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有著“歐洲心髒”之稱的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將剛漂洋過海而來的作品掛上展廳。一幅雲(yun) 南“景邁山茶文化”主題的絕版木刻作品靜待迎接第一批前來了解中華文化的市民、遊客。
這幅作品由中國著名藝術家賀昆創作,通過木板套刻和層層渲染,鐫刻了全球首個(ge) 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chan)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人、茶、林共生的美好畫麵。當地時間5月24日,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ju) 辦的“茶和天下·雅集”比利時站活動啟動儀(yi) 式暨中國(雲(yun) 南)茶文化係列交流活動上,現場揭幕了這幅來自雲(yun) 南的作品。
賀昆,1962年生,雲(yun) 南省普洱市人。其作品曾獲全國美展金獎、銀獎,展出於(yu) 英國、德國、荷蘭(lan) 、美國、法國、葡萄牙、意大利、加拿大等數十個(ge) 國家和地區,並為(wei) 中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等國內(nei) 外機構收藏。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版畫藝術委員會(hui) 委員、雲(yun) 南省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等。
賀昆介紹,20世紀80年代,一批身處中國西南邊陲的藝術家大膽創新,開創一種全新的木刻版畫表現技巧——絕版木刻,並在短時間內(nei) 震撼中國畫界。這一技法源自雲(yun) 南,這裏接壤緬甸、越南、老撾,26個(ge) 世居民族在此形成獨特而燦爛的本土藝術文化。
絕版木刻是一種木刻多色套印技法,它突破了傳(chuan) 統套色木刻“一色一版”的製作程序,將一幅畫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塊版上,采用邊刻邊印逐版遞減的創作方式來完成,刻印版畫的過程也是自然毀版的過程,因而被稱為(wei) “絕版木刻”。
絕版木刻誕生至今時間不長,卻已在歐洲發展多年。1995年,賀昆遠赴英國,在參觀各大美術館、藝術工作室、畫廊後深受啟發,將西方藝術思想融入創作中。同時,他與(yu) 歐洲多國畫廊主理人、藝評人、藝術家等交流頗多,順勢將絕版木刻推向歐洲市場,也為(wei) 後續中國藝術家和優(you) 秀絕版木刻作品去往歐洲打下基礎。
“年輕時我四處漂泊,去了北京,也漂到歐洲,走了一大圈,覺得還是自己的家鄉(xiang) 雲(yun) 南好,在這裏我的心靈和藝術創作得到放飛。”賀昆發現家鄉(xiang) 普洱市的瀾滄縣有一個(ge) 綠海明珠般的寶地——景邁山,15個(ge) 傳(chuan) 統村落組成世界上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麵積最大的萬(wan) 畝(mu) 古茶園。
從(cong) 20世紀90年代開始,賀昆便多次到景邁山采風,看到世居於(yu) 此的布朗、傣、哈尼、佤、漢等各族民眾(zhong) 在這裏種茶、製茶,形成獨特的茶祖信仰、以“和”為(wei) 核心的茶文化和保護生態的村規民約等,構建“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古茶林文化景觀。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chan) 。而背後是曆經13年的漫漫申遺路。其間,賀昆積極建言獻策,參與(yu) 推動景邁山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打造。他還組織全國藝術家到景邁山采風、寫(xie) 生,“離開景邁山後,藝術家們(men) 都對這裏念念不忘,情有獨鍾。”
賀昆看到,隨著各類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來自中國的文化藝術作品越來越受到海外人士的歡迎和喜愛。不僅(jin) 如此,來自英國、德國等國的藝術家、學生等也陸續前往雲(yun) 南普洱,與(yu) 賀昆交流絕版木刻技藝,“我們(men) 一起上景邁山采風,看到普洱的山川風物,就更能理解我們(men) 的作品從(cong) 何而來。”
賀昆認為(wei) ,藝術家的創作往往會(hui) 融入其對成長環境、文化背景的感悟和對社會(hui) 、人文的思考。“景邁山不僅(jin) 有本土的民族文化、茶文化,還融入了現代文明的氣息。”他表示,此次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揭幕的作品,即是以絕版木刻承載景邁山的自然、人文風光,在“有形”的版畫上繪出“無象”的茶意。“透過作品,我們(men) 進一步傳(chuan) 遞雲(yun) 南人天人合一、恣意悠閑的生活狀態,希望邀請歐洲的朋友來體(ti) 驗‘有一種叫雲(yun) 南的生活’。”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