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青海】產業引領,強村富民的好路子
牧民在肥料廠實現就業(ye) 。程宦寧 攝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重中之重。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了,鄉(xiang) 村才能聚攏人氣、帶動就業(ye) 、增收致富。
4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上拉秀鄉(xiang) 布羅村,一棟標著“布羅村綜合產(chan) 業(ye) 區”的二層小樓映入眼簾,一樓的布羅綜合服務超市格外顯眼,超市裏貨架排列整齊,飲料零食、生活用品、家用電器,各類商品琳琅滿目。
布羅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將勇瓊嘉說:“我們(men) 布羅村緊鄰G345國道,有往返玉樹市、雜多縣、囊謙縣及西藏昌都的大量人流車流。2021年,依托區位優(you) 勢,投資242萬(wan) 元建成了布羅村綜合服務超市,以此帶動村集體(ti) 經濟。”
售貨員紮西求然一邊添置著貨架上的空缺物品,一邊說:“來這裏買(mai) 東(dong) 西的除了村上的人,路過的司機和旅客也會(hui) 來購物,每年旅遊旺季和置辦年貨時也是超市收益最好的時候。”
據介紹,布羅綜合服務超市從(cong) 2021年10月開始運營,截至2022年10月,銷售流水達到了170萬(wan) 元,利潤有25萬(wan) 元,2023年利潤達到了26萬(wan) 元,近幾年每年收入都比較穩定。
在超市的北麵,是一個(ge) 54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車間裏機器“轟隆”作響,篩選、粉碎、造粒、烘幹、冷卻,經過一道道程序,從(cong) 牧民家裏回購的牛羊糞竟成了有機肥。
“建設有機肥料加工廠不光依托了交通區位優(you) 勢,而且黑土灘的治理等環境保護方麵對有機肥料的需求也比較大,村裏的牧民大多都養(yang) 牛養(yang) 羊,原料供應也有了保證。”說到建設有機肥料加工基地,將勇瓊嘉非常自信。
2022年,玉樹市投入2350萬(wan) 元建設有機肥料加工基地,麵向上拉秀鄉(xiang) 各村建立利益聯結機製,固定分紅到村,原料收購到戶,委托第三方運營企業(ye) 進行管理,2023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按照合約,上拉秀鄉(xiang) 每年可保底分紅150萬(wan) 元,布羅村占有20%股份,每年保底分紅30萬(wan) 元。
將勇瓊嘉說:“剛開始建設有機肥料加工基地時,村民們(men) 不太了解牛羊糞可以加工成肥料,而且牧民們(men) 受傳(chuan) 統觀念影響,不接受回購牛羊糞的做法。駐村工作組挨家挨戶向村民講解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和有機肥料原材料收購的相關(guan) 情況,牧民了解相關(guan) 情況之後,才漸漸支持了起來。”
說到收購,一旁的牧民江永元丁起了興(xing) 趣:“羊糞一立方米80元,牛糞一立方米60元,去年從(cong) 我家牛圈裏挖出來了100多立方米牛糞,給我一次性兌(dui) 現了6000元。收購之後牛圈變幹淨了,我還有錢拿,這個(ge) 肥料加工基地建得好啊!”
除了分紅之外,有機肥料加工基地還解決(jue) 了村裏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的就業(ye) 崗位,目前布羅村有9人因此在家門口端上了“飯碗”,每個(ge) 月工資3000多元。
不僅(jin) 如此,在國家項目資金支持下,布羅村成立了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畜牧業(ye) 養(yang) 殖、加工、屠宰逐漸規範化,牛羊疾病得到了很好的預防和控製,精深加工模式下村民們(men) 的收入也日益增長,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同時,玉樹州出台月月出欄強農(nong) 惠農(nong) 補貼政策,也極大地激發了牧民們(men) 的生產(chan) 積極性。
將勇瓊嘉感歎道;“和以前相比,現在發展畜牧業(ye) 真是趕上了好時機。”
現如今,布羅村已經實現了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為(wei) 村民提供便利的綜合服務超市,以土地、牲畜、勞力三種形式入股的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變廢為(wei) 寶”的有機肥料加工基地、訂單式銷售的糌粑加工廠,這些被村民們(men) 連連叫好的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讓布羅村成功進入全市百萬(wan) 元強村行列,2023年布羅村集體(ti) 經濟收益達到了106萬(wan) 元。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是解決(jue) 農(nong) 村牧區一切問題的關(guan) 鍵。布羅村擴大產(chan) 業(ye) 建設和養(yang) 殖畜牧業(ye) ,實現村集體(ti) 和牧民“雙贏”,讓鄉(xiang) 村實現振興(xing) 持久,讓群眾(zhong)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
看著村民們(men) 豎起大拇指對村上的產(chan) 業(ye) 頻頻叫好時,將勇瓊嘉露出欣慰的笑臉,說道:“這些走村入戶的日子也會(hui) 成為(wei) 我人生的最大財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以“黨支部+”模式帶活集體經濟
工作中,移多縣以清水河鎮4個重點貧困村為“試驗田”,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新型產業模式下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詳細] -
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啟動“四步走”模式 喚醒村集體沉睡資源
今年以來,囊謙縣啟動“四步走”模式:了解掌握群眾意願,找準發展路子,製定好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根據農村牧區的實際情況,堅持宜農則農,宜遊則遊,通過不斷的努力走出一條“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具有本村特色的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