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海長江源村生態移民搬遷二十年:從“國家推動保護”到“自發自覺保護”

發布時間: 2024-07-03 15:4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結束了6月份的巡護,從(cong) 420多公裏外、海拔4700米的長江正源沱沱河歸來,長江源村村民紮西才仁與(yu) 同為(wei) 生態管護員的妻子被曬得黝黑。

  “雖然辛苦,但山上山下都是家,我們(men) 有責任守護好她。”紮西才仁告訴記者,作為(wei) 村裏的一名草原生態管護員,每次進山巡護,少則三四天,多則一星期,現在夏天到了,草長高了,長江源村黨(dang) 支部號召大家增加巡護力度,自己和妻子響應號召深入長江源沱沱河腹地,加強了草原生態和環境衛生的監管,這次回來休息幾天後,他們(men) 會(hui) 再次上山巡護。


圖為(wei) 長江源村生態管護員巡護時撿拾垃圾。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委組織部供圖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2004年11月,長江源村牧民積極響應中國官方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移民搬遷到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南郊居住,總占地麵積525畝(mu) ,屬純藏族村。全村現有221戶602人,黨(dang) 員53名,於(yu) 2017年實現整村貧困退出。


圖為(wei) 長江源村村貌。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委組織部供圖

  目前,長江源村村容整潔,水、電、路、網、訊等基礎設施完備,科教文衛事業(ye) 蓬勃發展,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養(yang) 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2023年底,長江源村村集體(ti) 經濟收益達到107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人均年收入達3.67萬(wan) 元。先後榮膺“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長江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紮西達娃介紹,搬遷至今二十年來,長江源村黨(dang) 支部組織全村194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積極落實禁牧還草任務,在33.4萬(wan) 公頃草場區域內(nei) 持續開展草原禁牧和野生動物巡護,不斷加大長江正源沱沱河區域及轄區生態保護力度,以實際行動保護著長江源頭的生態環境。

  同時,長江源村黨(dang) 支部還組織村民積極參加鎮黨(dang) 委組建的“長江源1號”和“邦吉梅朵”青年環保誌願者服務隊,帶領村民開展“保護長江,保護母親(qin) 河,我們(men) 在行動”等主題實踐活動,有效維護了沱沱河及青藏公路沿線生態環境。大家還通過發放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材料,新增和更換環境保護宣傳(chuan) 牌等實際行動,向109沿線的司機、遊客宣傳(chuan)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確保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我們(men) 是草原的兒(er) 女,有義(yi) 務守護好我們(men) 的家園。黨(dang) 員更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村民把草原保護好。如今長江源頭的草比以前茂密了,野生動物多了,河流得到了很好的涵養(yang) ,實現了從(cong) ‘國家推動保護’到‘自發自覺保護’的思想轉變,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熱情也越來越高。”紮西達娃說。

  “村裏和學校都加強了環保宣傳(chuan) 教育,黨(dang) 員幹部帶頭到沱沱河附近撿垃圾、巡護草場,村民們(men) 自覺維護起村裏的環境衛生,大家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村子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紮西才仁說。

  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梁亮說,近年來,長江源村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還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使“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民族特色村寨”融合發展,重點推廣“唐古拉犛牛、藏羊”特色產(chan) 品,建成生態綠色牛羊肉加工銷售基地。同時深入挖掘藏民族豐(feng) 富的文化底蘊,精心打造了村史館、“蕃巴倉(cang) ”藏文化餐廳、“長江牧歌”野奢帳篷營地等項目,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強勁動力。2023年,村集體(ti) 經濟收益首次突破百萬(wan)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7萬(wan) 元,實現了村集體(ti) 經濟和村民收入的“雙增收”。


圖為(wei) 長江源村舉(ju) 行夏季村晚。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委組織部供圖

  “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紮西達娃表示,村黨(dang) 支部在抓好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的同時,還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開展文藝表演活動,不僅(jin) 增進了黨(dang) 員群眾(zhong) 間的交流和感情,還豐(feng) 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