有信心,也願意為(wei) 瀘定發展作貢獻。”

  四川洛菲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是瀘定的“新朋友”。公司總經理黃建璋說:“我來自台灣,瀘定的文旅產(chan) 業(ye) 吸引我們(men) ,公司想帶著產(chan) 業(ye) 、帶著金融到瀘定去投資。”

  產(chan) 業(ye) 發展依托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

  古道山歌響徹山穀,新村寨樓引人駐足。2023年9月28日,興(xing) 隆鎮化林“古道紅村”試開園儀(yi) 式舉(ju) 行。一個(ge) 紅色文化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結合的特色村寨精彩亮相,推動“紅+綠+古”融合發展。

  雲(yun) 端古嵐安,迎來“新村民”。嵐安鄉(xiang) “新村民·新生活” 培育項目已迎來30餘(yu) 名外來“新村民”,他們(men) 或在這裏紮根生活、盡享高山田園風光;或在這裏投資興(xing) 業(ye) 、開辦精品民宿,逐漸與(yu) 當地村民融為(wei) 一體(ti) 。如今的嵐安,正在編製規劃、調整產(chan) 業(ye) 、開發利用紅色文化,新老村民開辦的特色精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興(xing) 起,嵐安古寨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瀘定深化文旅融合,積極融入大貢嘎山地人文旅遊度假目的地建設,高標準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瀘定段,推動紅色旅遊、生態旅遊、鄉(xiang) 村旅遊一體(ti) 化發展。全年接待遊客53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47億(yi) 元。

  建基地、興(xing) 產(chan) 業(ye) ,瀘定紮實推進“三江六帶”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建設,鞏固提升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基地 8.14 萬(wan) 畝(mu) ,累計登記有機認證“兩(liang) 品一標”55 個(ge) ;實施產(chan) 城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加速新型輕工業(ye) 產(chan) 業(ye) 基地、綠色建材生產(chan) 基地建設,精準服務“元正食品”等企業(ye) ,外貿出口達 1473 萬(wan) 元。

  以重大項目為(wei) 抓手,瀘定著力抓開工、抓進度、抓達效,全力以赴拚經濟、搞建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奏響“奮進鼓”,跑出“加速度”。

  民生實事改革 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

  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大;枝葉關(guan) 情,民生在心。

  “有了智慧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搞定看病前的手續,然後隻管找醫生看病就行了,方便得很。”瀘定縣瀘橋鎮安樂(le) 村村民周洪說起就醫的方便,翹起了大拇指。

  變“東(dong) 奔西跑”為(wei) “一鍵直達”。瀘定縣人民醫院建設“智慧醫院”,成為(wei) 甘孜州第一家縣級醫院上線醫療電子票據,實現票據無紙化的醫院。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瀘定縣做優(you) 便捷優(you) 質醫療,激發醫療“組團式”幫扶活力,投入資金6700萬(wan) 元,完成縣人民醫院卒中、胸痛“雙中心”和智慧醫院建設,完成疾控中心實驗室遷建,新購置醫療設施設備186台件;縣人民醫院新開設3個(ge) 專(zhuan) 科門診,開展11項新技術新項目;開展中藏醫藥強基層“百千萬(wan) ”行動,幫助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優(you) 質診療服務。

  不隻在醫療惠民上有所作為(wei) ,厚厚的民生答卷,瀘定認真答題,為(wei) 群眾(zhong) 奉上一個(ge) 個(ge) 接地氣、解民憂的“民生禮包”。

  2023年9月10日,在第39個(ge) 教師節之際,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播出《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師發布儀(yi) 式》。瀘定中學校長方潤根獲中組部、教育部推薦,作為(wei) 最美教師團隊——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代表受邀參加頒獎典禮。

  方潤根獲此殊榮的背後有著精彩的故事。2022年8月,按照中組部教育“組團式”幫扶的統一安排,方潤根從(cong) 杭州來到瀘定,任瀘定中學校長,帶領10餘(yu) 位來自杭州和成都的老師開啟為(wei) 期3年的幫扶工作,助推瀘定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是群眾(zhong) 最關(guan) 切的民生。瀘定縣用心用情優(you) 先辦教育,投資4500萬(wan) 元實施15所學校災後維修加固;投資900萬(wan) 元提升瀘定中學辦學條件;推動石渠高中遷建、州高級中學擴建工程,四川民族學院瀘定校區(一期)建成開學;借力教育組團式幫扶,實施初中高中“2+4”、小學初中“5+4”辦學模式, 創辦高中、初中“學成班”,2023年,全縣高考一本、二本、藝體(ti) 上線人數同比分別增143%、115%、239%。

  “這個(ge) 培訓太及時了,很專(zhuan) 業(ye) 、很豐(feng) 富,為(wei) 我辦農(nong) 家樂(le) 給予了信心。”冷磧鎮杵坭村村民張慶彪興(xing) 奮地說。

  張慶彪說的培訓是在冷磧鎮杵坭村舉(ju) 辦的“瀘定縣民宿酒店管理運營暨中式烹飪技能培訓班”。此次培訓為(wei) 期10天,課程主要涉及民宿酒店管理運營和中式烹飪。

  打造“紅城工匠”特色勞務品牌,拓展群眾(zhong) 就業(ye) 麵,提高群眾(zhong) 就業(ye) 技能,瀘定點對點、人對人開展就業(ye) 培訓,特別針對地震災區勞動力“訂單式”開展就業(ye) 創業(ye) 培訓,全縣完成職業(ye) 技能培訓700人次,推送穩定崗位2000個(ge) ,新增城鎮就業(ye) 648人,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4.2%以內(nei) 。

  織密社會(hui) 保障網絡,著力辦好民生實事,瀘定投入資金13.17億(yi) 元,全麵完成省30件、州27件、縣8件民生實事;下決(jue) 心解決(jue) 被征地農(nong) 民養(yang) 老保險遺留問題,核定2361人納入被征地農(nong) 民養(yang) 老保險範圍、兌(dui) 現待遇1.31億(yi) 元;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跟進幫扶監測戶等重點群體(ti) ,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以人民為(wei) “上”,以民生為(wei) “本”,瀘定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加明顯。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培根鑄魂聚力量

  “要過年了,有什麽(me) 困難?”“新的一年,有什麽(me) 打算?”……歲末年初,瀘定黨(dang) 員幹部忙碌起來。3800 餘(yu) 名幹部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走農(nong) 家、進村寨,送去脈脈溫暖。

  進村入戶送溫暖,數九寒冬心不寒。在得妥鎮小北頭統規自建安置點,得妥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馮(feng) 小軍(jun) 匆匆而行。“馮(feng) 書(shu) 記,看你忙了一天了,快進來歇口氣、喝口茶。”聯合村村民常福貴熱情邀請著。

  接過茶水喝一口,馮(feng) 小軍(jun) 又腳不沾地。“縣委全委會(hui) 有了新部署、新要求,開年工作又有了新任務,不忙不行啊。”

  一斑窺豹。紅色瀘定,有著眾(zhong) 多“連軸轉”的幹部在忙碌。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心係發展、情係人民,成為(wei) 瀘定風清氣正、幹事創業(ye) 政治生態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瀘定持續深化幹部隊伍建設,推行“一線賽馬”,把災後重建、項目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點工作為(wei) 培養(yang) 鍛煉優(you) 秀年輕幹部的“主戰場”,鮮明以實幹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導向,實施年輕幹部“紅色薪火”工程和“貢嘎英才計劃”,催生出一支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you) 秀幹部隊伍。

  “現在大家房子建好了,黨(dang) 支部必須考慮產(chan) 業(ye) 發展的事。如果不為(wei) 老百姓做事,人家要你黨(dang) 支部何用?”1月24日,得妥鎮天池山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劉林華一邊在本子上劃動著自己的“思路”,一邊感慨地說。“9·5”瀘定地震發生後,天池山村一組易地搬遷安置。怎樣讓受災村民住得下、能發展?成為(wei) 黨(dang) 支部必須考慮的問題。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支部。基層黨(dang) 組織是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裏”。瀘定縣不斷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實施鄉(xiang) 村堡壘建設、頭雁培育、集體(ti) 經濟增質、治理增效 “四項計劃”,持續嚴(yan) 密黨(dang) 的基層組織體(ti) 係,整合資金2799.5 萬(wan) 元實施76個(ge) 村級活動陣地規範化建設,大力開展“有事找黨(dang) 員+”活動,累計服務群眾(zhong) 8.2 萬(wan) 餘(yu) 人次,解決(jue) 群眾(zhong) 困難訴求 1900 餘(yu) 件,化解矛盾糾紛 300 餘(yu) 件。

  前行路上,理論旗幟是靈魂,理想信念是燈塔。89年前,“紅軍(jun) 飛奪瀘定橋”為(wei) 瀘定留下寶貴精神財富;今天,紅色瀘定高舉(ju) 理論旗幟,堅定理想信念,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

  瀘定縣全麵落實中央、省州委決(jue) 策部署,分層分類紮實開展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聚焦“學思想、強黨(dang) 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理論學習(xi) 常態推進,調查研究不斷深入,推動發展強勁有力,檢視整改做實做細,主題教育取得實質性成效。縣“四套班子”集中學習(xi) 研討28次;完成課題調研4個(ge) ,正反麵典型案例調研8個(ge) ,現場解決(jue) 問題21個(ge) ;縣處級領導班子檢視確定問題23個(ge) ,製定整改措施74條,縣委領導班子查找9類問題並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全部按期整改銷號;完成省州民生實事35 件、民生項目清單事項 11 件。全縣上下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上持續用力,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wei) 幹事創業(ye) 實效,瀘定人心凝聚、信念堅定、精神挺拔。

  時間往前追溯,我們(men) 必須正視,瀘定政治生態一度遭受破壞。澆水澆根、做事抓本。瀘定縣把“重塑政治生態”作為(wei) 推動發展的根本保障,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譜好“清風調”,唱好“正氣歌”。

  2023年,瀘定紮實開展“重塑瀘定政治生態”暨“作風建設五年攻堅·2023 鞏固年”行動,高標準嚴(yan) 要求抓好“以案促改”,深化推進“未巡先改”,全麵完成十一屆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完成十四屆縣委第三輪巡察。從(cong) 縣到村的廉政文化基地建設、定期開展的“陽光問廉”、“三八婦女節”的“廉內(nei) 助”座談……一招一式,麵麵用力,匯成習(xi) 習(xi) 清風撲麵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強大合力逐步形成,黨(dang) 員幹部“方向盤”把得更準,“安全帶”係得更緊,知廉、尚廉、敬廉在瀘定蔚然成風。

  大河滔滔,唱響奮鬥曲;索橋悠悠,蕩漾時代歌。新的一年,瀘定縣將以建設區域中心縣城為(wei) 切入點,聚焦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實施“重建瀘定收官年”“城鄉(xiang) 瀘定融合年”“重塑瀘定提升年”專(zhuan) 項行動,統籌“完成災後重建、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升三次產(chan) 業(ye)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五件大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張帆奮槳,不負春光再出發,用擔當和實幹書(shu) 寫(xie) 新時代“春天的故事”。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