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產(chan) 生效益的礦泉水,夏吾才讓喜不自勝。欒雨嘉 攝
5月10日,伴著夏日裏飄灑的絲(si) 絲(si) 細雨,記者走進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曲庫乎鄉(xiang) 古德村聖域澗泉山泉水廠的生產(chan) 車間,吹瓶、洗瓶、殺菌、灌裝、封蓋……自動灌裝生產(chan) 線上設備共鳴、高效運轉,員工們(men) 分散在各自工作的區域內(nei) 開展包裝、貼標等工作,開足馬力試生產(chan) 的火熱場景映入眼簾。
“試生產(chan) 運行的不錯,過不了幾天,礦泉水就能正式運營了!我們(men) 已經跟青海省、黃南州文旅部門的相關(guan) 負責同誌對接,礦泉水上市主要銷往省內(nei) 的飯店、賓館和大中型景區,這樣銷路就不愁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夏吾才讓興(xing) 致勃勃地說。
多年來,古德村村民大多以種植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兼顧畜牧為(wei) 主要經濟來源,收入單一微薄。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帶動村民持續致富增收,是掛在夏吾才讓心頭的大事。通過召開村“兩(liang) 委”以及村民大會(hui) ,大家商議後將目光對準村裏那股“歡歌”的清泉。
古德村山泉水曆史悠久、資源豐(feng) 富,源發於(yu) 海拔4767米的夏瓊山東(dong) 側(ce) ,由西向東(dong) 沿古德溝流經7500米後匯入隆務河。受製於(yu) 資金、技術、市場等因素,村內(nei) 山泉水一直處於(yu) “長流水”狀態。
“如果不將大量優(you) 質山泉水有效利用起來,這樣白白流失,真是可惜了!”夏吾才讓的語氣中充滿遺憾。
經過專(zhuan) 業(ye) 機構檢測,村裏的山泉水質純淨、甘甜可口,符合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水中除了含有常量元素,還含有大量鍶、偏矽酸等對人體(ti) 有益的微量元素。誰也不曾想到,那不舍晝夜流淌的涓涓細流,竟然成為(wei) 振興(xing) 鄉(xiang) 村、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的“源頭活水”。
隨後,同仁市投資525萬(wan) 元,村民自籌288萬(wan) 元,新建廠房,購置66套生產(chan) 設備,實施室外道路地坪、室外給排水、供電、采暖及水源廊架等相關(guan) 工程,至此,聖域澗泉山泉水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開始步入正軌。
其實,水廠接下來的運營也讓夏吾才讓考慮了很久。村裏缺乏產(chan) 品經理、運營銷售等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自負盈虧(kui) 運營水廠存在一定風險,村民實現持續增收難有保障。長遠考慮下來,村裏決(jue) 定將水廠交由第三方企業(ye) ,由水廠負責人李洪才經營銷售,每年通過支付租金形式給村民分紅。
“前不久,我們(men) 已經去同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了生產(chan) 經營許可證,手續全都辦理齊全,就等著正式啟動生產(chan) 了。”夏吾才讓麵露喜悅,語氣也輕快起來。
目前,水廠建設了380毫升、550毫升瓶裝水,5升以及18.9升桶裝水四條生產(chan) 線,預計年生產(chan) 規模27960噸山泉水,預計銷售總額140萬(wan) 元,受益群眾(zhong) 172戶,每戶可增收2302元,同時帶動就業(ye) 13人。
近年來,曲庫乎鄉(xiang) 古德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抓手。將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精心打造村集體(ti) 經濟項目,通過“村集體(ti) +企業(ye) +村民”的方式,盤活水資源,做深水文章。“通過實施山泉水加工項目,一定程度上能帶動集體(ti) 經濟快速發展,村民們(men) 也實現了穩定增收。”打造以天然飲用水為(wei) 主導的特色產(chan) 業(ye) ,是夏吾才讓和群眾(zhong) 們(men) 的心之所向。
夏吾才讓告訴記者,根據《青海省村集體(ti) 經濟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村裏將淨收益60%的資金用於(yu) 分紅,淨收益40%的資金用於(yu) 村內(nei) 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文化廣場、水利設施等維修維護,環境衛生整治及垃圾清運,還包括鄉(xiang) 村文化演藝的開支。同時,還會(hui) 加大扶弱助殘力度,對無勞動能力、遭遇重特大事故、重病致生活困難的群眾(zhong) 給予臨(lin) 時性救助。“總之,我們(men) 會(hui) 將村集體(ti) 的錢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花在村民的身上。”
“水廠正式運轉,崗位需求量很大,我們(men) 需要保潔、生產(chan) 技術員、化驗員、裝卸工、銷售員等,這些崗位都優(you) 先聘請當地村民,讓人盡其才。通過水廠師傅手把手教學,讓村民們(men) 都能在家門口掌握一技之長。”水廠負責人李洪才相信,通過全村人的不懈努力,古德村的山泉定能“細水長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