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好,生活更好——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村易地搬遷創建新家園
雪後放晴,天空如洗。初冬的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村,一派靜謐的藏家田園風光。
記者走進長江源村,見證牧鄉(xiang) 移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和青海高原的曆史巨變。
牧民變管護員,守住好生態
48歲的紮西才仁剛從(cong) 沱沱河巡護回來,還沒來得及抖掉身上的泥土,放學回家的小兒(er) 子便嚷著要聽他講巡山的故事。
“每月巡護兩(liang) 次,每次三四天,有時需要一個(ge) 多星期。”紮西才仁是一名生態管護員,巡護點是離沱沱河30公裏的要蓋村桑吉草原。除了查看草原情況,數數牛羊是否超載,還要撿拾大風吹來的垃圾。
紮西才仁的家原來在山上,在唐古拉山沱沱河,是長江源頭。為(wei) 了響應國家號召、保護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態,2004年,唐古拉山鎮6個(ge) 村128戶400多名牧民群眾(zhong) 告別大草原、翻越昆侖(lun) 山,搬遷到420多公裏外的格爾木,在市區邊上新建了一個(ge) 藏族村,叫長江源村,“新家園的名字連著故鄉(xiang) 的根呐!”
“下山16年,草原長勢好了,我們(men) 還能享受國家生態獎補款和各項優(you) 惠政策,吃穿住行都不愁。”紮西才仁說。
長江源村現在共有172名草原管護員、23名濕地管護員,他們(men) 定期深入沱沱河邊巡護已經禁牧十多年的大江源頭,每月領取1800元工資。據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國林介紹,2011年,國家啟動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村裏每人每年能領草原獎補最低15000元、最高37000元。
“我們(men) 是草原的兒(er) 女,有義(yi) 務更有責任守護好我們(men) 共同的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才讓昂毛說。
搬得出穩得住,產(chan) 業(ye) 促致富
16年前,停止放牧的鬧布,考了駕照,成為(wei) 長江源村第一個(ge) 有駕照的人。他用賣牛羊的錢買(mai) 了輛車,跑運輸,拉砂石料。
除了跑運輸,鬧布還琢磨著收購唐古拉山上的牛羊——以前在草原放牧,賣牛羊都是通過小販,牧民不了解市場行情,上好的牛羊肉賣不上好價(jia) 錢。鬧布敏銳地捕捉到市場前景,成立商貿公司,還注冊(ce) 了品牌。
草膘牛羊肉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公司業(ye) 務越做越大,帶動村裏一批年輕人就業(ye) 。在駐村幹部幫助下,鬧布組建擁有27輛車的運輸車隊。“為(wei) 確保搬遷牧民戶戶有收入,政府這些年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支持鼓勵牧民創業(ye) ,有政府的幫助,我們(men) 對未來充滿信心。”鬧布說。
在長江源村,像鬧布這樣的創業(ye) 致富帶頭人還有不少,經營農(nong) 畜產(chan) 品、製作藏式飾品、開牧家樂(le) ……2017年,長江源村正式脫貧摘帽。
為(wei) 解決(jue) 搬遷牧民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問題,格爾木市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撬動產(chan) 業(ye) 發展,先後建成石雕車間、扶貧賓館、長江源藏民族風情園、長江源村牛羊育肥基地和飼草料基地等項目。
“產(chan) 業(ye) 項目極大調動了村民積極性,村民不等不靠、就業(ye) 創業(ye) 。2019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wan) 元。”李國林說。
教育衛生配套好,過上好日子
鼓樂(le) 聲聲,列著整齊隊形,身著鮮亮校服,孩子們(men) 在塑膠運動場上打手鼓、吹長號。這裏是長江源村民族學校,每逢周五,學校各年級開展少年宮活動。
從(cong) 馬背學校、帳篷學校到如今的品牌學校,辦學越來越規範,教育質量大幅提升。“以前在沱沱河,教學條件差,牧民定居點遠,當地適齡兒(er) 童入學率相對較低。”校長李軍(jun) 介紹,“搬下山後,幼兒(er) 園、小學就在家門口,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適齡兒(er) 童入學率達100%。”
過去,住簡易帳篷,喝冰雪融水,出行全靠馬和牛;現在,住藏式民居,家家通水電氣,村容村貌整潔,公路四通八達,市裏的公交開進村,還建起敬老院。“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村民申格喜不自禁。
“現在村民已經實現看小病不出村。”據唐古拉山鎮衛生院副院長卓瑪介紹,截至目前,村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100%,養(yang) 老保險參保率達96.5%。
2020年,長江源村被命名為(wei) 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是長江源村繼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村”之後獲得的又一個(ge) 國家級榮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源頭牧民致富“新生活”:後續產業足 生活不犯愁
“如今富裕的生活,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年裏,68歲的更尕南傑看著村裏的變化由衷感歎。如今,村史館、文化長廊、敬老院、幼兒園、民族學校、農貿市場……一應俱全。[詳細] -
天天學習丨生態移民村裏的深情祝福
唐古拉山鎮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哈達、切瑪、青稞酒,長江源村的藏族同胞用最隆重的禮儀,表達對總書記最熱烈的歡迎。[詳細] -
天天學習丨長江源村“馬背上的學校”變身記
總書記的關懷,讓長江源人興奮、振奮。此後,長江源村的新變化一個接一個,醫保及適齡兒童入學率都達到100%,農牧區養老保險應保盡保。[詳細]