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大湖春暖鳥先知

發布時間:2024-03-20 15:37:00來源: 青海日報


楊濤 攝

  萬(wan) 物萌動,冰封的青海湖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越過漫漫長冬,飛越山河大海,夏候鳥陸續北遷歸來,低空中飛翔的斑頭雁、普通鸕鶿正在找尋“安家”的最佳地點,不時發出幾聲清脆的鳴叫,讓寧靜的青海湖頓時有了幾分靈動。

  每年春秋季節,是候鳥們(men) 的遷徙季,更替的四季裏,有不變的自然規律,春天抵達、夏季繁衍、秋天飛遷,它們(men) 總是在南來北往中找尋著最適宜生存的棲息地,也深切感知著棲息地生態環境的變化。

  “3月初,春季遷徙的斑頭雁、普通鸕鶿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青海湖。”這是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處副處長孫建青這幾天的觀察情況。

  青海湖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是中亞(ya) —印度、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國際水鳥遷徙的重要節點。作為(wei) 青海湖主要夏候鳥,每年在此繁殖的斑頭雁、棕頭鷗、漁鷗、普通鸕鶿繁殖種群達到全球繁殖種群的30%,春秋兩(liang) 季,途經青海湖遷徙停留的水鳥也達10萬(wan) 餘(yu) 隻。

  重要的生態地位賦予重若千鈞的生態責任,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保護好青海湖生態資源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度投入、大尺度推動、大範圍保護,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生物多樣性更加豐(feng) 富,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也已全麵完成。

  獨特的地域,造就了獨有的自然資源,為(wei) 生物多樣性造就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魚—鳥—獸(shou) ”共生生態鏈。截至目前,青海湖鳥類種數達281種,棲息水鳥數量達60.6萬(wan) 隻,數量均呈增長趨勢,且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12.03萬(wan) 噸,普氏原羚數量達3400餘(yu) 隻,青海湖水質持續保持優(you) 良。

  翔實的監測數據展現生態保護的有力作為(wei) ,生態指標持續的上揚,是青海湖生態環境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生動注腳。根據生物多樣性監測數據分析,記錄到的青海湖鳥類種數中,濕地指示性物種即水鳥達到101種,還新增遺鷗等記錄種,鳥類總量保持穩定。

  孫建青介紹,從(cong) 最近幾年的監測情況來看,鳳頭 的繁殖數量不斷增加,成為(wei) 青海湖第五大繁殖夏候鳥。從(cong) 目前青海湖物種豐(feng) 富度的變化看來,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為(wei) 鳥類的繁殖和棲息提供了適宜的生境,而且大生態環境影響下,很多水鳥對生存環境和遷徙路徑作出新的調整,很多水鳥選擇在青海湖停留或中轉,這也是水鳥種類不斷刷新記錄的原因之一。

  青海湖鳥種一次次刷新記錄,連帶著多方麵的變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青海湖生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提升。全麵推進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實施了濕地保護與(yu) 恢複、重點水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yu) 修複等14項生態保護項目,且依托科技手段支撐生態高水平保護,縱深推進科研合作和科普宣教,成立中科院青海湖綜合觀測研究站。

  如今再到青海湖,嗅一縷鹹潤的空氣,長期在此工作的孫建青也有明顯感受:“以前很幹燥,風沙也大,現在明顯感覺到的變化就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更適合物種棲息繁殖。”談起自己的切身感受,孫建青認為(wei) ,青海湖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同時,生物多樣性日漸豐(feng) 富,物種種類增多、數量增加、豐(feng) 富度提高,而且野生動物特別是水鳥的原有棲息地也發生了變化。

  豐(feng) 碩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成果,離不開巡護監管能力的顯著提高。隨著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深入推進,已設立青海湖綜合行政執法協調督導局,掛牌成立共和、剛察、海晏管理分局和6個(ge) 保護站,初步構建“管理局—管理分局—保護站”三級管理體(ti) 係。目前,向6個(ge) 保護站配備巡護監測設施、水生態監測調查設備的基礎上,搭建了信息化監測體(ti) 係,開發設計青海湖濕地大數據管理平台、保護站管護展示係統,建設黑馬河保護站野外巡護監測數據中心,進一步提高了保護站生態巡護、監測數字化管理水平。

  去年,首屆青海湖國家公園觀鳥賽在青海湖鳥島舉(ju) 辦,同時,發布《中國鳥類觀察》青海湖專(zhuan) 輯,打造南岸保護站普氏原羚自然教育科普館和鳥島水鳥自然教室,建設多條青海湖水鳥、普氏原羚等戶外自然體(ti) 驗路線,青海湖科研科普宣教不斷引入新模式,拓展新平台。

  作為(wei) 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多年的保護曆程使青海湖濕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不斷改善,整體(ti) 生態功能持續增強。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重在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相關(guan) 地區、部門的大力度投入。孫建青說,生物多樣性持續豐(feng) 富,離不開與(yu) 相關(guan) 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通過科研平台搭建、人才培養(yang) 等多種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實現規範化、科學化、係統化保護。

  孫建青還有一個(ge) 明顯感受,環湖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的意識不斷提高、理念不斷深化。他們(men) 曾就野生動物保護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環湖群眾(zhong) 保護野生動物、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的意願強烈。就在前幾天,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環倉(cang) 秀麻村牧民周增本兄弟救助普氏原羚的故事被帶到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最“前沿”。我們(men) 知道,除了周增本兄弟,還有很多像他們(men) 一樣的人嗬護著這片土地。

  如今,環湖地方黨(dang) 委政府也把保護好青海湖生態環境作為(wei) 重要的工作抓手,海北州正在推進國家公園示範州創建工作,海北州海晏縣積極推動“五員合一”改革,把全縣河湖、生態、林業(ye) 、草原管護員和衛生保潔員整合為(wei) 生態員。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湖生態地位舉(ju) 足輕重。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護好青海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我們(men) 將繼續加強生態保護基礎工作,聚焦主責主業(ye) ,持續推進青海湖生態保護和係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我們(men) 將不斷拓展和深化與(yu) 國內(nei) 科研單位、院所的合作,積極構建科研合作框架和平台,運用科技手段支撐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孫建青說。

  候鳥北歸,青海湖又將進入一年中最美麗(li) 的時節。浮想盛夏時節,棕頭鷗、漁鷗、斑頭雁、普通鸕鶿等水鳥,或成群在低空中擺著“隊形”,或“拖家帶口”在水麵上嬉戲玩耍,或和洄遊的湟魚上演魚鷗“大戰”,碧波蕩漾的青海湖將美得如詩如畫。(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其他均由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提供)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