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高原,陽光灑在青海湖冰麵上,整個(ge) 湖麵被銀色的光輝籠罩。湖麵上漂浮的碎冰如同破碎的琉璃,與(yu) 純淨的藍天和遠處的雪山相映成趣,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湖冰盛景。
如今的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全麵完成,實現了華麗(li) 蝶變、“王者歸來”——從(cong) 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資源瀕臨(lin) 枯竭到“魚翔淺底”;從(cong) 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瀕臨(lin) 滅絕到種群不斷擴大;從(cong) 湖麵麵積持續縮小被擔憂成為(wei) “第二個(ge) 羅布泊”,到水位連漲,麵積恢複至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
延鏈於(yu) 共生生態鏈
青海湖流域是維護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ti) ,也是高原生物基因庫,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
驅車從(cong) 青海省會(hui) 西寧出發,一個(ge) 多小時的行程後,就到了位於(yu) 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西海鎮被譽為(wei) “中國原子城”,夏季遍地的金露梅和銀露梅綻放金銀灘草原,讓高原充滿詩意。一年一度的青海湖詩歌節舉(ju) 辦在即,文藝的狂歡、視覺的盛宴將在此上演。
穿過海晏縣甘子河鄉(xiang) ,眺望碧水連天,成群的水鳥盤旋在青海湖上空,發出陣陣鳴叫。作為(wei) 國際候鳥遷徙通道重要節點,青海湖記錄鳥種量達281種,全年棲息水鳥數量達60.6萬(wan) 隻,成為(wei) 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頭雁、棕頭鷗、漁鷗、普通鸕鶿繁殖種群達到全球繁殖種群的三成。
每年5月至7月,海北州剛察縣沙柳河內(nei) ,在青海湖補給河流湍急的水勢下,成千上萬(wan) 尾湟魚逆流而上,產(chan) 卵繁衍,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湟魚洄遊奇觀,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
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珍貴魚類,曾經一度被毫無節製地捕撈,數量急劇下降。經過持續保護,從(cong) 2002年到2023年,青海湖湟魚的資源量增加了近46倍。2021年1月1日起,青海省政府又開始實施第六次封湖育魚,期限為(wei) 10年。目前,青海湖湟魚蘊藏量恢複到12萬(wan) 噸。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說:“魚鳥共生是青海湖水域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對維係青海湖流域‘水—鳥—魚’生態鏈的安全至關(guan) 重要。”
發力於(yu) 生態修複
青海湖鳥島是國際重要濕地之一,生態地位極其重要。數據顯示,近10年來,青海湖水體(ti) 麵積及水位遞增趨勢明顯,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和生態保護等因素讓青海湖水體(ti) 不斷增加。如今,通往鳥島核心區的路麵已被湖水淹沒,生態監測和科研工作者不得不乘船進入。而在青海湖南岸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二郎劍景區,部分碼頭已被湖水淹沒,附近增加了不少棧道供遊客通行。
2021年,青海湖水位達到3196.69米,與(yu) 2004年相比上升3.72米;水體(ti) 麵積達4625.6平方公裏,與(yu) 2004年相比擴大386.31平方公裏。
2008年,青海省啟動實施為(wei) 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綜合治理規劃》,項目總投資15.67億(yi) 元,主要實施了人工增雨、濕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河道整治、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青海湖湟魚保護與(yu) 恢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等工程。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局長董富海說,當地立足青海湖重要的生態安全地位,以維護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多樣性為(wei) 重點,推進生態保護修複,實現了“三增、三減、一不變”:即濕地麵積持續增加、高密度植被覆蓋率持續增加、青海湖整體(ti) 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保護區沙地、裸地、鹽堿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保護區內(nei) 保護功能性用地保持不變。
青海湖是世界瀕危動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棲息地。半月談記者到剛察縣時,能看到成群的普氏原羚在青海湖邊的草場上撒歡跳躍。環青海湖地區普氏原羚數量已由保護初期的不足300隻增加到現在的3400餘(yu) 隻。
功成於(yu) 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是美麗(li) 中國“皇冠上的明珠”,是自然生態係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an) 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青海省省長吳曉軍(jun) 介紹,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全麵完成,率先建立了自然保護地製度標準體(ti) 係。
“青海湖國家公園擬劃定範圍體(ti) 現了國家代表性、生態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董富海說,青海湖國家公園共涉及青海海西、海北、海南3州,天峻、海晏、剛察、共和4縣,北部以大通山為(wei) 界,與(yu) 祁連山國家公園相鄰,東(dong) 至日月山,東(dong) 南抵109國道,西南以青海南山西段山地為(wei) 界。
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源頭區、重要濕地和水體(ti) 、普氏原羚等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青海湖湟魚洄遊通道、鳥類遷徙通道等關(guan) 鍵區域全部劃入青海湖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高寒草甸、溫性草原等涉及國家公園居民生產(chan) 、生活重疊區域,生態修複區域,國家公園內(nei) 自然人文景觀區、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以及為(wei) 公眾(zhong) 預留的親(qin) 近自然、體(ti) 驗自然的區域被劃為(wei) 一般控製區。經過統籌協調,青海湖國家公園的建設為(wei) 環湖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
董富海表示,未來將以國家公園創建統籌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青海湖示範區建設,聚焦在保護好青海湖生態環境前提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yu) 綠色發展相融相生新路徑,永葆青海湖碧波蕩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